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文化財務管理和文化資產監督工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規范預算管理、加強資產監管、優化支出結構、強化績效管理,統籌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革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一)參與推進文化領域重大改革。參與起草并報請中辦、國辦印發《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確定文化發展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提出完善和落實文化經濟政策的主要任務。參與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實施方案》,推動公共文化機構建立以理事會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參與起草并報請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會同相關部門系統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主要工程項目。聯合相關部門起草并報請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加強文物安全的批示指示精神,促進中國傳統工藝傳承與振興。
(二)加強文化事業與產業政策和資金統籌。系統梳理文化領域事業資金、產業資金支持對象、目標、范圍、效果,加強資金和政策統籌,優化支出結構,突出支持重點,探索建立定位清晰、科學合理、統籌協調的財政文化投入體系和系統綜合的財政文化政策體系,既避免重復交叉,又形成有效合力。完善文化領域事業資金管理機制,改革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模式,推動文化事業和產業協調發展。支持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落實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政策措施,推動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支持實施盲人數字閱讀推廣工程,建設盲人讀物融合出版與傳播平臺等一批文化產業領域具有較強外部性和輻射性的平臺,統籌利用文化事業和產業資源。
(三)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持地方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和地方實施標準,積極研究支持加強“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措施,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推進實施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和均衡發展。做好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建設與保障重大項目評估相關工作,研究政策項目退出機制。指導文化部編制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范本,督促指導有關中央文化部門做好政府性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編制工作,持續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
(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加大文化遺產保護投入力度,研究完善國家文物保護和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機制。重點支持景德鎮御窯廠、雄安新區、長城、大運河等文物保護項目以及傳統工藝、傳統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支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順利完成,繼續實施平安故宮工程。支持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研究啟動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等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重大項目。
(五)促進文藝繁榮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完善國家藝術基金、國家出版基金等資金管理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支持海外文化中心建設及開展政府間文化交流、“一帶一路”等文化交流活動,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選址和財務巡查工作。
(六)支持旅游、體育事業發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支持旅游“廁所革命”和地方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促進足球改革,支持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以及備戰2020 年東京奧運會。
(一)加強預算管理基礎性工作。一是按照中央部門2018—2020 年支出規劃和2018 年部門預算測算審核流程要求,認真做好部門預算“兩上兩下”相關測算審核工作,進一步調整優化部門預算支出結構。二是做好決算審核相關工作,督促相關部門做好預決算公開工作,強化部門預決算公開主體責任,提高部門預決算公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加強預算評審和績效管理,加強預算評審結果和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將結果作為安排2018 年預算的重要依據。四是督促部門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做好相關部門預算調劑工作,加大結轉資金與年度預算的統籌力度,盤活用好存量資金。
(二)加強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一是認真做好2016 年資產清查結果的審核及批復工作。二是按照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認真做好事業單位及所辦企業產權登記工作,以及清產核資、資產處置等審核批復工作。三是按照相關管理規定,做好相關部門新增資產配置審核工作。
(一)完善國有文化企業國資監管制度體系。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會同中宣部起草《關于加快推進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就如期完成公司制改制、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革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各級國有文化資產監管機構監管的國有文化企業2018 年底前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與中宣部聯合印發《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明確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規范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基礎管理、重大事項管理、負責人管理等工作。印發《關于推動中央文化企業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企業章程的通知》,進一步鞏固黨組織在企業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
(二)推進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管“放管服”改革。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原則,印發《財政部關于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的補充通知》《財政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管理的通知》《財政部關于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的補充通知》。在“放”的方面,中央文化企業各級子企業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評估、資產交易等事項,由財政部管理下放到中央文化企業管理,以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在“管”的方面,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督”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中央各有關部門、中央文化企業的主體責任和管理流程,財政部以事中、事后綜合監管為主,職權下放后監管不放松。在“服”的方面,支持建設覆蓋全國、規范統一、功能齊全的文化國有資產交易平臺,促進文化領域競爭公平有序、價值充分實現。健全文化領域資產評估評審專家庫制度,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從專家庫中自行選聘專家。
(三)開展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改革。為優化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啟動中央文化企業國資預算全面改革工作,從項目管理向國有資本金注入方式轉型,核心是以管資本為主,集中力量辦大事,由直接分配變為間接分配,在頂層設計上既體現國家引導作用又符合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實現“支持有重點、編制有規劃、執行有監管、績效有反饋”的閉環式管理要求。2017 年,以國有資本金注入方式向58 戶中央文化企業增資12 億元,用于落實國家重點文化發展戰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企業兼并重組等,不斷提高國資預算使用效益。
(四)切實履行中央文化企業監管職責。一是開展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資產評估、清產核資、財務決算、季度快報等基礎管理工作。指導部分中央文化企業完成資產交易工作。二是全力推進中央文化企業改制,鼓勵各主管部門整合本部門企業資源,組建文化集團公司。支持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 年8 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加強企業章程變更審批、注冊資本增減、工商變更登記注冊等管理工作。三是按照中央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等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對中央文化企業負責人的任免審批工作。對企業董事會、監事會有關情況進行調研。四是發布《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發展報告》,從多角度分析我國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發展現狀,提升國有文化企業國資監管水平,推動文化企業改革發展。五是完成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國資預算、基礎管理、重大事項和人事管理四大模塊26 個子系統全面建設工作。
(五)研究探索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模式改革。2017 年安排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41.53 億元,支持文化產業發展。一是投入模式方面,繼續實施“重大項目+市場化配置”雙驅動模式,同時,調整資金投入結構,降低直接補助比例,相應提高基金、貸款貼息等市場化配置比例,進一步放大財政資金杠桿、撬動效應。二是支持重點方面,“重大項目”主要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文化體育領域重要政策文件,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等十大領域,首次將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支持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納入支持重點。“市場化配置”主要支持文化產業基金和省級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發展。三是按照“退后一步,站高一層”的要求,財政部不直接參與重大項目具體項目遴選,由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商務部、國家體育總局五部門分別牽頭完成相關項目遴選和評審工作。四是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督促、指導中央宣傳文化體育部門加強項目庫建設,強化項目申報、入庫、評審等相關工作。全面推進績效評價,形成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以績效評價為手段,貫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切實提高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六)優化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環境。參與制定印發《關于深化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豐富新聞出版業產品形態,提升其服務能力。配合文化部研究創建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促進文化與金融合作體制機制創新,緩解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會同相關部門新啟動19 個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試點工作,發揮典型示范和輻射作用,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