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蓮
【摘要】目的 探究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應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選取76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38例,給予常規護理服務,研究組38例,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特色護理服務。對比護理前后不同組別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運動功能恢復情況、3個月后護理服務質量評分以及重度后遺癥發生率。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巴塞爾(Barthel)指數評分、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均有所提升(P<0.05),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重度后遺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應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中可以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運動功能、護理服務質量,減輕后遺癥情況,可行性較高。
【關鍵詞】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急性腦卒中;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1..02
腦卒中在中老年群體中高發,致死率很高,幸存下來的患者也很可能出現偏癱問題,功能獨立性下降,勞動能力喪失,增加家庭、社會負擔[1]。盡可能恢復患者活動能力與生活能力,實現“殘而不廢”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目標。本次研究將76例急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應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可行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中抽取76例,全部患者使用CT檢查確診為急性腦卒中,肢體活動障礙,不存在合并腦外傷、腦腫瘤、神志不清、非自愿患者。參照組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齡38至68歲,平均(53.1±3.2)歲,腦梗死、腦出血、腦梗死合并腦出血分別18例、12例、8例;研究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38至69歲,平均(53.2±3.3)歲,腦梗死、腦出血、腦梗死合并腦出血分別19例、12例、7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服務,例如肢體被動訓練、日常生活能力鍛煉等。
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增用中特色護理:
情志護理。加強對患者情緒與精神狀態的觀察,使用心理暗示、疑惑解釋、順情從欲、心理疏導等多種方式,保證患者心情上的舒暢與穩定,增強恢復信心。
穴位按摩。取上肢極泉、尺澤、合谷,下肢陽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按摩,動作柔和,用力均勻,2次/d,20~30 min/次。
穴位艾灸。選取與穴位按摩相同的穴位進行艾灸,注意與皮膚保持適當距離,患者感覺溫熱為宜,注意評估患者耐受程度,及時詢問患者感受,1次/d,睡前進行。
中藥貼敷。將肉桂、附子、血竭、三七、川穹、當歸各50 g,碾成粉末,使用姜汁和成膏狀,上肢選取曲池、外關、合谷等穴位,下肢選取環跳、伏兔穴、涌泉穴等進行貼敷,然后使用醫用膠布固定,1次/d,2至4 h取下。
護理時間為8周。
1.3 研究指標
(1)護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價依據為巴塞爾(Barthel)指數,分數為0~100分,分數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評價依據為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評分,分數越高,患者運動功能恢復越好。
(2)3個月后護理服務質量評分、重度后遺癥發生率。將我院自制的護理服務質量調查表發放給患者并全部回收,分數為0~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服務質量越好;將生活無法自理、難以獨立完成倒水、喝茶、穿衣等動作者記為發生重度后遺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護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運動功能恢復情況
護理前,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Fugl-Meyer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均有所提升(P<0.05),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
2.2 兩個月后護理服務質量評分與重度后遺癥發生率
研究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重度后遺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
3 討 論
腦血管疾病在臨床死亡原因中占據首位,其中腦卒中比例超過66%[2]。現階段該病并不存在有效的治療方式,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雖然在當前的醫療水平下,腦卒中致死率有所下降,但是大約75%的患者會出現后遺癥,給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3]。常規的護理服務更加注重腦卒中后遺癥專科護理,效果不佳。探索新的護理方式具有不可忽視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中,護理后研究組Barthel評分、Fugl-Meyer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提示中醫特色護理服務在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上的優勢;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重度后遺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表明該種護理服務可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減少重度后遺癥。中醫觀點中[4],腦卒中為“中風”范疇,氣血失調、脾失健運,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中醫特色護理將中醫理論作為基礎,通過情志護理、穴位按摩、穴位艾灸、中藥貼敷等方式促進患者整體狀態的提升。穴位按摩與穴位艾灸能夠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起到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作用;中藥貼敷中肉桂、附子、血竭、三七、川穹、當歸等合用,溫陽益氣、活血化瘀,促進血液運輸,加快肢體功能恢復速度,提升肌力。
綜合以上內容,將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應用到急性腦卒中患者護理中,可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護理質量的提升,減輕后遺癥情況,顯示出較高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李曉萍,吳麗紅,任 彤,等.“醫院-社區”聯合壓瘡護理小組在腦卒中合并壓瘡患者出院后延續性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6):1964-1968.
[2] 王 芳,張 丹.中醫特色延續護理對腦卒中病人出院后生存質量和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1(24):3003-3005.
[3] 張 歡,徐金輝,曲桂玉,等.中醫特色的家庭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5,21(23):115-117.
[4] 任 春,龔自力.腦卒中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價值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309-310.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