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蔚文
【摘要】目的 探討成人脛骨遠端內側鎖定板在大齡兒童股骨遠端骨折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抽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大齡兒童股骨遠端骨折患兒,共80例。按照1:1比例,將80例大齡兒童股骨遠端骨折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成人脛骨遠端內側鎖定板,n=40)與對照組(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n=40)。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骨折愈合優良率高于對照組,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等方面均少于對照組,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成人脛骨遠端內側鎖定板在大齡兒童股骨遠端骨折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成人;脛骨遠端內側鎖定板;大齡兒童;股骨遠端骨折
【中圖分類號】R726.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1..01
股骨遠端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主要發病范圍為股骨下端15 cm內。多數股骨遠端骨折患者為高能量損傷,且極易伴發膝關節損傷等,增加臨床治療難度。當前,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而手術治療關鍵是恢復患肢長度、維持關節面解剖關系[1]。以往,臨床上多采用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但也具有創傷大、術后恢復慢等弊端,臨床應用受到限制。本研究為深入探討成人脛骨遠端內側鎖定板的應用效果,回顧性分析了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大齡兒童股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大齡兒童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共80例。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將80例大齡兒童股骨遠端骨折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8~16歲,平均年齡(14.9±0.9)歲;致傷原因:21例患者為車禍致傷,11例患者為重物砸傷,8例患者為摔傷;合并癥:2例患者合并病理性骨折,2例患者合并脛腓骨骨折,1例患者合并創傷性窒息。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8~15歲,平均年齡(14.8±1.1)歲;致傷原因:22例患者為車禍致傷,9例患者為重物砸傷,9例患者為摔傷;合并癥:1例患者合并病理性骨折,2例患者合并脛腓骨骨折,1例患者合并創傷性窒息。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正式啟動。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全麻,將15 cm弧形切口做于股骨遠端外側,骨折部位顯露并解剖復位,將解剖鋼板植入,以螺釘固定,常規引流。
觀察組實施成人脛骨遠端內側鎖定板微創術:連續硬膜外麻醉,平臥位。將以小切口做于大腿內側,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等,使骨折端充分顯露,剝離兩端骨膜,對骨折端雜物進行清理。選擇恰當脛骨遠端解剖鋼板,做預彎處理,植入鋼板,以恥骨器固定。C型臂X線機透視下,分別將1枚螺釘擰入兩端固定。按照骨折情況,再將2~3枚螺釘擰入兩端,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②療效評定標準:按照Harris髖部功能評定標準評價,以治療后Harris評分≥90分,疼痛消失,無畸形,功能活動無異常,為優;以治療后Harris評分為80~89分,疼痛緩解,為良;以評分為70~79分,為可;以<70分為差[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對比,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股骨遠端骨折發生率較高,約為全部全身骨折患病人數的0.4%[3]。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是以往常用的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手術方法,能獲得一定臨床療效,但也可能導致術后出現骨折不愈合、伸膝裝置粘連等并發癥,影響康復效果。現階段,隨著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創鋼板內固定技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隨訪18個月,觀察組骨折愈合優良率為95.0%,對照組為7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成人脛骨遠端內側鎖定板治療遠期療效顯著,且無需進行廣泛剝離,對患者機體損傷小,且解剖復位理想,固定牢靠,膝關節及髖部功能恢復良好,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慶泉.經皮微創內外側解剖鎖定板在脛骨遠端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4):1295-1298.
[2] 王春年.脛骨遠端內側加壓鎖定板微創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12):9.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