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婧嫻
懷孕本該是一件甜蜜喜悅的事,可對于杭州姑娘小林來說,這卻是“噩夢”的開始。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動不動就發脾氣,一會兒擔心這個,一會兒憂慮那個……深陷焦慮與恐懼中的小林覺得這樣的日子一天都過不下去了,“我不想要這個孩子了。”小林淚流滿面,甚至有了墮胎的念頭。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理咨詢門診部曹日芳醫生說,小林患的是孕期焦慮癥,并且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需要立即治療。
懷胎4月她卻想終止妊娠
如何緩解準媽媽焦慮
憔悴、緊張、易怒、情緒波動大,這是小林給曹日芳醫生的第一印象。在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理咨詢門診部,懷孕4個多月的小林一邊哭一邊抱怨,焦慮又無助。小林說,她知道自己情況糟糕,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她擔心這樣下去對寶寶不好,想要先終止妊娠,等到病情穩定了再要孩子。可是,她已經33歲了,如果這時候放棄,下次有孩子可能要兩三年后了。另一方面,家人都在勸她,熬過這幾個月就好了,“可是醫生,我熬不過去了。”
曹醫生認為,從小林的病情來看,本應采用藥物治療。但小林情況特殊,貿然用藥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盡管很難說清楚影響究竟有多大,但對孕婦和家人來說,相當于一次大冒險。因此,是否用藥需要權衡利弊。小林問:“如果不用藥,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曹醫生表示,非藥物的治療方法,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調整和物理治療,“孕婦的心態好了,焦慮的癥狀自然而然就減輕了。”
“學會傾訴很重要。”曹醫生說,孕婦可以多和家人說話,不要把事情都憋在心里。有時候,把糾結的不開心的事一股腦兒地“吐”出來,會讓自己輕松不少。
如果發現自己情緒有些糟糕,“可以把注意力轉向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曹醫生說,聽聽音樂,看看電影,做做手工,這些娛樂休閑的活動都能讓孕婦得到放松。
另外,尋找一個情緒的發泄口也很重要。曹醫生建議,心情煩躁時可以適當做做運動,散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或靜靜冥想一會兒,閉目養神,利用深呼吸使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
同時,情況比較嚴重又無法應用藥物治療的孕婦可以去醫院進行物理治療,如生物反饋治療,通過調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和諧與平衡,增強心理調節能力,從而消除焦慮、緊張、易怒等心理問題。
打好“預防針”遠離焦慮癥
家人的關心和陪伴至關重要
曹醫生介紹,孕婦相對于其他人來說,更容易產生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這是內分泌變化引起的。其中,焦慮和抑郁最為常見。孕期的身體變化及心理變化、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對未來生活的未知……種種因素都使準媽媽的心理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從臨床情況來看,10%左右的孕婦都有焦慮的癥狀。”
事實上,患有“焦慮癥”的孕婦遠遠不止這個數字。曹醫生說,因為心理問題前來醫院咨詢的孕婦并不多,許多人認為孕婦情緒波動大是正常現象,熬過這十個月就皆大歡喜了。因此多數人注意力都放在了孕期飲食營養方面,而忽視了心理問題,這就導致孕期焦慮癥而發生率高就診率不高。
準媽媽的焦慮情緒或多或少會對寶寶造成一些影響。因此,調整好心態,避免焦慮很重要。孕婦要先打好“預防針”,從一開始就注意自己的心理問題,學會放松和保持樂觀,及時調整好心態。
對于孕婦來說,家人的陪伴與關懷至關重要。曹醫生建議,家人應主動和孕婦聊天,聽她傾訴,陪她去戶外活動,讓她時時刻刻都感覺自己被愛包圍,“這不僅能起到治療作用,良好的家庭環境本身就能減少孕婦焦慮癥的發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