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晨(北京宸章律師事務所主任)
2018年6月和7月,在全國律協安排下,筆者分別拜訪了韓國律師協會、釜山律師協會、英格蘭及威爾士出庭律師公會以及事務律師協會,與這兩國的律師協會圍繞“法律服務市場的開放和對外國律師的管理”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所有融入全球經濟大市場的國家一樣,中國的法律服務市場也要解決開放和規制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綜合介紹韓英兩國對開放法律服務市場和管理外國律師的做法,以資我國律師行業管理者借鑒。
(一)韓國法律服務市場開放概況。在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前,韓國法律服務市場處于完全的不開放狀態,不允許外國律師事務所在韓國設立代表機構。韓國對外國法律咨詢服務的需求由韓國律師事務所通過雇傭外國律師的方法來解決,還有一批經過外國法律教育,甚至取得外國律師執業許可的外國律師被韓國公司聘用擔任內部法律顧問。
2009年,根據韓國與美國、歐盟等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韓國承諾分三個階段開放法律服務市場。第一階段從2009年開始,允許外國律師經注冊成為外國法律顧問(FLC),允許外國律師事務所在韓國設立辦公室;第二階段從2011年開始,允許外國律師事務所和韓國律師事務所合作,分享律師費收入;第三階段從2016年開始,允許外國律師事務所和韓國律師事務所合資成立合作律師事務所。目前,韓國法律服務市場的開放已進入第三個階段。
自2009年至今,已有28家外國律師事務所在韓國設立了辦公室,其中美國律師事務所22家,英國律師事務所5家。中國的北京立方律師事務所作為唯一的亞洲律師事務所日前也在首爾設立了辦公室。
(二)英國①本文所依據的資料來自于英格蘭和威爾士出庭律師理事會和事務律師協會,因此本文所稱英國僅指英格蘭和威爾士,不包括蘇格蘭的律師情況。為行文方便,本文會交替使用英國、英格蘭和威爾士這兩個概念。法律服務市場開放概況。英國的法律服務市場是歐洲最大的法律服務市場。2015年英國法律服務業的凈收入為257億英鎊,占英國當年全國凈收入的1.6%,是整個歐洲法律服務收入的20%。同時,英國也是全球最開放的法律服務市場之一,英國收入排名前100位的律師事務所有一半是設在倫敦的跨國律師事務所。
英國法律界認為,對于外國的律師事務所來說,英國和威爾士的法律制度是世界上最有利于商業發展的法律制度之一。英國的法律經常被用于解決不同國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爭議,即使當事人與該地區沒有聯系,這一點使得英格蘭和威爾士具有全球競爭力。英國商事法律的另一個優點是法律的穩健性,其盡可能保護交易,手續少,允許靈活的交易結構,并且承認當事人選擇的法律。
(三)英國律師制度簡介。因為英國對法律服務市場的開放以及對外國律師的管理與英國本土律師制度緊密相關,因此本文簡要介紹英國的律師制度。
英國法律職業分為兩類:事務律師(Solicitor)和出庭律師(Barrister)。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事務律師為客戶提供持續的服務而出庭律師對法律上特定的點提供專業化的法律建議,在法庭、仲裁、調解中充當辯護人。2014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將近16萬事務律師、1.6萬出庭律師執業。
出庭律師是法庭上的“斗士”,出庭律師能在英國的上級法院(最高法院、上議院、上訴法院、刑事高等法院和巡回法院)執行律師職務。出庭律師一般都是精通某門法律或某類案件的專家,他們不僅通過辯護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而且解答事務律師提出的疑難問題。他們辦理的事務一般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衡平法方面的事務,包括信托、遺囑、公司法財產等事務;另一部分是普通法方面的事務,包括契約法、侵權行為法、刑法、親屬法等方面的事務。近年來,英國出庭律師的專門化傾向越來越明確,出現了商事律師、專利律師、稅務律師等。
事務律師不同于出庭律師,他們從事更多的事務性工作。事務律師直接接受當事人的委托,為當事人提供多種法律服務。事務律師的活動范圍,遠較出庭律師廣泛。他們可以擔任政府、公司、銀行、商店、公私團體的法律顧問;可以在下級法院,如治安法院、郡法院和驗尸官法院執行代理和辯護職務;還可以處理非訴訟案件,為當事人起草法律文書和解答一般法律問題。相比而言,出庭律師一般不能直接接受當事人的委托,而只能接受事務律師的委托,所以事務律師相當于出庭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橋梁。
