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丹丹 趙鑫萁 張琪
【摘要】目的 分析風險管理護理在急診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采取抽簽法將我院急診內科在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平分為實驗組(60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風險管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管理評分和意外事故發生率。結果 實驗組患者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意外事故發生率更低,兩組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在急診內科實施風險管理護理,能顯著提升護理質量,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急診內科;風險管理;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急診科所接診的患者病情嚴重,對護理的要求也極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不但會影響患者健康,還會導致醫療糾紛,影響醫院聲譽和醫護人員形象[1]。我院通過在急診內科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護理后,取得了積極的效果,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抽簽法將我院急診內科在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平分為實驗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實驗組中男39例,女性21例;年齡18~58歲,平均(37.4±6.9)歲。對照組中男41例,女性19例;年齡18~62歲,平均(37.9±7.2)歲。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等。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風險管理護理,具體包括:(1)急診護理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落實風險管理的第一步,要對護理風險進行分析、總結、評估,評價可能引起的后果。常見的護理風險有藥物不良刺激、護理操作意外、壓瘡等。(2)制訂風險管理制度。在度護理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后,需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制度,采取恰當的風險處理措施,如約束患者告知制度、吸痰告知制度、意外告知制度等。(3)學習風險管理制度。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思想動員工作,使其認識到防范護理風險的重要性,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風險管理制度,并對日常護理中遇到的風險事件進行分析、總結,積極解答護理人員的疑問。(4)落實各項風險管理制度。落實風險管理制度是預防護理風險的核心,要重點加強節假日、雙休日、夜間、就診高峰時段的風險防范,對執行不到位的地方及時整改,并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監督和考核。護理人員在落實風險管理制度時要重點做好病房巡查、滅菌消毒、設備和儀器管理三方面的工作。
1.3 評價標準
(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管理評分。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管理評分表對兩組患者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質量進行評分,每項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護理質量越高。
(2)對比兩組患者意外事故發生率。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發生墜床、跌倒等意外事故的例數和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各項護理管理評分
經對比可知,實驗組患者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意外事故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意外事故發生率(1.7%)較對照組更低(11.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急診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其接診的患者發病急、病情嚴重、疾病類型多,在護理過程中極易因護理人員、技術操作、用藥管理、病區管理等因素而引起各類風險事件的發生[2]。我院非常重視急診科的護理風險預防,本次研究中通過實施高效的護理風險管理,能有效減少各類護理差錯,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質量、消毒隔離質量均得到顯著提升,意外事故發生率大大降低,且與只采用常規護理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張煒等的研究結果一致[3]。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護理在急診內科護理中具有積極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崇娜,寧肖蓉.風險管理在急診管理護理中的應用[J].內科,2013, 8(3):320-321.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