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晏然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這是《英雄本色》中的經典臺詞。11月17日,讓影迷盼望已久的香港影史經典名作《英雄本色》重映,這是時隔三十年后內地觀眾第一次有幸在大熒幕上目睹周潤發所飾演的小馬哥的風采。另外,吳宇森導演新作《追捕》于11月14日上映,英雄歸來,本色不改。
香港是華語電影中警匪片的重要產地,而其中吳宇森則是眾多警匪片導演中的翹楚,他不僅開創了華語電影中的黑色浪漫暴力美學,開啟了警匪片的全新時代,更影響了國內外無數導演與觀眾。
開啟警匪片的全新類型
時間拉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此時徐克、許鞍華等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紛紛拍出了自己的代表作,票房與口碑雙贏,而導演吳宇森辛苦執導的《英雄無淚》慘遭雪藏,遠赴新藝城在臺灣設立的機構擔任行政,此時他郁郁不得志,心中的“英雄夢”難以實現。
在他潦倒之時,勢頭正盛的徐克拉了吳宇森一把,將《英雄本色》的劇本交給他來拍攝,隨后他又拉上年近不惑時被邵氏公司辭退的狄龍,被冠以“票房毒藥”之稱的周潤發以及剛剛走紅的偶像歌手張國榮,將沉著冷靜的宋子豪、桀驁不馴的Mark、正義敬業的宋子杰三人之間的兄弟情義、江湖恩仇搬上了大銀幕。沒想到影片一炮而紅,票房狂收3400萬港元,創當時香港開埠以來最高紀錄,還榮獲了第六屆臺灣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以及第二十三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等多項電影大獎,并于1990年在全美院線上映,成為繼李小龍的《精武門》之后為數不多進入美國商業院線的華語電影之一。
《英雄本色》開創了香港警匪片的一個次類型,即江湖英雄片,這類影片的主角一般為重情重義的黑道中人,傳統警匪片中警察與匪徒之間的矛盾沖突被推至背景位置,著力突出主角間的情義、道義。隨后吳宇森又相繼推出了《英雄本色2》《喋血雙雄》《縱橫四海》等多部同類型影片,其后潘文杰執導的梟雄片《跛豪》,劉偉強執導的系列江湖英雄片《古惑仔》,杜琪峰執導的槍戰片《槍火》以及昆汀·塔倫蒂諾等導演執導的電影,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吳宇森所開創的江湖英雄片的影響,自《英雄本色》香港警匪片進入全新時代。
開創黑色浪漫暴力美學
吳宇森有“東方暴力詩人”之稱,是華語電影中黑色浪漫暴力電影美學風格的開創者。在特定歷史時期有悖于主流意識形態,卻又富于詩意、傳奇色彩的暴力,可被稱作黑色浪漫暴力,這也是吳宇森江湖英雄片的典型風格。
吳宇森曾說:“槍戰動作會做成一種像音樂劇那樣的節奏感,開槍的時候用雙槍,不要一起打,一發一發的連續打。那些影評人說像跳芭蕾,有音樂的節奏感,這就是我需要的。”吳宇森在江湖英雄片中將暴力風格化、形式化,使其影片中的槍戰、打斗等動作具有形式美感。具體而言,吳宇森大量使用慢鏡頭表現暴力,發掘槍戰、打斗等動作中的舞蹈之美。吳宇森曾師承香港新武俠電影名導張徹,他成功將張徹電影中男性的雄健之美,熾熱情義,轉化到其江湖英雄片中。在精神與風格層面吳宇森將其江湖英雄片傳奇化、浪漫化,片中的主角通常為追求男性尊嚴、道義責任付出沉重代價,甚至犧牲生命,這些“理想化的英雄”具有超越現實的美感,電影中彌漫著豪情、激情與男性陽剛。
本色不改英雄再度歸來
去年,吳宇森在日本導演日比游一的紀錄片《健先生》中,大談高倉健主演的日本電影《北海道大追殺》(中國內地稱之為《追捕》)對他的影響,這部電影在精神氣質、人物造型等方面直接給吳宇森在創作《英雄本色》時以啟示。
現在正在熱映的《追捕》,與1976年的《追捕》都取材于日本小說《涉過憤怒的河》。這是時隔十四年后吳宇森再次涉足警匪片。陷入謀殺疑云的正義律師杜丘在反警探矢村追捕的過程中,與之發展出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誼,在探明真相的過程中卻卷入更大的陰謀。一匪一警的雙雄設置,華麗的追車、爆炸,眼花繚亂的槍戰,標志性的白鴿、雙槍,一如他的《喋血雙雄》《英雄本色》等經典力作。雖然在拍攝《追捕》時一度超出預算,上映后也因故事情節等方面的問題導致口碑褒貶不一,甚至有“吳郎才盡”的論調,但是我們遍查他的“英雄本色”系列以及《縱橫四海》等影片,可以發現吳宇森的江湖英雄片一向都不以縝密細致的探案情節取勝,從這方面來講吳宇森可謂“廉頗未老”,英雄歸來,本色不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