2009年,根據自由貿易協定的要求,韓國頒布了《外國法律顧問法》(Foreign Legal Consultant Act)。根據三個階段的開放承諾,目前該法歷經兩輪修訂。《外國法律顧問法》是韓國對外國律師在韓國執業的基本法,該法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建立外國法律顧問制度。韓國《外國法律顧問法》建立了外國法律顧問制度,允許外國律師事務所在韓國設立辦公室,允許外國律師以外國法律顧問身份在韓國從事外國法律相關咨詢業務。目前韓國的外國法律顧問制度僅限于與韓國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律師事務所和律師
(二)規定外國法律顧問業務范圍。該法規定,外國法律顧問的業務范圍僅限于有關“原資格國的法律及原資格國締結的條約、普遍承認的國際習慣法”的咨詢及適用“原資格國的法律”的國際仲裁案件的代理業務等。在外國法律顧問制度下,外國律師不得從事訴訟代理、繼承、不動產買賣、行政審批等韓國國內法律事務。
(三)明確外國法律顧問的資格認證和登記事項。《外國法律顧問法》規定,外國律師要想在韓國從事業務活動應首先取得法務部長官的資格認證并在大韓辯護士協會進行登記。要想獲得韓法務部長官認證,申請認證者應具有在本國從事3年以上法律事務的經歷。在韓國從事有關原資格國法律的調查、研究、報告等事務的經歷可以計算入前述所要求的“3年以上法律事務經歷”時間內,但最長只能計算為2年。《外國法律顧問法》同時對外國法律顧問拒絕登記和登記取消的事由作出具體規定,對輕微的違法行為以罰款的方式進行懲處。
(四)規范外國律師和外國律師事務所的名稱。《外國法律顧問法》明確規定將“外國律師”的名稱改為“外國法律顧問”。“外國法律顧問”可以附注原資格國家名稱和律師字樣。比如“美國法律顧問”可以同時標注“U.S. Attorney-at-law(美國律師)”字樣。在韓國的外國律師事務所在本所名稱后可附注“外國法律顧問法律事務所”名稱。
(五)規定外國法律顧問的義務。為確保外國法律顧問忠實履行義務和保護委托當事人,《外國法律顧問法》規定外國法律顧問一年內在韓國時間應不少于180日以上,務必遵守大韓辯護士協會制定的倫理章典,同時不得侵害或泄露與業務有關的秘密等規定,以確保外國法律顧問忠實履行義務和保護委托當事人權益。
(六)規定合資律師事務所的設立及限制。根據第三階段開放方案,2016年7月1日韓國修訂《外國法律顧問法》,允許外國律師事務所和韓國律師事務所在韓國設立合資律師事務所,同時對合資律師事務所作出限制性規定。這些規定主要包括:合資律師事務所的合資雙方需為國內外律師事務所的總所;合資律師事務所中的外國律師合伙人人數不得超高韓國律師合伙人;合資外方所持的股份和表決權不得超過49%;合資律師事務所不得處理訴訟、行政審批、繼承等韓國國內法律業務;合資律師事務所需為律所購買不少于200萬美元的執業保險,為每位律師購買不少于10萬美元的執業保險。
英國雖然聲稱其法律服務市場對外國律師開放,但實際上通過將一些重要的執業領域保留給本國律師和建立注冊外國律師制度這兩個手段,達到了保護本國法律服務市場和限制無序競爭的目的。
(一)對本國律師執業領域的保留。出于廣泛傳播普通法和把英國建立成為法律服務中心的目的,英國宣稱任何人都可以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提供包括英國法在內的法律服務。但實際上,由于對法律服務存在服務能力和盡職盡責的要求,客戶當然希望選擇合格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來提供法律服務。英國對法律服務市場的開放和對外國律師的管理有很重要的一點體現在外國律師從事的領域上。英國將一些重要的法律服務領域保留給有資格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執業的事務律師和出庭律師,在一些方面限制了外國律師的進入,保護了英國法律職業的本土化。
目前,英格蘭和威爾士保留給事務律師和出庭律師的法律服務領域主要包括:一是參與案件審理,起草提交給法院的文件。外國律師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案件審理,不得接受訴訟委托,無權起草提交給法院的文件。如果案件中涉及到外國律師母國的法律問題,外國律師需要到英國法庭臨時出庭,則需向出庭律師標準委員會提出申請,獲得批準。二是土地和繼承業務。《2007年法律服務法》規定土地和繼承業務僅能有注冊事務律師辦理,這些業務包括:申請土地權利注冊和轉讓土地權利、草擬任何關于遺產處理的文件、參與不動產或其他財產處理的法庭程序。三是金融投資服務。只有英格蘭和威爾士事務律師、歐盟注冊律師和事務律師的合伙人有權為金融、證券和投資活動提供法律服務。四是移民法律服務。只有英格蘭和威爾士事務律師、歐盟注冊律師和事務律師的合伙人可提供移民法律咨詢、為移民申請提供法律服務。
