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先振(湖北省司法廳廳長)
司法部近期形成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司法所建設 努力提高基層公共法律服務水平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總攬全局,謀劃科學,重點突出,意義重大。湖北省將作為行動指南,高起點謀劃實施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大力加強司法所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對新時代新使命,如何解決基層公共法律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關鍵是要積極部署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確保湖北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各領域各群體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一是科學構建體系。以司法所為陣地,構建保障有力、管理規范、運行高效、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及時精準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保障和促進平安湖北、法治湖北建設。二是統籌開展建設。以縣市區司法局和司法所為基礎,以三大平臺建設為載體,把基層司法所各項工作總攬起來,整合起來,高效運轉。三是建立健全機制。充分發揮司法所統籌協調作用,與綜治、民政、人社、信訪、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相關部門建立協作溝通機制。加強對體系運行的績效評估,建立和健全程序科學、指標完善的服務評價機制等。
一是全面推進平臺建設。著力改善基層基礎,全面推進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網絡平臺和熱線平臺建設,為人民群眾學法律、找法律、辦公證、求法援、尋鑒定、要調解、見親人等提供“一網通”公共法律服務。全省已建立包括縣鄉村在內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11052個。二是全面建成網絡體系。通過統籌調配、多方參與、各司其職、齊抓共管、聯動處置,使司法行政基層工作綱舉目張、協調推進、綜合發力,以1312家司法所為陣地,全面建成覆蓋全省縣鄉村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形成運行有機制、工作有人員、資金有保障、績效有考核的協作聯動基層公共法律服務格局,統籌、盤活、做優、做強司法行政基層工作。三是全面形成“互聯網+”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模式。搭建村(社區)、鄉鎮(街道)、縣(市、區)三級微信群,形成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微信服務矩陣,使群眾可以足不出戶隨時隨地獲得私人定制、貼身不走、時刻在線、精準普惠的法律服務。四是全面創新方式方法。以村(居)法律顧問工作為抓手,促進法律服務資源城鄉均衡;以法律援助為抓手,促進法律服務資源群體均衡;以保障機制建設為抓手,促進法律服務資源趨于均衡。全省社區法律顧問已覆蓋村(居)1.75萬個,2017年法律援助事項49萬件,人民調解調處案件33.1萬件,成功率達98%。
一是因地制宜打造服務模式。以問題導向為出發點,針對各地人口、地域、風俗等特點,積極構建城鎮、城鄉結合和鄉村等具有湖北特色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模式。二是塑造服務文化品牌。加強基層公共法律服務文化陣地建設,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全方位發展,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與新媒體新技術的融合,積極宣傳基層公共法律服務文化品牌。三是充分發揮省紅旗司法所的示范引領作用。2017年,湖北省開展了省紅旗司法所的創建工作,共評選出36家省紅旗司法所。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對標先進找差距,多舉并措提質量,高點定位謀發展,以點帶面,循序漸進,逐步形成以省紅旗司法所為引領,以規范化司法所為主陣地,建設覆蓋全省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