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遙亭
大地無言,它承載著我們來去的腳步。我與阿拉善結緣很久,說來話長。
高中畢業那年暑假,村里有人組織了十幾個精壯勞力去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打工,因為與帶隊的工頭關系不睦沒有去成。這是我頭一次聽說阿拉善。此后,這個具有蒙古特色的地理名詞一直潛伏在一個文科生心里揮之不去。我是一個對于人文地理有著強烈嗜好的西部漫游者,喜歡信馬由韁獨來獨往。總覺得遙遠的旅途有一個夢想的桃花源與溫柔鄉等待著遠行者降臨,仿佛可以在那里大顯身手開辟一片根據地。莫道人生如夢,何嘆山高路遠。無論如何你不能辜負人生有情的大好光陰,你要舉著手中的火把穿越風雨,以披荊斬棘的韌勁走向夙愿之路;只是,我們想要抵達的遠方并非當年村頭過家家的童趣嬉戲,它需要良久的精神準備;只要懷有不甘退卻的曠達之心,屬于你的少不了,命定的它跑不掉;只要心馳神往,遲早會如愿以償,走進理想的風景。
去往阿拉善之前,久聞那里奇石出名。作為一名守望古老絲綢之路的現代儒商,我們不只是經營可以量化的物流商品,更是在傳播一種互通有無的商旅文化、民俗文化與地域文化。每年旅游旺季,我們可以賣出成千上萬的民族工藝品。也就是說,我們養家糊口的生計擁有阿拉善瑪瑙所創造的財富。這是一種人地之間思緒萬千的文化淵源,更何況我這個年近半百的男人心里還隱藏著青年時代錯失阿拉善的一個缺憾。因此,必須在有生之年親臨魂牽夢繞的阿拉善。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阿拉善左旗周邊有著近似新疆地貌的寂寥荒原。
二十多年后,一個秋天的早晨,我和愛人途經北京、呼和浩特、銀川等地,一路奔波來到大名鼎鼎的阿拉善左旗。從銀川開往巴音(巴彥浩特)的長途班車停在路邊,正午的陽光有點刺眼。抬頭之間就看見那座中國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館高高在上。阿拉善地處漠北邊陲,如此氣勢不凡的博物館命名足以反映出阿拉善人的豪邁之氣與文化自信。
我們剛好趕上2017阿拉善玉·觀賞石文化旅游節暨交易博覽會在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產業園開幕。一大片藍色帳篷有序排列,頗有一種天藍地藍海之藍的浩然氣勢。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商帶著奇石、玉石、觀賞石等奇珍異寶云集此處一展風采。艷陽高照,見證場面熱鬧,氣氛熱烈,助長流光溢彩;品鑒璀璨、觀賞珍奇讓四方旅客大開眼界;鬼斧神工,匠心獨藝的奇石珍寶令我等嘆為觀止。誰說這不是一種荒涼之地逸出的美。
月光下的阿左旗
因為阿拉善左旗東南與寧夏相鄰,十有八九的外地客人經由銀川前往此地。
臨上車時,看到指示牌寫的是“銀川——巴音”,擔心鬧出什么差錯來,特地問了司機一句:“我們要去阿左旗,車票上怎么寫的是巴音?”他看了我一眼說:“你們是頭一回去那里吧,不會錯的?!毕萝囈院?,才明白這個“巴音”就是阿左旗政府所在地巴彥浩特的音譯。
阿左旗是當地人的口頭語,全稱為阿拉善左旗,為阿拉善盟所轄,盟委所在地巴彥浩特鎮,也是阿拉善左旗政府駐地。阿左旗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的少數民族聚居的邊境旗。北與蒙古國接壤。
“阿拉善”是賀蘭山的轉音,蒙古語意為“五彩斑斕之地”。聽著很美,詩情畫意。
去往阿左旗游歷,必須觀光定遠營,它是阿拉善左旗政府駐地巴彥浩特鎮的舊稱。
“巴彥浩特”為蒙古語譯音,意為“富饒的城”。說來話長,巴彥浩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清王朝。定遠營古城初建于1730年,1952年更名巴彥浩特。
阿拉善左旗是一個歷史悠久之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
自春秋戰國起,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吐蕃、蒙古等少數民族先后在這里繁衍生息。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阿拉善第一代拓荒者從新疆、青海遷入定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正式設立阿拉善和碩特旗。
