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涯玲
【摘要】目的 了解中西醫聯治技術應用于重癥哮喘病例中的意義。方法 隨機選擇87例因患有重癥哮喘而于2015年08月~2017年03月期間進入呼吸內科的患者,參照不同治療措施分組:42例A組施以西醫療法,而45例B組聯合施以西醫療法+中醫辨證療法,并對兩組病例療效進行統計。結果 42例A組有效率80.95%(34/42),45例B組95.56%(43/45),(x2=4.5539;P<0.05)。結論 呼吸內科對重癥哮喘病例展開治療時,在施以西醫療法的同時,聯合實施中醫辨證療法,有助于促進機體病情康復,推薦應用。
【關鍵詞】西醫療法;呼吸內科;中醫辨證療法;重癥哮喘;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對重癥哮喘病例展開專業治療時,聯合施以西醫療法+中醫辨證療法可行性高,通過改善機體SaO2值、PaCO2值以及PaO2等,實現對其疾病癥狀的長時間控制,以充分改善預后。為了解中西醫聯治療法在我院呼吸內科開展情況,通過抽選87例因患有重癥哮喘而于2015年08月~2017年03月期間進入呼吸內科的患者,并于兩種用藥標準下評估機體療效,旨在改進救治工作,促進重癥哮喘順利轉歸,以保證其預后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87例因患有重癥哮喘而于2015年08月~2017年03月期間進入呼吸內科的患者,參照不同治療措施分組。A組42例,20歲~73歲,均值(39.9±7.10)歲;25例(男)/17例(女);病程:2年-15年,均值(6.8±2.00)年。B組45例,22歲-75歲,均值(38.6±6.22)歲;27例(男)/18例(女);病程:2年-16年,均值(6.9±1.88)年,統計觀察A/B組信息,缺乏顯著性,(P>0.05)。
1.2 方法
42例A組施以西醫療法:(1)給予患者吸氧療法,并將氧濃度調控至25.0%與40.0%間。(2)抗感染療法:予以用藥甲潑尼龍,劑量標準:80.0mg;給藥途徑:靜滴;用藥頻率:每天2次。(3)給予患者酌情補充營養,并對其酸堿度充分調整。
45例B組聯合施以西醫療法+中醫辨證療法:(1)西醫療法參考A組。(2)對于寒哮病例,予以加減用藥小青龍湯,內有藥材:椒目10.0 g、麻黃10.0 g、射干15.0 g、桂枝6.0 g、甘草6.0 g、白芍9.0 g、五味子6.0 g、干姜3.0 g、細辛3.0 g以及半夏9.0 g等。如果患者有“陽虛”癥狀出現,需加用熟附子6.0 g;如果患者有“下肢浮腫”現象出現,需加用白術10.0 g以及茯苓25.0 g。(3)對于熱哮病例,予以加減用藥定喘湯,內有藥材:款冬花10.0 g、白果10.0 g、防風6.0 g、蘇子15.0 g、蟬蛻15.0 g、半夏9.0 g、炙麻黃9.0 g、天南星10.0 g、炙桑白皮15.0 g、地龍15.0 g、杏仁10.0 g、魚腥草30.0 g以及黃芩14.0 g等。如果患者有“大便不暢”現象出現,需加用生大黃10.0 g。(4)對于風痰哮病例,予以加減用藥射干麻黃湯,內有藥材:桃仁10.0 g、炙麻黃9.0 g、海蛤殼30.0 g、1射干5.0 g、萊菔子15.0 g、僵蠶15.0 g、蘇子15.0 g、防風10.0 g、葶藶子15.0 g、蜂房10.0 g以及蟬蛻15.0 g等。(5)對藥材進行煎服,3次/d,1劑/d,且兩組病例均持續用藥1周(一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重癥哮喘病例施以兩種療法后,分別統計其療效:(1)機體疾病癥狀充分消失,同時SaO2值、PaCO2值以及PaO2等均充分恢復至健康水平,屬顯效;(2)機體疾病癥狀充分緩解,同時SaO2值、PaCO2值以及PaO2等均基本恢復至健康水平,屬好轉;(3)機體疾病癥狀尚無任何變化,同時SaO2值、PaCO2值以及PaO2等始終處于異常狀態,屬無效[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分別對兩組重癥哮喘病例施以兩種療法后,42例A組有效率80.95%(34/42),45例B組95.56%(43/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5539;P<0.05),見表1。
3 討 論
劉芽青[2]強調,除了有反復性特征外,重癥哮喘在呼吸內科中還表現出高發性特征,若任由其發展,出現呼吸衰竭現象的風險較高,所以臨床中,不僅要對重癥哮喘展開專業防治,而且還要改進其專業治療技術,進而對治療工作實踐質量的提升。
西醫療法為重癥哮喘專業治療中首選措施,在予以吸氧療法以及抗感染療法的基礎上,改善機體病情。但是,該療法無法長時間維持機體癥狀,使其病情反復發作,所以還要酌情加以中醫療法。中醫學將“重癥哮喘”認作“哮病”范疇,且有寒哮、熱哮以及風痰哮病之分,臨床用藥時,通過對寒哮病例、熱哮病例以及風痰哮病例等展開辨證施治,實現對其病情控制質量的提升,避免復發[3]。此次分別對兩組重癥哮喘病例施以兩種療法后,42例A組有效率80.95%(34/42),相較于45例B組的95.56%(43/45)明顯偏低,(x2=4.5539;P<0.05)。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對重癥哮喘病例展開治療時,建議聯合施以西醫療法+中醫辨證療法,在對機體病情狀況充分緩解的同時,確保其用藥效率的提高,進而促進重癥哮喘加速轉歸,推薦應用。
參考文獻
[1] 盧俊光,張英儉,李家春.中醫辨證法結合西醫治療重癥哮喘的療效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5,7(8):13-15.
[2] 劉芽青,宋 洋,金 偉,等.張曉云教授應用礞石滾痰丸合射干麻黃湯治療重癥哮喘經驗總結[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1):100-101.
[3] 江海艷.對重癥哮喘的中醫辨證輔助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0):268-269.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