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目的 研究在精神病房加強監管對意外事故的預防作用。方法 選取100位精神病房收治的住院病患,隨機分組后觀察組強調針對意外事故的監管。對比兩組意外事故發生率以及患者家屬滿意度差異性。結果 對照組意外事故總發生率為26%,滿意度為70%;觀察組總發生率為10%,滿意度為86%。結論 精神病房出現的意外事故類型較多,相對而言摔傷/劃傷發生率更高,需加強監管,提升患者住院安全性。
【關鍵詞】意外事故;精神病房;監管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2..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6年3月~2017年7月期間收治的精神病房住院病患共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兩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7:23;年齡區間處于19~53歲,平均年齡(37.73±4.13)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28:22;年齡區間處于21-55歲,平均年齡(38.05±3.96)歲。兩組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針對患者精神病癥狀以及臨床用藥實施基礎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針對意外事故強調病房監管,具體如下。
(1)安全培訓
醫院需強調對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首先應告知其認真貫徹各項安全事故,做好對自身安全的保護。其次應強調特殊護理措施,例如對于容易出現傷害他人或自殘行為的精神病患者加強預防以及事故發生后的緊急處理。
(2)用藥監管
精神病藥物存在一定副作用,尤其是三環類、硫雜蒽類、酚噻嗪類藥物,在長期服用下這些抗精神病藥物可能引起患者體位改變時低血壓,手腳不靈活或視力模糊導致摔傷,吞咽功能減退造成易發生食物哽噎。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對服藥可能存在抗拒行為,在護理人員離開后將藥物直接吐出導致病癥無法有效控制。護理人員應在監管中強調用藥的嚴格性,在看到患者將藥物正確服下后再離開,并注意防范患者舌下藏藥。
(3)摔傷預防
精神病患者身體協調能力相對較差,應叮囑患者穿著舒適、尺碼正確的鞋子及褲子,上廁所時必須開燈,避免由于不導致意外的發生。對于患者家屬應以書面形式將精神病住院患者容易出現的意外事故列舉出來,并強調患者家屬部分的控制,讓其了解意外事件發生的類型、可能性、嚴重程度。
(4)安全措施
強調對精神病患者正確使用約束帶以及住院環境的不良因素控制。例如褲腰帶、打火機、玻璃碎片等均屬于容易發生意外的小物件,可能由于疏忽導致患者自殘或傷害他人。部分醫護人員在安全檢查時可能由于對精神病患者的態度和語言不當導致患者精神狀態受到激怒,引發其過激行為。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內出現摔傷/劃傷、自殘、傷害他人行為病例數。調查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意外事故
比較兩組內出現摔傷/劃傷、自殘、傷害他人行為病例數,顯示對照組總發生率為26%,觀察組為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滿意度
比較兩組患者家屬對監管的滿意程度,顯示對照組為70%,觀察組為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期間往往不容易出現意外事故,與普通患者相差不大。但若其發生妄想、幻覺等精神病癥狀時,可能在癥狀支配下發生自殺自傷、暴飲暴食、行為紊亂、傷人毀物、拒藥藏藥情況,造成身體傷害、傷害他人、哽噎危險、藥效減退。精神病房住院環境相對封閉,患者和家屬在精神病正確認知程度偏低,病房監管的重任往往完全落在監護人員身上,因此除了對患者意外事件加強預防監管外,監管人員也需重視自身安全及監管的細節性。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加強了病房監管的觀察組意外事故發生率僅為10%,滿意度達到86%,證實了監管的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 孟 湘,徐麗芬.實施飲食分級管理前后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飲食障礙改善的效果評價[J].安徽醫學,2012,v.33 06:757-758.
[2] 歐輝蘭,黎 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殺行為的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美容醫學,2012,v.21;No.153,14:543-544.
[3] 黎銀娥,徐 麗,杜 穎,容彩蓮.鑰匙的規范化管理制度在精神科病房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v.23;No.447, 32:159-161.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