1713年,阿拉善和碩特旗二世旗王阿寶奉命率兵征討準噶爾部,駐軍巴里坤6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奉命護送達賴喇嘛回西藏,并駐西藏坐鎮4年。
雍正元年(1723年),顧實汗之孫羅布桑丹津在青海叛清;阿寶率部赴青海平叛,大獲全勝;雍正皇帝念阿寶多次聽調、功勛卓著,晉封他為“多羅郡王”(號稱阿王),賞銀萬兩。
其間,清廷認為“阿拉善轄地賀蘭山之北,乃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圣心軫念山后一帶,切近寧城?!彼旖抵脊げ渴汤赏ㄖ窍绕诩毿刑た?,勘察考證,嗣后與陜甘總督岳鐘琪調研考察,詳議具奏《建城方案報告》稱:“賀蘭山后,葡萄泉一帶水甘土肥,引導諸泉,亦可耕種。兼之,山險挺生松柏,灘中多產紅鹽,且扼瀚海往來之捷路??乇比呤幹?,在此修建一城名曰‘定遠營,可西接平羌,遙通哈密、巴里坤等處,東接威城,遠連‘三受降城,兩狼山之要地。借以保障邊遠與內地聯絡暢通,安定和睦?!贝笄逋醭瘷嗪饪紤]鎮守、安定聯絡、輻射西北邊疆戰略需要,在賀蘭山以西設立“定遠營”這個重鎮要塞。
自1730年始建,1733年落成,定遠營歷經清代、北洋、民國和新中國延續240多年,一直作為阿拉善左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定遠營王府不僅規模大、而且功能齊全,在王府東北山坡,依山建有王府東花園,依次有繡樓、馬王廟、觀景臺、娘娘廟、長亭、怡心亭等建筑。其建筑格局不僅體現出清、蒙、藏、民國等各地各代不同的建筑風格,同時反映了多種宗教信仰共融共存的包容性。
2006年,定遠營被確定為全國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F存的阿拉善王府、延福寺、城垣設施、傳統民居等蘊涵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許多著名歷史建筑物一樣,屢經戰爭風云的定遠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破四舊”和“文革”時期,也沒有逃過被徹底損毀的厄運。時移世易,幾經修復重現于世的定遠營為阿左旗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氣息與城市魅力。
多年以來,地處邊塞的阿拉善盟行政區劃幾經更迭,今定遠營改名巴彥浩特,意為富饒之城。朝陽初升,登上營盤山公園高處放眼望去,這座建在起伏丘陵上的北方小城個性鮮明,街樓巷舍多為白色,潔凈整齊。老城東部隔了一片湖區、綠地與新城連接,新城建筑和廣場充滿時代氣息。長袖善舞的阿左旗在地廣人稀的阿拉善地區聲名鵲起,成為一顆塞外明珠。endprint
我們白天觀看了2017阿拉善玉·觀賞石文化旅游節暨交易博覽會開幕式,參觀了千姿百態的中國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館。那天在飯館二樓喝酒時,當地朋友們一再強調說這里的夜景很迷人,絕對不能錯過。
晚飯之后,我和愛人來到定遠營古城。因為天色較晚,游人不多。古香古色的街邊還有幾家商戶在店鋪里忙活。我們進去與熱情好客的老板探討著奇石品相與產品價格。漫步流光溢彩,燈籠搖擺的仿古街道,仿佛回溯到了大清年間的定遠營。夜空晴朗,秋風送爽,上古的月光流瀉于雄偉城頭。沐浴著阿拉善之夜的月光,我們絲毫沒有人在他鄉的寂寞。天長地久,來去自由,比翼雙飛在人間——我們是彼此的花朵。
由于行程緊迫,我們來不及觀賞定遠營王府。據說,從封阿寶郡王為阿拉善第一代旗王到最后一代王爺達理札雅,曾經世襲九代十王。這些雄踞一方的王室貴胄其命運也是起伏跌宕的。在社會經濟發展造福民眾的同時,我們也在創造一個新時代,我們要尊重歷史,熱愛歷史。我在想,定遠營寄托了安定遠方,經營邊塞的政治理想。
阿左旗因為靠近蒙古國,一度成為近代前蘇聯援華物資以及重要人物往來的交接地。從甘肅、寧夏,直驅綏遠(今屬內蒙)定遠營,是鄧小平等人早期由蘇聯回國前往西北地區工作時所走過的路線。
