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娟+王彩霞+李倩
【摘要】目的 探究人性化整體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運用結果。方法 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樣本,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模式,觀察組采取人性化整體護理模式,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相較于對照組,提升趨勢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下降趨勢顯著(P<0.05)。結論 對給予手術治療的患者采取人性化整體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工作,護理結果顯著,有助于提升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同時促使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關鍵詞】人性化整體護理;手術室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4..01
手術室是對病人進行手術以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中重要的技術部門[1]。隨之產生的是手術室護理工作,手術室護理工作對手術的完成情況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應該重視護理工作的地位,尋求優質的護理方式[2]。本次研究將我院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樣本,探究人性化整體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運用結果?,F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樣本,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23~55歲,平均為(42.36±2.52)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5∶15,年齡24~58歲,平均為(43.23±4.1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首先應對患者的個人信息進行核實,為患者做好各項術前檢查及準備工作,確保手術部位清潔,將包含患者資料在內的手術必需品送入手術室,確認手術部位及麻藥方式,注意對患者實施體液補充,實施護理記錄并在此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波動情況實施監測。觀察組則在常規手術室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增添人性化整體護理模式,其中包含成立人性化整體護理專組,組內成員各司其職,制定人性化整體護理方案,組內成員必須嚴格遵從護理方案,同時應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及綜合素養,確保護理模式的科學性,護理人員應有耐心,并溫和對待患者,對焦躁的患者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安撫患者情緒,堅決禁止在術中對患者的病情展開討論,以免造成誤解,對患者情緒造成不良影響,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護理,術后也要對患者實施相應的健康知識宣傳和健康指導。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會用到SPSS 13.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對比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在醫療衛生事業上的應用,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到醫療器材的更新及應用上,這些醫療器械大多與手術相關,因此手術室治療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3]。對患有重度疾病的患者來說,只有借助于手術治療方式才能提高恢復的幾率。人性化整體護理模式是一種科學的、全面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方式,這種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主體,站在患者的角度去開展護理工作,護理過程中將結合患者的病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同時也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及綜合素質[4]。
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相較于對照組,提升趨勢顯著;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下降趨勢顯著。
綜上所述,對給予手術治療的患者采取人性化整體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工作,護理結果顯著,有助于提升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同時促使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參考文獻
[1] 楊美東.探究人性化整體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5):230-231,232.
[2] 謝蓓蕾.人性化護理理念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36-37.
[3] 陳治紅,熊繼芳.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整體護理的運用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4):468.
[4] 袁麗杰.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6):776.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