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朝霞/文
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背景下的檢察權運行”,對于這個問題,可以說既很重要,又很迫切。依法治國的要求是明確而具體的,無疑對檢察權的良好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檢察權究竟應該如何運行?這個問題并不簡單也很難說究竟存在多少共識。面對這些爭辯,作為基層檢察院,我們也很難有精力去一一厘清,我們的首要使命或職責就在于依據憲法法律的規定,履行好憲法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每一項職責,把我們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有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最后大家的共識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許關于檢察權究竟該如何運行這個問題,可能還得回到我們的檢察實踐。從豐富的生動的檢察實踐中,包括正反兩方面經驗和教訓,也許能給我們關于檢察權究竟如何運行的啟示。
同理論層面的諸多爭議不同,檢察機關恢復重建以來,關于檢察專業化建設一直存在著高度共識。我們從歷次檢察改革綱要中以及司法體制改革以來的諸多頂層設計、文件精神中,檢察專業化都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然,檢察專業化的提出,在理論上有較好的基礎,我們檢察系統各地的實踐探索創新也很多。下面我以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在金融檢察專業化建設方面的實踐為基礎,希望由此進一步開拓我們關于檢察權運行的思路。
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關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基于朝陽區嚴峻的金融犯罪形勢(非法集資類犯罪連續迅猛增長),進一步深化檢察專業化建設,朝陽區人民檢察院于2016年8月成立金融犯罪檢察部,辦理刑法第三章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犯罪和第五節金融詐騙類犯罪的相關案件,實行“捕、訴、監、防、研”一體化的集中運行模式。具體的運行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檢察官為主體的專業化辦案機制。一是通過權限清單、責任清單明晰檢察官和輔助人員的權限、履職范圍,建立金融案件辦理的工作規范,將除個別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之外的金融犯罪案件的捕權、訴權全面授予檢察官獨立行使。二是將“捕、訴、監、防、研”由一組檢察官辦案單元統一行使,最大限度地實現一體化運行的優勢。三是強化審前主導作用,一方面依托捕訴銜接機制,與朝陽區經偵支隊建立溝通機制,實現從以往的“說了不聽”和“不找你問”到“主動找”、“認真聽”的轉變;另一方面通過派員赴經偵支隊授課、邀請來院共同業務培訓等形式,提升案件偵查質量。四是強化檢察官庭審主控作用。一方面,通過健全金融類案件的審查逮捕、起訴等證據標準,牽頭召開檢法聯席會等形式,著力消除檢法分歧;另一方面,探索審查起訴和出庭公訴適當分離機制。在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中,特別是輿論關注案件、人大代表觀摩庭等庭審難度大的案件,由不同的檢察官辦案單元分別負責審查起訴工作和出庭公訴工作,更加充分地發揮有庭審技巧和經驗的公訴人的優勢和庭審主控能力。
第二,以實質化、全流程為核心的綜合法律監督機制。對金融犯罪案件的法律監督,從方式上實現實質化審查,從環節上實現從立案到起訴的全覆蓋,從標準上實現同案同處理;有效強化了輕微違法的口頭糾正違法建議、公檢聯席會類案通報等形式的監督力度,克服以往該類監督流于形式的局限。
第三,以區域一體化為導向的立體預防機制。專業化的金融犯罪預防,實現“誰辦案、誰普法”,克服以往預防職能分散導致的“都能管、都不管”、“撥一撥、動一動”的現象。我們與轄區金融辦簽訂全市首個長效協作機制《金融犯罪懲防工作機制》,發布《金融檢察白皮書》,為轄區重點金融企業開展金融風險防控專項培訓、為社區、樓宇開展防范非法集資普法宣傳,形成了“十別大法”、“金融偽創新”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宣傳微信、動漫短片等,廣受好評。
第四,以檢察應用為宗旨的專業調研機制。 通過集中辦理專業案件,充分了解偵查、批捕、審查起訴、出庭公訴等各環節的難點、重點,參與監督、預防、調研等全方位的職能實踐,不僅有助于培養鍛煉專業化的調研人才隊伍,也使得調研工作更有針對性、實效性。這種鍛煉的成績也很顯著。這兩年,我們先后承擔中國法學會等專業金融檢察課題10余項,出版專著《非法集資犯罪的理論與司法實踐》,發表了多篇專題論文,并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金融指導案例1個;舉辦專題研討會3次,參與中央政法委等上級單位的專題座談2次,為領導決策提供豐富生動的基層實踐樣本。
