董春桃
【摘要】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不斷發展,腦卒中疾病患者不斷增多。腦卒中之后有30%以上的概率會發生神經相關并發癥。為了更好的提高臨床中卒中治療水平,本文詳細分析卒中后神經相關并發癥的中西醫藥物治療進展,希望可以為今后相關工作提供理論性幫助。
【關鍵詞】卒中后;神經相關并發癥;中西醫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卒中后并發癥非常多,例如運動障礙、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但是這一些并發癥一般在住院期間會積極治療,所以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但是,神經性相關并發癥,例如精神、語言、認知等多方面的能力障礙在住院期間的治療重視度并不高,所以很難完全治愈,許多患者在出院之后無法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還會對患者及其家屬形成嚴重影響,導致患者肢體難以康復。對此,探討卒中后神經相關并發癥的中西醫藥物治療進展具備顯著臨床價值。
1 語言能力障礙
語言能力障礙是卒中之后很容易發生的一種功能障礙,臨床統計中發現有僅30%的患者會在卒中后出現一定程度的語言障礙[1]。
當前卒中后語言能力障礙的西藥治療研究主要是以綜合治療為主。例如,吳哲等人采取了多奈哌齊對卒中后語言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并借助Meta分析之后獲得結論,相對于安慰劑治療方式而言,多奈哌齊的治療效果更加突出,在西部失語癥成套測驗當中的部分項目,例如復述、評價、理解、流暢性、命名、信息內容、閱讀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均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同時在用藥方面多奈哌齊的用藥劑量為10mg/d時療效更加突出[2]。
當前卒中后語言能力障礙的中藥治療研究比較多,中醫學認為語言障礙主要是心主神明、心通于舌,由風、火、瘀、痰四邪入侵到心臟,從而導致心神失養,從而發生舌強、言語塞澀等癥狀。腦是主要的元神,在風中腦絡之后,會導致腦脈瘀阻,氣血不通,上阻輕竅、流竄經絡、從而導致語言漲價。龍氏等人借助中醫理論開展了相應的研究,采取中風之后舌強不語或語言流暢性較差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最終辯證以氣虛血瘀、風痰上阻為主,所以在治療中以益氣活血、祛風通絡,并選解語丹加減為主[3]。辯證為腎虛精氣不能上承時,以補腎填髓、益靜利竅為主,所以采取地黃飲子加減進行治療。對于辯證為痰邪阻竅患者,采取平肝潛陽、化痰開竅為治療原則,選擇天麻鉤藤飲聯合鎮肝熄風湯加減治療。從整體治療效果來看結果較為滿意,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好轉,尤其是在復述、理解、命名、閱讀等方面的能力有明顯的優化。
2 抑郁障礙
卒中后出現抑郁癥狀的發生率比較高,其主要是指腦卒中癥狀所導致的抑郁癥,主要是以活動機能衰退、思維遲緩、情緒低落等癥狀為主,以情感障礙性疾病為代表,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4]。相關研究顯示,中風之后抑郁的發病率約為30%至60%,對于抑郁癥的早期治療以及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尤其是改善患者在卒中之后的抑郁癥狀[5]。
卒中后抑郁的西藥治療方式并無統一標準,國外研究者認為,當前抑郁篩選工具與有效的卒中后已與治療、預防策略并不能顯著減少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發生率,所以當前急需要一種可以有效降低臨床卒中后抑郁癥的方式。去甲腎上腺素與5-HT是人類精神與情感活動的主要神經遞質,相關研究論證了關于卒中后病變會直接或間接損壞去甲腎上腺素與5-HT遞質的合成、代謝以及傳導通路等研究,這也論證了去甲腎上腺素與5-HT遞質減少會導致信息傳遞發生障礙,進而導致抑郁癥狀的出現。臨床中治療腦卒中的藥物類型主要有選擇性5-HT在攝取抑制藥物,例如帕羅西汀、舍曲林;選擇性5-HT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例如鹽酸文拉法辛緩釋片;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HT抑制藥物,例如有米氮平。另外,相關研究借助舍曲林進行了相應的研究論證,其結果不僅證明了舍曲林可以有效的治療卒中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同時還可以實現一定的血清素激活以及去甲腎上腺素激活的作用。
在中醫領域中,認為抑郁屬于情志不暢的類別,氣機郁滯是導致癥狀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治療過程中以疏肝解郁、寧心安神、化痰通絡為主要治療方案。相關研究認為可以借助理氣化痰加減的方式進行治療卒中后抑郁癥狀,主方主要是以白術、川穹、白芍、蘆根、膽南星、法半夏、石菖蒲、柴胡、郁金、佛手、竹茹等,在治療之后采取漢密爾頓量表進行評價,發現患者的抑郁癥狀積分有明顯的好轉。另外,對于中醫藥單藥的成本治療抑郁癥狀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例如目前已知大豆苷元、葛根含葛根素等異黃酮類成分可以對腦血管系統實現一定的推動作用,尤其是改善腦血流量、大腦供氧等作用,臨床辯證用藥中可以適當的配伍。
3 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是一種因為卒中而導致記憶、認知或行為等腦區灌注的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血管性癡呆是老年癡呆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阿爾茲海默癥之后第二大癡呆疾病之一,65歲以上的腦卒中患者發生血管性癡呆的可能性在20%以上。
卒中后血管性癡呆的西藥治療研究并不是非常深入,因為目前沒有明確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標準與病因類型,所以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治療方案。但是整體來說是以卒中二級預防、改善認知功能以及控制行為與精神癥狀為主。當前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可以采取膽堿酯酶抑制劑的方式進行治療。常用藥物是多奈哌齊,其能夠有效的抑制膽堿酸梅對于乙酰膽堿的降解,基恩人提升乙酰膽堿的整體濃度,達到患者認知功能不斷下降的問題。相關研究采取多奈哌齊進行了相應研究后發現,患者在治療之后的ADAS-Cog評分明顯優于治療之前,療效顯著。
中醫治療血管性癡呆時,認為該病的病機是髓海不足,神機失用,血瘀、氣滯、痰濁等相互轉換和相互推動形成疾病。治療主要是以充髓養腦、補虛扶正為主,并輔以活血通竅。相關研究借助七福飲的藥方進行治療,其藥方主要是以人身、黃芪、當歸、白術、熟地、制首烏、川穹、石菖蒲、煅牡蠣、珍珠母、益智仁、灸甘草為主,治療后發現患者的MMSA、HDS-R存在明顯的提升,癥狀改善效果突出。
綜上所述,卒中之后神經相關并發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以及今后的生活質量,當前西醫治療卒中后神經相關并發癥的發病機制、臨床用藥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時中醫對于相關的病因、病機、辯證用藥等也開展了相應且深入的研究,在合理聯合用藥方面的對于患者的辨證分型能力越發成熟,在不同理論指導之下用藥,可以有效的提高整體治療效果,盡快探討一種中西醫聯合治療卒中后神經相關并發癥的治療標準具備顯著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侯吉星,權乾坤.舒肝解郁膠囊對輕中度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認知功能的療效分析[J].陜西中醫,2016,37(7):817-818.
[2] 王 燕,張立寧.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膀胱康復治療進展[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5,36(12):1255-1258.
[3] 張志蘭,侯寶國,孫金華,等.益腎化痰湯聯合針刺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語言功能及神經功能缺損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7,38(1):10-11.
[4] 梁 玉,張麗霞,高健生,等.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中西醫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3):134-136.
[5] 黃 凡,陳天龍,楊海濤,等.針刺星狀神經節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療效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23(5):868-873.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