從前的定遠營是邊塞要沖,如今的阿左旗是一方聞名遐邇的祥天福地。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據地質考古學家考證,此處上古時期產生過強烈地質構造運動,火山巖漿冷卻后形成奇石原巖,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與自然風雨,最終形成千姿百態,絢麗多彩,極富觀賞價值的葡萄瑪瑙、多彩碧玉和形色各異、獨具氣質的風礪奇石結構帶。呈現出一種驚世駭俗的物華天寶地孕奇珍的瑰麗之美。
阿拉善奇石產自北部的陰山山脈、巴丹吉林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廣袤的戈壁地帶。阿拉善展廳集中展示了本地觀賞石精品,其中葡萄瑪瑙、風凌石、沙漠漆并稱“大漠三絕”。廳內展品以葡萄瑪瑙為主。
葡萄瑪瑙,又稱葡萄干瑪瑙,是阿拉善地區的特有石種,產自阿拉善左旗蘇宏圖以北的火山口附近,是海底火山噴發的產物,石上通體滿布色彩斑讕、大小不一、渾然天成的珠狀瑪瑙小球,互相堆積,流彩滴翠,猶如串串葡萄。而紅葡萄瑪瑙又有著鴻運當頭的吉祥寓意,極具收藏價值。那些色彩奇異的葡萄干瑪瑙被打磨拋光之后經過挑選排列組合巧妙編制,成為一條條做工精美的首飾品項鏈、手鏈。在民族工藝品市場上極受女性喜愛。佩戴在心儀的美善佳人身上,珠光寶氣,盡顯魅力。
阿拉善地區舉辦的奇石文化博覽會上展位上千,我們有幸結識了幾名經營有方的北京老板,言談之間一見如故。其中一位與我同姓的段氏兄弟,來自江西井岡山。另外兩位合伙人安徽老李,湖南老楊。因為阿拉善瑪瑙以石會友,彼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他們一年時間里頭差不多有半年時間住在阿拉善左旗采購葡萄干瑪瑙原料,隨后運往北京等地技術加工與手工藝制作,再發往廣州、義烏等貿易市場。他們一談起阿拉善物產民俗如數家珍。以至于對此處的熟悉程度超過南方故鄉,偶爾開車回一次老家還需要導航。當天下午,不到兩個小時,我們之間成交了幾萬元的葡萄干瑪瑙生意。
以各種奇石和葡萄干瑪瑙出名的阿拉善石展在全國首屈一指,同時帶動了阿拉善地區特色旅游。每到旅游旺季,那里的流動人口甚至會超過當地常住人口。操著多種方言的參展者各有風采,來自天南地北的旅行者見多識廣。我們在石展現場看到好幾位新疆人,一位維吾爾族巴郎子蹬著三輪車吆喝叫賣——“剛做好的抓飯、熱馕餅,好吃得很!”
走進中國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館,面對那些色澤瑰麗、呼之欲出而富有生命力的各種奇石,一種滄海桑田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大廳中央那一桌琳瑯滿目的“滿漢全席”奇石宴,色味俱佳的100多道“菜肴” 令人真假難辨。他們以這種獨特有趣的方式展示了阿拉善觀賞石的氣質韻味。那似乎就是一桌天上人間山珍海味匯聚一堂的美食標本,你不得不感念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人生真諦。如此精心選材搭配奇妙的一桌奇石盛宴凝聚了收藏家多少心血智慧。此時此刻,你會發覺每一塊大小各異的精美石頭在低語唱歌。萬籟俱寂,順著每一個石頭精致的紋路可以找到一顆隱秘的靈魂。
據說紫羅蘭主要依靠手工開采,礦脈環境復雜艱難。很多紫羅蘭都生長在石頭里,要把石頭砸碎從內部蠟狀物里取出來,開采一個極費工夫。由此可見,每一個華美的物種背后都有辛勞的汗水。
阿拉善天眼石,也稱眼睛石。因原石上有一顆或數顆類似人眼的圖形而得名,其圖紋為自然形成,非人工雕琢,實屬神奇。可分為冰種玉髓質地,瑪瑙質地,碧玉質地,其中以冰種玉髓質地最優,譽為上品。
天高地厚的阿拉善左旗有“中國觀賞石之城”美稱。從2005年首屆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節發展至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奇石集散地和交易市場之一。阿拉善玉及觀賞石產業獨領風騷。阿拉善玉、觀賞石產業逐步壯大,阿左旗觀賞石、寶玉石商鋪多達1800多家,家庭經營戶從事奇石產業的人口數以萬計。走在阿拉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林林總總的奇石館、玉石店、瑪瑙店。時至今日,歷經12年錘煉與沉淀,來自10多個國家和全國各地的觀賞石匯聚于此進行交易,累計交易額近40億。此時,必須謝天謝地!