第一,專業化金融檢察實踐具有明顯成效。一體化運行模式有助于重大疑難新型案件的優質高效辦理,有效應對了高發的金融犯罪嚴峻形勢(尤其是迅猛增加的非法集資犯罪),有力維護了金融管理秩序穩定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從2016年8月金融犯罪檢察部成立至2018年5月,共受理金融犯罪案件1317件2649人。其中,辦理了涉案金額77億元的“六寶”、67 億元的“成吉大易”、58 億元的“華融普銀”、46億元的“易勝佰”等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影響強烈的涉眾型金融犯罪案件。從案件處理情況看,金融檢察較好地實現了辦案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統一,可以確認的是,專業化的金融檢察部門成功經受住了這些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考驗,而且較好地實現了預期案件辦理效果,這個辦案效果是持續的,也是可復制可推廣的,對于區域金融秩序的穩定健康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檢察權一體化運行為深化檢察體制改革提供實踐基礎。我們知道,當前關于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的討論很多,特別是關于要不要“捕訴合一”的問題,分歧很大。金融檢察的實踐,尤其是其一體化的檢察運行模式,其實可以作為回應捕訴究竟應該合一還是分離的實踐基礎。捕訴分離是我們目前的模式,合一在未檢那里有基礎,現在又有包括金融檢察在內的其他專業化辦案實踐探索(還有環境、知識產權等專業化檢察部門)。這個模式與之前的捕訴分離模式顯然存在著重要區別。
對于捕訴合一,最大的質疑就是檢察權力的集中所帶來的監督制約問題,即案件辦理的 “風險敞口”是不是過大,權力會否被濫用。對此,我們認為,一方面,現有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分權行使的司法格局天然決定了對檢察權既有的外部監督和事后監督。除此之外,我們通過制定不起訴統一標準、案件質量保障制度及重大敏感案件層報制度等規范,科學劃分檢委會、檢察長、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各層級的司法辦案權限,完善并切實貫徹落實檢察官司法辦案責任制,健全內部案件風險監控制度,實現了監督制約的有效性、及時性和保障檢察權獨立行使之間的平衡。
從實踐來看,似乎并沒有出現那些質疑“捕訴合一”的聲音所極為擔憂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也許要以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檢察改革,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檢察體制改革的新時代,尤其是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搭建完成的基礎上,原來所擔憂的可能出現問題的環境還存在不存在,這都是值得進一步深思的。
如果金融檢察的一體化實踐不僅能夠實現對于金融犯罪的有效打擊,同時也并沒有出現我們原來所擔憂出現的體制性弊病,那么這樣的檢察權運行實踐,就是值得我們繼續推進檢察體制改革的堅實基點。
從目前的金融檢察實踐出發,結合內設機構改革以及《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的修改,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關于這種一體化專業檢察實踐的未來發展問題。
首先,主要涉及檢察機關可能會被賦予一定的偵查職權,由于專業化檢察機構目前統一行使捕、訴、監、防、研等檢察職能,將來如果立法確定檢察機關的偵查權,那么專業化檢察部門是否一并行使?從當前檢察權運行實踐看,可以把常見的法律監督事項分為三類:一般監督事項、嚴重監督事項、涉嫌違法犯罪的監督事項。對于一般和嚴重違法的行為,專業化檢察部門一體處理問題不大,對于涉嫌違法犯罪的偵查,從正當程序出發,不應由專業化檢察部門再繼續行使偵查權。
其次,專業化檢察的有益經驗是否需要向普通刑事案件辦理延伸、拓展,使得檢察機關的辦案模式從傳統的批捕、公訴分離向著捕訴監防一體化方向邁進?專業化檢察的提出、設計和運行,我相信其意義不僅僅在于辦理專業領域的案件,更有一種普遍意義的制度價值,現在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實踐基礎,相信其之于檢察權運行的普遍意義也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彰顯,進而也到了我們可以嘗試回答新時代檢察權該如何運行這個問題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