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各級國稅部門認真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黨組工作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紀律約束,規范管理行為,著力強基固本,夯實基層基礎,狠抓工作落實,持續鞏固提高,充分發揮財務服務保障和監督管理作用,為稅收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國家稅務總局國有資產清查工作被評為全國行政事業單位第一名,部門決算、企業決算在財政部組織的考核中獲得中央單位優秀等次,預算管理被財政部評為中央單位二等獎,部門決算和預算執行工作的具體措施,被財政部作為先進經驗向全國推介。
一是保障重點項目經費及時到位。圍繞稅收中心工作,上下聯動,優化項目經費結構,重點保障稅收改革發展、納稅服務宣傳、三代手續費、有獎發票等重點項目支出,有力支撐了全局性、重點性工作的順利推進。二是提高中財經費保障水平。積極推進基本支出預算管理改革,認真測算國稅系統基本經費缺口,充分考慮各地實際,開展公用支出定額標準測算,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都有較大提高。三是統籌盤活存量資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盤活存量資金的決策部署,督促各省國稅系統加大對存量資金省內統籌調整力度,優先保障困難地區和基層單位,大力壓縮存量資金,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明顯提升。四是不斷優化經費支出結構。落實經費分配 “三個傾斜”的原則,為基層單位和困難地區排憂解難。堅持厲行節約,控制和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和“三公”經費的支出規模,實現“三公”經費預算和實際支出雙下降。
一是夯實預算管理基礎。組織開展預算單位和項目清理,結合國稅系統實際編報三年支出規劃和年度部門預算,修訂會議費、培訓費、大企業稅收專項經費管理辦法。二是強化預算執行管理。落實預算執行主體責任,將預算執行納入績效考核,采取約談、督辦、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重點督辦預算執行進度較慢的和結轉資金規模較大的單位,實行按月通報制度和重點項目按旬分析制度,預算執行進度明顯提高。三是做好項目預算績效評價。擴大項目預算績效評價試點范圍,引入第三方專家進行項目立項評估,組織專家對納稅服務宣傳、反避稅辦案、教育培訓等8 個項目經費進行預算績效評審,涉及項目金額占項目支出總數的41.05%,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
一是加強會計管理。嚴格執行國稅系統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細化落實國稅系統財務管理規范的要求,加強會計人員培訓,強化會計核算管理。針對審計、巡視和決算核查等發現的問題,規范會計科目使用,嚴格審批流程,嚴肅財經紀律,保持資金安全、高效運行。將會計核算等基礎工作指標納入績效考核,規范賬務處理流程,提高資金核算、反映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二是做好財務決算工作。按照財政部要求,完成部門決算、企業決算、資產決算、基建決算和住房改革支出決算的審核上報工作。通過運用信息化手段,細化參數,擴大明細數據填報范圍,對匯總數據采取系統自動生成方式,保證了決算數據的全面、準確。按照中央統一要求,向社會公開國稅系統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主動說明相關數據內涵和口徑,及時跟蹤預決算公開后網絡輿情,確保公開工作平穩推進。
一是做好國庫集中收付工作。及時辦理預算指標范圍劃分、用款計劃編報、資金支付、墊付和歸墊手續。根據預算調整批復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及時調整項目用款計劃,辦理追加經費支付手續,辦理結余資金上繳手續。組織開展財政、銀行及單位三方對賬,確保資金支付及時到位。二是加強非稅收入管理。擴大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改革試點范圍,撤銷省級匯繳專戶,所有非稅收入及時足額繳入財政部統一設立的匯繳戶,及時與財政部門、代理銀行核對上繳情況,確保所有非稅收入全部上繳國庫。加強《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非稅收入統一票據》《中央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往來結算票據》等財政票據管理。組織系統開展財政票據專項檢查,做好一般繳款書年度審驗工作。
一是推進公務用車改革。按照中央公務用車改革的總體部署,督促和指導各省穩步推進國稅系統公車改革。為確保公車改革工作順利進行,加強與中央車改辦和財政部溝通協調,研究解決公車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推進國家稅務總局直屬事業和企業單位的公車改革工作,批復國家稅務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方案。二是加強資產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年度資產統計報備、處置、調撥工作,嚴格車輛的報廢處置審批,加強車輛日常管理。按照黨政機關執法執勤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要求,綜合各地政府的規定,落實對公車改革后保留的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標識噴涂工作,形成稅務系統的設計方案,完成在財政部和公安部的備案工作。按照稅務系統制服管理規定和國家稅務總局領導要求,把稅務制服換裝作為服務基層的民心工程,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修訂《國家稅務總局服裝標準》,全面啟動新一輪稅務制服采購工作。三是加強閑置房產管理。全面調查和摸清全系統閑置房產家底,廣泛征求各地意見和建議,研究提出閑置房產有效利用和處置的具體措施。對于涉及政策問題的,積極向相關部門溝通反映,為進一步明確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嚴禁新建樓堂館所,建立停建項目定期反饋機制,加強停建項目跟蹤管理。制定出臺綜合業務辦公用房維修改造標準,積極推進技術業務用房建設標準制定工作。規范基建項目立項審批,指導和督促基層單位加強維修改造項目管理,開展新增項目入庫、項目狀態管理及信息維護、在庫項目日常檢查等工作,完成2018—2020 年基本建設資金需求測算,為項目預算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加強基建項目立項、開工審批,加快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批復。
一是推動財務管理規范落地生根。制定出臺《財務管理規范(1.0 版)》,督導各省國稅局結合本系統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從完善制度、優化流程、細化措施和規范執行等方面進行探索,不斷提升基層財務工作水平。二是督促巡視問題整改。協同做好國家稅務總局專項巡視工作,對各地巡視問題的性質提出意見和建議,督導各地對照巡視指出的問題,抓好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自覺接受預算收支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及時提供相關材料和數據,做好問題解釋和溝通工作,督促各地針對審計指出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措施,確保整改到位。三是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推進資產管理軟件全面上線,升級完善網絡版財務軟件、津補貼軟件和基建項目庫軟件,分步對現有財務軟件進行升級改造、整合對接,既滿足工作需要,又為建成集基礎數據庫、業務處理、內控機制和決策分析功能于一體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奠定基礎。
一是加強內控機制建設。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統一工作部署,積極推進稅務系統內控平臺建設,完善國稅系統財務內控機制,加強數據共享,進一步優化財務內控信息化平臺,制定財務管理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指引,有序開展四級聯測,確保平臺順利運行。全國共累計發生預警信息5 650 條,并對存在問題實時整改落實,有效發揮了平臺的監控作用。二是強化資金監控。推進資金監控信息系統全面上線,實現對3 707 個零余額賬戶和3 815 個實有資金賬戶資金監控全覆蓋,實現出納工作電子化、管理服務扁平化、風險防控精準化,為防控財務風險奠定了基礎。三是加強財務審核把關。針對國家稅務總局機關財務工作實際制定《稅務總局機關日常財務報銷操作規范》,對常用的差旅費、會議費等7 類報銷事項進行了梳理,規范差旅費報銷、公務租車審批及流程,開展各司局綜合處長和近兩年新錄用人員參加的專題培訓。嚴格審核各項報銷手續,對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