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峰
【摘要】目的 針對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治療的110例高血壓患者,將所有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n=55)和個體化延續護理組(n=55),常規護理組采取基礎臨床護理,出院前進行常規指導;個體化延續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和出院治療的基礎上,采取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結果 個體化延續護理組護理干預后的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常規護理相比,個體化延續護理在控制血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個體化延續護理;高血壓;生存質量;隨訪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極大豐富,高血壓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且呈現出年齡化趨勢。高血壓對人體各項器官損害較大,可能引起多種實質性病變,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研究顯示,提高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本文將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治療的110例高血壓患者,針對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治療的110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齡(59.7±11.8)歲。所有患者均已經過確診,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即SBP≥140 mmHg或DBP≥90 mmHg。將所有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n=55)和個體化延續護理組(n=55),已排除溝通障礙、意識模糊、心梗及腦卒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取基礎臨床護理,血壓平穩后,出院前進行用藥指導、康復指導、飲食指導等。個體化延續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制定個體化延續護理方案,在出院后,采取個體化延續護理,具體包括:(1)方案制定,根據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生活情況、動態血壓監測結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延續護理方案,要求患者與護理人員保持聯系,發生異常變化及時通知醫護人員。(2)出院治療,發放健康指導手冊和24 h動態血壓監測儀,指導患者儀器使用方法,要求患者對血壓變化、飲食、情緒波動進行記錄,指導患者用藥。(3)隨訪指導,采取電話隨訪、家庭訪視等手段,了解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解答患者疑問,糾正患者不良習慣,做好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
1.3 評價指標
采取SF-36 量表,在末次隨訪時,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價,具體內容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健康情況(GH)、精力(VT)、軀體疼痛(BP)、情感職能(RE)、社會功能(SF)、精神健康(MH)等,滿分100分,分數與生存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個體化延續護理組護理干預后的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個體化延續性護理,更加注重患者的個體化特征,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喜好、性格特點不同,影響其治療依從性的因素也有所差異,護理重點和干預手段也應隨之調整,不能一概而論。延續性護理方案的制定,應建立在充分的個體情況分析的基礎上,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修正。因此,這種護理模式對護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豐富的經驗和溝通技巧、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分析能力、協調能力等,小組成員之前應互相幫助,積極討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本次研究中,個體化延續護理組護理干預后的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以往的研究成果一致,充分顯示了個體化延續性護理的優勢。
綜上所述,與常規護理相比,個體化延續護理在控制血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龔 婷.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1).
[2] 朱秋霞.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08)
[3] 李 欣,童 謠.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4).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