10多年來,阿左旗相繼建成了阿拉善石博園、奇石一條街、定遠營古城等7個大規模的觀賞石、寶玉石交易市場。中國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館運行之后,相繼成功舉辦了中國觀賞石高層論壇、中國觀賞石之鄉(城)聯誼會、中國阿拉善玉雕“百工獎”和“神駝獎”評選等系列活動??芍^振臂一呼,應者云集。
漫步露天廣場的奇石攤位,隨著擁擠的人群前行,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觀賞石、戈壁玉、葡萄干瑪瑙,以其渾然天成的生動造型,給人一種大開眼界的視覺體驗,你不由自主地驚嘆于大自然的鐘靈毓秀?,F在的阿左旗,無論是奇石市場規模、檔次,還是品質,在全國很有號召力。這種市場地位經歷多年培育發展,來之不易。
“阿拉善的石頭會說話,阿拉善的石頭會傳情”。作為弘揚奇石文化、繁榮奇石產業的奇石交易博覽會,吸引了來自云南、浙江、新疆、廣西、河南、四川等省區眾多商家參展,活動現場各類珠寶、玉石、觀賞石、奇石、工藝品等爭奇斗艷,讓那些藏石賞玉者過了一把“石頭癮”。那些形態逼真如丹鳳朝陽、亭亭玉立、火炬、小天鵝、回首的奇石在我心中長成一個美的園林。endprint
從沙塵暴發源地到沙海明珠
位于內蒙古西端邊緣的阿拉善境內有沙漠、戈壁、森林、草原、湖泊、山巒等多種地質地貌奇觀,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全境。境內多半屬荒漠地帶。
北方的人們應該記得,十多年前,每到春風起,沙塵滿天飛。阿拉善曾經是北方沙塵暴的發源地,阿拉善因此而出現在公眾視野里。上個世紀90年代末,當地政府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所謂“人進沙退”的防沙治沙措施,喊著口號進入沙漠腹地進行人工造林,一廂情愿要把沙漠變綠洲,事實上收效甚微。總是出現“年年種樹不見樹”的尷尬情形。守護家園,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并非一句紙上談兵的空話。從前那種過度放牧,亂砍濫伐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讓阿拉善人付出了沉重的生活代價。面對現實痛定思痛之后,隨著思想觀念的改變,人們終于認識到沙漠作為地球生態的一部分不可能消失。如何實現人與沙漠和諧相處考驗著阿拉善人的生存智慧。經過長期探索與合理規劃,隨著國家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啟動,科學種植適合于當地土壤氣候的梭梭、沙冬青、沙冬棗、沙鞭等植物,在三大沙漠周邊開辟出一條綠色長廊,逐步建成十多萬畝生態治理示范區。實現了人退沙退,共存共榮的奇跡。人間有愛,老天有眼。世界上沒有白流的汗水,阿拉善人重建家園的夢想成為現實——天藍了,水清了。浩瀚沙漠正在變綠洲,植被豐富的賀蘭山日益恢復原有的摸樣。阿拉善人找回了五彩斑斕的生活景象。美麗的胡楊林、碧波蕩漾的居延海、巴丹吉林沙山、蘆葦、湖泊,筑起西北地區一道天然生態屏障。
在阿左旗那天下午,小段他們準備收攤下班時,來了幾位當地蒙古族女人??礃幼铀麄冎g彼此很熟悉,小段與她們當中一位胖女人開玩笑說:“大姐呀,最近我們生意不太好,沒有錢住賓館。你說該咋辦哪?”那女人呵呵一笑說:“你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到我們家去住。家里只有我一個人?!毙《我荒槈男φf:“哎呀,那我可不敢去。咱們兩個孤男寡女多不好意思呀!”胖女人幽默著辯解:“我是說讓你到我們家去住,又沒說讓你和我住在一起,你害怕什么?”他們倆人的玩笑話讓大家為之一樂。
那幾個女人們走后,小段指著她們的背影說,她們家現在經營著上千畝防沙治沙生態林地,收益可觀,家里錢多得很。
翌日清晨,我和愛人從營盤山公園入口爬坡而上,漫步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此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8月批準,2011年9月落成,石碑落款處署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是目前中國和世界上唯一系統完整展示風力地質作用過程和沙漠地質遺跡為主體的世界地質公園。
