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全國會計管理工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財政中心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積極主動作為,在強化法制建設、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健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開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強化內部控制建設、推動會計信息化應用、加強人才建設、推動行業發展、深化國際交流、繁榮理論研究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務財政中心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全面啟動《會計法》修訂工作,制定了《會計法修訂工作方案》,成立了財政部會計法修訂工作領導小組和聯合工作小組;在開展系列調研和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會計法》修訂的基本思路和重點方向。啟動了《注冊會計師法》修訂前期準備工作,積極開展系列專題調研,為修訂《注冊會計師法》積累了重要的基礎資料。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根據修改后的《會計法》,做好會計從業資格認定取消后續工作,印發了《關于認真做好宣傳貫徹新〈會計法〉有關工作的通知》,同時做好與會計從業資格認定相關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確保新《會計法》貫徹工作平穩有序推進。
加快推進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體系建設,制定發布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全面引入了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統一了現行多項單位會計制度,重構了政府會計核算模式。健全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制定發布了《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具體準則以及《固定資產》準則應用指南。適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要,修訂印發了《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和《新舊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提高了各險種基金會計核算的統一性、規范性和可比性。指導北京冬奧組委制定相關會計核算辦法,批準印發了《北京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會計核算辦法》。深入開展政府會計國際交流,提高我國在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制定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適應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發展要求,及時制定修訂了收入、政府補助、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會計、金融工具列報以及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等準則,并組織編寫相關應用指南,制定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9-12 號。開展上市公司年報監測工作,全面監測2016 年我國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會同國務院國資委、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召開了企業會計準則實施五部委聯席會議,溝通準則實施和相關監管中的重大會計問題;組織召開企業會計準則實施技術聯絡會議,就實施中的技術性問題進行研討。做好企業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關于“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的決策部署,制定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2016 年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全國共報送內部控制報告近48 萬份。同時在總結2016 年度內控報告格式和編報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2017年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格式,布置開展2017 年度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制定印發了《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引導和推動非上市小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增強風險防范能力。對2900 余家上市公司2016 年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進行監測,發布了《我國上市公司2016年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分析報告》。
在制定發布《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基礎上,印發了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企業管理會計報告、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等22 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同時,在做好管理會計課題招標和課題管理工作的基礎上,組織開展第二批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研究制定工作。推進管理會計案例庫建設,廣泛征集管理會計案例,組織管理會計專家對案例進行評議,從660 余個案例中篩選出78 個作為首批入庫案例。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滿足國家輸配電定價核定和監審需要,制定印發了《企業產品成本制度——電網經營行業》,進一步規范電網經營企業產品成本核算。
扎實推進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研究制定了企業會計軟件數據接口國家標準,以支持不同軟件的不同數據格式,降低企業會計信息化和審計工作信息化成本。持續推進通用分類標準實施和XBRL在企業對外報告中的應用,聯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2017 年度《國資委財務監管報表XBRL 擴展分類標準實施工作通知》,促進國務院國資委財務監管報表XBRL擴展分類標準實施工作的實施范圍持續擴大,實施深度持續加深。啟動了XBRL企業內部應用標準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利用XBRL實現企業內部數據標準化的技術規范、標準架構、數據接口、應用前景等方面的技術路線和研究思路。
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研究會計從業資格認定取消后會計人員監管職能轉型問題,研究制訂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動會計人員管理工作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會計職稱制度改革,研究起草《關于深化會計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修訂《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暫行規定及實施辦法》等相關文件,做好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各項考務組織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初中級會計資格無紙化考試和高級會計資格紙筆考試。截至2017 年底,全國具備初級資格會計人員442.8 萬人,具備中級資格會計人員179.62 萬人,具備高級資格會計人員14.46 萬人。進一步推動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作,組織開展2017 年度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選拔培養工作,截至2017 年底,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累計選拔培養4個批次41 個班級1 658 名學員,畢業21 個班級716 名學員;啟動第四期特殊支持計劃學員選拔工作;組織會計名家培養工程第五批選拔工作,完成首批會計名家培養工程結項考核工作。組織做好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培訓工作,2017 年累計培訓總會計師8 000 人次。組織召開第九屆MPAcc 教育發展論壇和第四屆MPAcc 學生案例大賽,推動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健康發展。
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和擴大開放要求,修訂發布《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和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和簡化市場準入,嚴格事中事后監管,持續激發注冊會計師行業活力。強化會計師事務所事中事后監管,舉辦了全國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主要負責人暨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監管培訓班,著力指導和培訓地方財政部門強化日常監管,提示會計師事務所關注執業風險,財政部部長助理趙鳴驥出席培訓班并講話。聯合證監會發布公告通知,依法責令瑞華和立信暫停承接證券業務,并對其整改情況進行實地核查,既對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市場審計業務起到了警示作用,又切實維護了資本市場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積極推進會計服務市場開放,參與會計服務涉外磋商談判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繼續做好CEPA框架下內地與港澳會計合作,配合商務部等部門開展政府采購協定(GPA)、中美投資協定等自貿協定磋商談判以及WTO框架下對歐盟、巴西貿易政策審議等工作。做好注冊會計師行業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完成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備案172家,注冊會計師注冊備案3 953人。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7 467家(不含分所),執業注冊會計師108 053人,行業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
積極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治理結構改革;繼續做好我國參與國際企業會計準則咨詢論壇的技術研究;做好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中方理事人選參選的溝通協調工作,并順利當選;組織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捐款工作,切實履行我國對基金會捐款義務;認真履行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委員職責。全面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密切跟蹤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就披露、概念框架、報表列報、費率管制、公允價值計量等多個項目,向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反饋意見,維護我國利益。穩步推進企業會計準則趨同等效,推動金磚國家會計國際趨同,為金磚國家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提供制度保障;做好與香港持續等效后續相關工作,維護會計準則持續等效成果。繼續參加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受托人會議、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咨詢委員會會議、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會計準則咨詢論壇會議、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新興經濟體工作組會議等機制性國際交流活動。在我國杭州成功舉辦亞大會計組織全體會議,擔任亞大會計組織第六任主席,不斷提升中國會計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成功召開了中國會計學會八屆六次常務理事會、八屆七次常務理事會和八屆三次理事會,會長朱光耀出席八屆六次常務理事會并講話。積極推進學會智庫建設,圍繞“金磚國家會計趨同、等效與監管”、《會計法》修訂、“一帶一路”相關會計問題、會計準則制度征求意見稿等主題進行專題研究,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理論支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會計改革重點問題,全年召開學術研討會19次,通過會議紀要或會計綜述形式將會議成果向有關方面提供,學術活動的成效顯著提高。發布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和中國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排行榜。組織楊紀琬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和第八屆楊紀琬會計學獎評選工作。改進刊物編審工作,圍繞國家大政方針開展《會計研究》《中國會計研究》(CJAS)重點選題,推出原創研究成果,著力發揮期刊理論先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