(二) 英國的注冊外國律師制度。由于代理案件的權利被絕對地保留給了英國本土出庭律師,外國律師在英國能提供的法律服務基本上屬于事務律師的業務范圍。雖然在理論上外國律師可通過開設咨詢公司等形式在英國提供除限制領域之外的法律服務,但是,如果為了獲得客戶對專業度的認可,外國律師想以律師或律師事務所的名義提供法律服務,則只能通過四種方式,即被英國事務律師雇傭作為助理或顧問、被英國公司或其他組織雇傭作為內部法律顧問、以注冊外國律師名義②根據1998年歐盟律師執業機構指引(98/5)的規定,歐盟國家和瑞士的律師可以經注冊成為注冊歐盟律師(RELs),在英國提供類似于英國本土律師的法律服務。本文主要介紹歐盟之外的其他外國律師在英國執業的情況,因此注冊歐盟律師的情況不在本文中贅述。和英國事務律師合伙、以注冊外國律師名義開辦律師事務所。
可見,外國律師如想在英國以律師身份執業,成為注冊外國律師(RFLs)是最主要的途徑。要想成為注冊外國律師,外國律師必須依據《1990年法院和法律服務法》和《2009年事務律師管理局實施條例》向事務律師管理局③和出庭律師標準委員會類似,事務律師管理局(Solicitors Regulation Authority“SRA”)也是依據《2007年法律服務法》從事務律師協會(Law Society)中分立出來的專門組織,負責對事務律師的執業行為進行監管和處分。申請。
根據前述兩項法律和條例的規定,申請成為注冊外國律師必須滿足下列四項要求:一是符合外國律師的定義,即既不是事務律師也不是出庭律師。但是外國律師在英格蘭和威爾士以外的司法管轄區,是法律行業的成員并且有權從事法律職業。二是其所從事的職業必須得到事務律師管理當局的批準,并受到適當的監管。三是其本國職業規則必須允許他們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和事務律師合作。四是其必須有良好的執業記錄。
此外,要想成為注冊外國律師,外國律師應當向事務律師管理當局提交下列材料:一是申請表;二是繳納首次登記費;三是繳付事務律師賠償基金④事務律師賠償基金(Solicitors’ Compensation Fund)于1942年經議會批準設立,目前由事務律師管理局運營,由事務律師在繳納執業證書注冊費時一并繳納。賠償基金的功能在于在執業過錯保險不能涵蓋的金額或范圍之外,賠付因事務律師執業過錯造成的當事人損失。;四是其所屬的母國律師協會或管理機構開具的良好信譽證明;五是事務律師管理局要求的其母國法律職業監管的信息;六是事務律師管理當局要求的其母國規則(政策)允許其和英格蘭及威爾士事務律師共同執業的信息。
對于外國律師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提供法律服務,除了在組織形式上進行管理外,英國還從服務行為角度進行管理。成為注冊外國律師后,外國律師即可和英國事務律師進行合作,對于不同的合作方式,英國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管理。
(一)外國律師受雇于英國事務律師。在取得注冊外國律師資格后,如果其母國的法律和執業規范許可,外國律師可以受雇于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事務律師和事務律師事務所,提供法律服務。當然,如本文所述,外國律師不可以從事保留給英國事務律師的法律服務領域。
(二)雇傭英國事務律師。經注冊的外國律師和外國律師事務所可以雇傭英國事務律師為其提供服務。但是,英國法律和規范對雇傭英國事務律師的外國律師事務所的業務和控制人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規定,具體包括:外國律師事務所需僅從事法律咨詢、代理等法律服務;外國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層和股東層需為執業律師實際控制;如果任何外國律師事務所中存在非律師的經理人或股東,則需同時符合其母國法和英國法的規定。
同時,為外國律師事務所工作的英國事務律師的業務范圍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包括:事務律師不得再從事保留給英格蘭和威爾士事務律師的專屬業務,包括參與案件審理、提供移民法律咨詢等;事務律師需確保購買了足額的執業責任保險;在事務律師和客戶溝通過程中,需以書面方式告知客戶,他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系外國律師事務所,不受事務律師管理局保險計劃的保護;事務律師在使用印有“事務律師”頭銜的名片或信箋時,需同時標明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并非事務律師管理局注冊的本土事務律師事務所。
(三)外國律師和英國事務律師分享辦公場所和設施。注冊外國律師可以和英國事務律師或律師事務所分享辦公場所和設施,可以共同制作宣傳冊、名牌、名片、信箋等文件資料。但注冊外國律師不得聲稱自己是事務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也不得聲稱或誤導客戶認為自己是英格蘭和威爾士事務律師。與注冊外國律師分享辦公場所和設施的事務律師需履行對客戶的保密責任,同時確保外國律師的行為符合事務律師管理局管理手冊的規范要求。
