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新(江蘇省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
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關鍵,也是重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這是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近三年來,江蘇省法制辦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履行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準確把握建設法治政府的本質要求,堅定不移地推動《綱要》貫徹落實。
——持續加大法治政府建設推進力度。江蘇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結合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確立“十三五”時期江蘇省法治政府建設總體目標是: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人民群眾對法治政府建設的滿意率達90%以上。堅持黨的領導,采取“督察考核+示范創建”雙向推進模式,健全第一責任人責任落實機制。率先于2009年制定《江蘇省依法行政考核辦法》,并連續9年開展年度考評,扎實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實。每兩年開展一次依法行政示范創建活動,推出了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和示范性的依法行政示范項目。連續兩年組織對“放管服”改革等重點任務進行督察,既督進度、成效,也督責任、做法。探索開展法治政府建設滿意度調查,2017年通過“中國江蘇網”平臺收到410.6萬票,平均滿意率為90.35%。著力提升領導干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推動開展省政府集體學法活動,多次舉辦全省領導干部法治專題培訓,先后共有300余人參加培訓。
——堅持高質量政府立法服務改革發展大局。“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為加快完善改革發展急需的制度建設,近三年來,江蘇共制定省地方性法規、省政府規章51件,13個設區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153件,努力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不斷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機制,堅持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組織立法聽證、聽取專家意見等,提高政府立法公眾參與度。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省縣以上政府實現100%全覆蓋,80%省政府部門、60%市縣政府部門和70%以上鄉鎮、街道建立了法律顧問制度,部分地區還延伸到村和社區。建立健全規章、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和備案制度,近三年來,辦理省政府重要文件合法性審查205件,備案登記規章和規范性文件430件,受理公民建議審查47件,連續9年開展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專家點評活動。建立規范性文件清理長效機制,配合完成1978年以來5126件省政府文件清理工作,決定失效980件,修改140件,保障法治統一。
——堅持用法治方式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加強對重要改革的法治保障,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制定《江蘇省行政許可監督管理辦法》,從源頭規范江蘇省行政許可的設定、實施、評價與監督檢查等活動。為保障“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實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組織全省清理相關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決定廢止地方性法規、規章62件,修改56件,廢止規范性文件6206件,修改183件。配合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和“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有5個設區市、17個縣(市、區)、27個開發區成立行政審批局,實現相關領域“一枚印章管審批”。
——堅持嚴格行政執法監督提升行政效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將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覆蓋到鄉鎮、街道、開發區等重點區域和市場監管、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文化旅游等重點領域,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模式,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體制機制保障。以推動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為核心,開展行政執法程序優化試點,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加強執法監督,選擇23個企業和鄉村作為省行政執法監督基層聯系點,嚴格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全省現有行政執法主體6630個,191563名行政執法人員通過考核并取得執法資格。
——堅持積極化解行政爭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復議為民”,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推行行政復議文書網上公開,認真履行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的職責。近三年來,全省行政復議機關共受理行政復議案件30612件,其中省法制辦受理1310件,糾錯90件,糾錯率達8.8%。起草并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行政應訴辦法》,加強和改進行政應訴工作。承辦以省政府為被告的行政案件1088件,同比增長近10倍,全省行政訴訟按期舉證答辯率、出庭應訴率、履行生效判決率95%以上,法院一審行政訴訟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83.14%,部分地區和單位超過90%。起草并由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行政裁決工作的意見》,構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民商事仲裁、行政裁決等多種救濟方式有機銜接和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
近三年來,江蘇省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成效顯著,但也存在著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等問題。例如,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推進政府依法全面履職還有“短板”,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落實還不到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依然存在,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與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等等。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之后視察江蘇時指出,為全國發展探路,是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省委、省政府多次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是新時代江蘇必須擔負起的重大使命,“‘強富美高’的內涵不僅指經濟、產業、創新等硬實力,也包括法治、文化、環境等軟實力。”“富民不僅是指收入的提高和物質的富裕,還應包括要為老百姓提供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等更廣泛的內涵。”我們理解,“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蘊含著深刻的法治內涵,使得政府法治工作面臨著重要機遇和巨大挑戰,也提供了廣闊空間。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攻堅期、關鍵期,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從以下“四個著力點”發力,蹄疾步穩、久久為功,推動江蘇省法治政府建設重整行裝“再出發”,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營造高質量的法治環境。
著力為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習總書記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改革與法治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政府職能科學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作出的部署,是改革開放以來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利益調整最為深刻的一次改革。下一步,必須重點加強這一領域的法治建設,著力配合做好相關法規規章的制定、修改、廢止、解釋和清理工作,加強政府立法精細化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立法對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讓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著力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法貴必行。”行政執法是法律實施的關鍵環節,是建設法治政府重中之重。習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應當是保障法律嚴格實施”。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改革經驗,以解決執法體制不順、執法效率不高、執法不規范、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為重點,繼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制法等法律實施,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執法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在全省推進落實“三項制度”,改進執法方式,創新執法機制,規范裁量行為,提升執法水平和效率。
著力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黨的十九大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作為行政權力中使用最廣泛、最頻繁、最復雜的權力,決策權亟待納入法治軌道。下一步,我們要以推動落實《江蘇省行政程序規定》為重點,嚴格落實決策法定程序,提高決策質量,保障決策效率,提升行政決策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充分發揮政府法制機構的主體作用和外部政府法律顧問的輔助作用,提高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的合法性審核成效。結合法治政府建設督察考評,推動各地各部門重大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
著力推動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國家一體建設。黨的十九大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并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統一領導。當前,全面依法治國已經進入系統推進的新階段,我們要主動適應新要求,擔負起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參謀助手職責。通過加強政府立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健全公眾參與機制,發揮其利益表達、協調、保護方面的基礎作用。完善行政調解、行政裁決、人民調解、行政復議等制度,引導人民群眾在法治框架內解決矛盾糾紛。發揮督察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持續把法治建設推向深入。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以“再出發”的狀態,銳意進取、苦干實干,為實現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