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麗 王為 姜巖
【摘要】目的 在改革研究生循證醫學教學之后,研究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方法 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這段時期內,由學生自愿報名,在業余時間進行學習,針對學校醫學學科各個年紀與專業的研究生,嘗試對其進行循證醫學教學改革。將學生作為主體,在問題基礎上對其進行研究性教學,以此來大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性、開放性、拓展性與主動性,對知識創新過程學習進行高度重視,提高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結果 70篇循證醫學研究、循證臨床實踐論文被研究中參加循證醫學課程學習的50名研究生完成。結論 通過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創新人才;循證醫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現階段,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在于對學生的研究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研究生教育也具有極高的相似之處[1]。現階段,我國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存在有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也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探索學習能力以及問題發現能力有待提高[2]。為此,我們相應改革了傳統的《循證醫學》課程教學模式,提出了一種具有高度創新性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并對其教學效果進行了探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學校發展實際情況,建立起專門的循證醫學中心研究生循證醫學教學改革項目,遵循自愿報名的原則,鼓勵學生進行業余學習。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一共有50名研究生參與,其中35例男研究生,15例女研究生。
1.2 方法
1.2.1 課堂講授向研究中教學的轉變
在以往研究生教學過程中,通常會沿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研究方向和專業均采用統一時間、教材、管理、計劃與考試,這對研究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精神造成了嚴重阻礙。在循證醫學課程中,我們摒棄了這種傳統式的教學模式,賦予學生更多學習主動權,在教學過程中,選取課題研究作為指引方向,提高研究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師指導下針對問題進行自主性的學習,并且師生之間進行互動,樹立起循證醫學思維,對循證醫學方法進行掌握。
1.2.2 LBL模式轉變為PBL模式
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拓展性與探索性,采用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線、知識分模塊”的教學模式,研究生要嚴格按照自己研究專業的具體方向,將相關問題提出,由教師給予其相應指導,解決問題時滲入循證醫學理念。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幫助其對學習內容更好的進行掌握。
1.2.3 對知識創新過程進行充分了解
相對于被動接收知識而言,對知識創新過程進行了解更加重要。
在循證醫學學習過程中,研究生要將自己所選問題為依據,然后進行對應文獻的檢索,認真的對其進行閱讀之后,針對與納入標準相符合的的文獻依據證據進行評價,最后對其進行總結,形成文獻閱讀成果,由學生對其進行討論,教師給予點評與啟發。
1.2.4 設立項目和基金
為了最大程度上促使研究生發揮出自主創新精神,學校循證醫學中心需要創新籌資方式,并且為了提供平臺給研究生進行科研,要建立起循證醫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鼓勵研究生大力進行科學研究。
2 結 果
到現在,本研究中參與到循證醫學課程學習的50名研究生一共完成了循證醫學研究、循證臨床實踐論文70篇,其中還有部分學生榮獲提前攻博資格,這主要是因為其研究結果十分突出。
3 討 論
我國醫學教育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習慣應用傳統的LBL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嚴重缺乏交流與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十分單一,這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造成了嚴重限制,使得學生對教師進行過度依賴,難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3]。PBL這一教學模式屬于現今一種流行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病例為先導,是一種啟發式與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它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與批判性思維。我們將這種教學模式廣泛應用于實踐教學中,對循證醫學中關于實踐基于問題的研究進行了深入化探究,對學生的研究、探索與主動學習能力進行大力培養,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有利于充分調動其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本研究中參與到循證醫學課程學習的50名研究生一共完成了循證醫學研究、循證臨床實踐論文70篇,可知改革之后,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豐碩,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改革的有效性與科學性。
綜上所述,通過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姚亞妮,王玉玲,楊新玲等.臨床研究生循證醫學教學改革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2(2):155-157.
[2] 聶 婷.醫學影像教學中循證醫學理念的應用與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5,22(27):52.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