(四)其他業務合作。注冊外國律師和英國事務律師可以通過協議安排其他形式的業務合作,包括介紹客戶、分享律師費等。無論注冊外國律師和英國事務律師通過何種形式進行業務合作,均需遵守事務律師管理局的管理手冊和外國律師母國執業規范的規定。
(五)外國律師的頭銜要求。只有獲得英國本土律師資格和證書的人才可以用事務律師或者出庭律師的頭銜稱呼自己,未取得資格證書,冒用事務律師或出庭律師頭銜的行為構成刑事犯罪。
《2007年法律服務法》禁止無資格的人自稱或暗示其是事務律師,因此,對于注冊外國律師的職業頭銜,英國作出了特別的規定。注冊外國律師在其名片、信箋、宣傳冊、網站、電話號碼簿等宣傳通訊工具中可以用其母國的語言標示其在母國依法核準的職業頭銜,如用英語標示職業頭銜,則僅可使用“律師”(lawyer)字樣并需要附加其取得執業資格的國家或司法區域。
(一)韓國律師協會對外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承擔主要的管理責任。根據韓國《外國法律顧問法》的規定,法務部作為行政機關,負責外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準入、變更和注銷登記,對外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管理責任由韓國全國性律師協會——大韓辯護士協會承擔。大韓辯護士協會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1.強制執行會員登記制度。外國律師和在韓國設立的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無論設立在何地,均需登記為大韓辯護士協會會員,由大韓辯護士協會統一管理。登記為會員的外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需按照大韓辯護士協會確定的會費標準繳納會費。截至2018年4月,登記為會員的外國律師共有156名,其中美國律師人數最多,為118名;其次是英國律師,為25名;中國有兩名律師登記為大韓辯護士協會會員。
2.經登記的會員方可以其本人名義提供法律服務。根據法律規定,未在大韓辯護士協會登記的外國律師為未登記律師。除代理國際仲裁案件外,未登記律師不可以其本人名義提供法律服務,只可以助手身份幫助韓國律師或登記為會員的外國法律顧問處理業務。未登記外國律師在代理國際仲裁案件時,可以臨時到韓國提供法律服務,但一年內在韓國的停留時間不得超過90天。
3.會員需遵守律師執業道德規范。外國法律顧問必須遵守大韓辯護士協會制定的執業道德規范,根據外國法律顧問的職業特點,除協會章程外,大韓辯護士協會還專門為外國法律顧問制定了一些執業規范。這些規范包括:《外國法律顧問道德準則》《外國法律顧問登記條例》《外國法律顧問處分規則》《外國法律顧問廣告規則》《外國法律顧問合作處理法律事務規則》《外國法律顧問登記細則》等。
4.韓國律師協會對外國法律顧問的違規行為進行懲戒。外國律師依照大韓辯護士協會制定的規則登記為協會會員。為對外國法律顧問進行管理,大韓辯護士協會成立了外國法律顧問懲戒委員會,對外國法律顧問的違規行為進行懲戒,目前已有案件在懲戒過程中。
(二)英國事務律師管理局和律師協會對外國律師承擔的管理責任。英國對外國律師的準入登記、執業投訴處理和懲戒主要由事務律師管理局承擔。為適應對外國律師管理的要求,事務律師管理局特別制定了適用于外國律師執業行為以及英國事務律師和外國律師合作的特殊規范,并將這些規范公布在管理局網站上。
注冊外國律師在英國提供法律服務需遵守英格蘭和威爾士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規范。無論外國律師的母國是否規定了律師在海外執業的行為準則和懲戒程序,英國的律師執業規范適用于外國律師的執業行為。而如果注冊外國律師通過和英國本土事務律師合作、合伙等形式在英國提供法律服務,則需要加入英格蘭和威爾士事務律師協會,繳納協會會費,成為協會會員。
英國事務律師協會的主要工作是為會員提供交流培訓和服務。英國事務律師協會國際部負責外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會員的服務工作。協會國際部專門設立了國際委員會,負責接受外國律師會員的注冊申請、組織外國律師會員的活動等。2016年,事務律師協會國際委員會舉辦了30場會員活動,超過1500名外國律師會員參加。國際委員會還編寫了外國律師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執業的指引,同時組織外國律師會員編寫了阿塞拜疆、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日本、墨西哥、馬來西亞、韓國和土耳其等13個國家的投資法律服務指引。事務律師協會國際委員會還制作月度新聞簡報,目前的訂閱用戶來自100多個司法管轄區域,超過18000人。