漫步草木蔥郁的林間小路,突然覺得人這一生真是不可思議。平日里我們為了世俗生活忙得要死,總以為這個世界離不開自己。眼下忙里偷閑出去走走看看,感覺好像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自由王國,似乎超脫了以往的日常生活。側目望去,一支奔騰的馬群(雕塑)馳過九月的北草地。沙漠地質公園北面聳立著一組巨大的敖包群,在高遠的藍天下那么孤絕傲岸,仿佛一組歷史地理感嘆號組成的巍峨儀仗隊,輝映山河表里,彰顯著蒼天圣地阿拉善的神奇與壯美。
駝鄉神韻
在我看來,地域偏遠的阿拉善是一個尊重歷史崇尚文化的好地方。修復重建定遠營使阿左旗找到了歷史坐標與城市魅力。他們所建造的中國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館不只是一個以奇石為主題的單一場館,而且是一處包含民俗文化、駱駝文化在內的綜合性地方博物館。
2013年1月,阿拉善正式被命名為“中國駱駝之鄉”。
“中國駱駝之鄉·阿拉善”命名授牌揭碑儀式在內蒙古阿拉善巴彥浩特隆重舉行,標志著阿拉善正式被國家認證為“駝鄉”。阿拉善雙峰駝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優良駝種。阿拉善成為國內駱駝最為集中的原產地,無愧于“駱駝之鄉”的美譽。我喜歡這種飽含歷史筋脈與人文氣息的文化胎記。
一個人穿梭于駱駝文化博物館。此時,我不是到此一游的匆匆過客,而是一名穿越古老絲綢之路走西口的商旅后裔。據文獻記載,13世紀成吉思汗統領千軍萬馬征戰歐亞時,軍隊中就有不少騎乘駱駝者。叮當,叮當——我的耳畔回響著逶迤不絕的大漠駝鈴,深切領悟駱駝陪伴人類走過綿長歲月任重道遠的杰出貢獻。我的眼前復活了一支駱駝隊風餐露宿走過茶葉之路的情景……
20多年前,只身一人游歷八達嶺萬里長城時,那里有一匹服務游客拍照留念的駱駝。
今年9月,我和愛人帶著父母去往北京、長城,在滾天溝隧道停車場旁邊又看見一匹“后山的駱駝”。這些年西部漫游,走南闖北,閱歷不少人間風雨。對于馬匹與駱駝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崇敬。西出陽關萬里遙的日子一晃而過,長城腳下這匹棕色駱駝見多識廣大智若愚。它肯定不是我青年時代所見過的那匹駱駝,眼下這個人到中秋的遠行者也不再是從前那個意氣風發的三哥哥。我喜歡打馬草原游牧歲月,卻從沒有騎過任何一匹駱駝。每一次想到阿拉伯寓言“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心理上總有一種五味雜陳的負重感。
阿拉善駱駝總數占全國駱駝總數的三分之二,在長期的生活和勞動實踐中,阿拉善牧民不分男女老少,練就了一套夏秋騎馬、冬乘駱駝的看家本領。同時,賽駱駝活動也隨之產生。賽駱駝成為此地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活動。
駱駝文化博物館內寫著這樣一段話:“記憶有一種感悟,一種傳承,一種文化,也有心靈深處想與他人分享的情感。行走在駱駝文化川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眷顧往昔駱駝的輝煌,目睹今天駝鄉神韻,憧憬未來夢想?!蔽蚁搿还芪磥砣祟惿鐣趺礃影l展進步,希望草地常綠,駝馬徜徉。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馬群與沙漠之舟成為一道永不熄滅的風景。
阿拉善是世界蒙古民族傳統禮儀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是世界文化名人——杰出的蒙藏語言大師阿旺丹德爾的故鄉,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圓寂之地,被譽為“蒼天圣地阿拉善”。
這些年來,我在游歷途中走遍大半個中國,深感地域遼闊,山河豐美,時常迷戀于氣象萬千的多元文化并存共榮。人常說,生活中沒有免費的午餐——此言在阿左旗有失偏頗。來阿左旗做客旅游,你可以和當地市民一樣乘坐免費公交車。這是我們的親身體會,此話當真。這不僅是一種舉世罕見的創舉,也是一種聞所未聞的佳話。
每一處征途都是此生必經之路,每一個過往都會留下旅行者的傳說;有些地方去過一次你就不想提起,獨具一格的阿拉善在我的生命履歷中占有一席之地;此次來去匆忙,只不過打開一扇窗。下一次深度游歷,敲開阿拉善之門,走進漠野深處。仰望塞外祥云,極目蒼天圣地。
今秋阿拉善左旗之行,是一次夢幻之旅,行知之旅,也是心靈之旅。因為生命平凡,我們需要開拓一段旅途,高瞻遠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