自韓國建立現代律師制度以來,對法律服務市場開放持保守態度,對于跨境法律服務的需求一直通過由韓國律師事務所聘用外國律師的方式來解決,據測算,截至2018年約有1000多名外國律師在韓國的律師事務所和韓國公司提供法律服務。這種做法為韓國律師事務所在應對跨境法律服務需求和國際化需求時保持了競爭力,造就了太平洋、廣場、金張、世宗、律村等一批根植于本土的國際化大所。
隨著韓國法律市場的開放,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國內法律界人士普遍擔心韓國法律服務業如同日本法律市場全面開放后一樣,“前六名本土律所在激烈的競爭中化為泡影”。因此,在實施第三階段開放時,韓國并未像外國律師預期的全面開放法律服務市場,而是對設立合資律師事務所規定了較多的限制。目前,尚無外國律師事務所申請設立合資律師事務所。
目前,韓國共有執業律師20488名,以2015年納稅標準計算,全年律師費收入為4.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87億元)。即使在進行了較為嚴格的法律服務市場開放限制的情況下,2017年韓國法律服務貿易的逆差仍達到557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
為提升韓國律師從事涉外業務的能力和水平,保持韓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在跨境法律服務中的競爭力,大韓辯護士協會積極承擔對外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管理責任。一方面,大韓辯護士協會通過制定規則、懲戒外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等活動確保外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在規定的范圍內,依照既定的規則提供法律服務;另一方面,大韓辯護士協會也選拔有經驗的涉外律師參與協會國際事務工作,和外國律師會員進行較多的溝通交流,讓外國律師能及時了解掌握韓國涉外法律的動態,確保外國律師、律師事務所的韓國法律服務需求能匹配到合格的韓國律師。
與韓國不同的是,以英國為代表的普通法發達國家一直處于積極主張開放的陣營中。由于普通法在商事領域中的強勢地位,其他國家開放法律服務市場確實給英國等發達國家帶來了法律服務貿易上的盈余等實實在在的好處。對于英國來說,既然自己主張開放,顯然不能首先封閉外國律師到英國提供法律服務的路徑。因此,英國對外國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在準入上的限制相對較少。然而,除準入制度外,英國對外國律師在英國提供法律服務方面擁有嚴格細致的管理體系,并非無序地放任。
雖然韓英兩國對開放法律服務市場的態度有所不同,但對外國律師的管理都采取了準入限制為輔、行為規制為主的管理模式。同時韓英兩國都將外國律師的執業行為納入律師執業規范管理,甚至為外國律師單獨設置特殊執業規范,以此保證外國律師能勤勉盡責地提供法律服務。
我國法律服務市場開放較早,特別是入世以來,我國認真嚴格履行WTO承諾,積極推動法律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截至2017年已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242家律師事務所在中國設立了308家代表機構。隨著法律服務市場的逐步開放,我國也在部分城市和區域試點聯營律所、相互派駐法律顧問、國內律所聘請外國律師擔任外國法律顧問等新形式的涉外法律服務提供方式。對我國而言,如何在法律服務市場開放的進程中,培養出一批具有涉外法律服務競爭力的中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同時保證外國律師在中國依法依規執業,韓國和英國的經驗對我國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目前,我國對外國律師在中國提供法律服務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組織形式等準入管理上,以行政管理手段為主,而在執業行為管理上有所不足。例如,在外國律師在中國直接或變相提供中國法律服務、外國律師到中國臨時執業、外國律師和中國律師合作從事訴訟和非訴業務、外國律師在中國的業務推廣等方面,我國尚無進一步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引發了損害中國公民和企業利益、法律服務責任缺失等諸多問題。
法律服務是一種具有公共利益的特殊服務。從韓英兩國的經驗可見,依靠行政管理和準入限制不能達到規制外國律師執業行為的目的。我國也應當將行業規范和自律管理延伸到在華執業的外國律師和外國律師事務所,建立適用于外國律師的職業道德和執業規范,保證外國律師和外國律師事務所不違規踩線,勤勉盡責地提供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