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風險,深化改革三項任務,進一步夯實基礎制度,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截至2017 年底,滬深兩市上市公司3 485 家。其中:主板1 872 家,中小企業板903 家,創業板710 家,全年新增433 家,總市值56.71 萬億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11 630 家,全年新增1 467 家,總市值4.94 萬億元。全年滬深兩市發行A 股419 只,合計融資15 213.81 億元。其中:首發融資2 186.10 億元,定向增發(現金認購)融資7 652.64 億元,定向增發(資產認購)融資5 218.51 億元,配股融資156.56 億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累計有2 508 家掛牌公司發行股票2 725 次,合計融資1 336.25 億元;交易所市場發行債券2 433 只,籌資39 146.91 億元,其中公司債1 480 只,凈融資10 473.03 億元。131 家證券公司總資產6.14 萬億元,113 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產合計19.66 萬億元,149 家期貨公司總資產5 232.82 億元。證券市場總體功能發揮良好,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證券業財務會計工作以提升資本市場主體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為核心,推進配套法規體系建設,依法全面從嚴加強審計與評估機構監管,提升服務水平,各項工作再創新局面。
系統梳理公眾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提出意見建議。抽樣審閱612 家上市公司年報,重點關注財務信息和內控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發布6份會計監管簡報,在此基礎上形成和發布2016 年度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和專題分析報告。開展證券、期貨和基金行業年報分析,撰寫分析報告;針對新發布會計準則對證券、基金、期貨行業的影響,印發《關于證券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通知》。做好上市公司實施內控規范相關監管工作,會同財政部會計司發布《2016 年上市公司執行內部控制規范情況分析報告》。加強同財政部在會計準則和內部控制規范執行層面的溝通,從資本市場監管角度提出細化會計準則、內部控制規范建議。規范基金估值中公允價值的運用,發布《關于證券投資基金估值業務的指導意見》,指導協調證券、基金、期貨行業健全估值機制。
結合《證券法》修訂,推動完善審計與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業務監管安排。總結新審計報告準則在A+H 股公司實施情況,對資本市場全面實施新審計報告準則進行研究。增強監管針對性,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6 號—新三板掛牌公司審計》《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7 號—輕資產類公司收益法評估》。加強對證券資格的持續監管。針對瑞華、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兩年內被行政處罰2 次以上情形,聯合財政部暫停其承接新的證券業務,責令限期整改。繼續落實行政審批制度和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辦理2 家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期貨評估資格申請,1 家資產評估機構行政復議申請。根據2016 年檢查情況,對2 家審計機構和3 家評估機構,18 人次注冊會計師和14 人次資產評估師采取行政監管措施,對個別執業質量存在較嚴重問題、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的執業項目移交證監會稽查部門處理,上述處理情況通過新聞稿對外發布;制定2017 年檢查方案,按照“雙隨機”檢查要求,同時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確定3 家會計師事務所和3 家資產評估機構作為全面檢查對象,40個市場關注度高的審計、評估執業項目作為專項檢查對象,1 家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回訪檢查對象。積極應對媒體質疑與信訪投訴,就部分審計項目開展重點核查。完善資本市場會計監管信息系統,明確信息審核要求,規范信息報備和監管信息填報。
向財政部報送“營改增”一年來證券、基金、期貨行業稅負影響及意見建議,指導三行業“營改增”工作平穩過渡。溝通協調財稅部門出臺資管產品增值稅政策,積極推動政策落地,印發《關于資管產品增值稅政策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關于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并協調完善后續銜接政策。會同財稅部門發布《關于繼續執行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延續滬港通稅收優惠政策。多次赴財稅部門溝通協調原油、鐵礦石等貨物期貨對外開放涉稅優惠政策,為特定期貨品種對外開放做好政策準備。
對涉企收費進行清理規范,分析匯總各會管單位清費建議,向相關部門報送降費措施。做好會管單位日常財務監管,召開會管單位財務工作座談會,就審計署、財政部專員辦和會巡視辦關注問題進行交流研討,通報財務工作年度評價情況;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財務報告編制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七所一司季度、年度財務報告編制工作;完成會管單位制度報備、項目預算、工程建設、增資擴股以及可用資金測算等工作。接受上交所、上期所和中金所關于交易所負責人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管理細則的報備,摸底規范會管單位干部交流用房情況。
通過多種途徑加大會計監管專業技術的協調指導。及時答復系統內會計問題征詢函14 份,針對會計師事務所反饋的專業問題,召開研究討論會并及時通報;持續收集2016 年會計問題案例,在前期匯編的基礎上修訂再版案例解析書籍;編輯刊發7 期《會計監管工作通訊》。完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盈利預測中的評估問題探析》調研報告,分析提出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評估意見建議;結合美國、英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經驗,研究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總結分析并發布《2016 年度證券審計市場分析》和《2016 年度證券資產評估市場分析》。對2016 年105份上市公司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進行研究,形成分析報告。
針對境內公司在境外資本市場執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問題,與境外證券監管機構協調觀點和立場,妥善應對境外監管機構關切,主動作為,有效溝通,取得良好效果。落實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積極穩妥推進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就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SAP)工作組針對資本市場會計審計的評估報告及有關補充問題等提出反饋意見,并對FSAP 評估工作進行評價。落實中英、中法、中德經濟財金對話成果,并就滬倫通框架下會計審計合作提出意見建議,積極推進內地與香港會計審計監管交流與合作。參加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會議、東盟審計監管年度會議和年度論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PCAOB)國際審計監管論壇等。跟進各國資本市場會計審計監管發展和新審計報告準則改革情況,發布2期國際會計監管動態。
高質量完成預決算各項工作,2016 年度部門決算獲財政部中央部門決算工作考核優秀等級,2017 年度部門預算獲財政部中央部門預算管理工作考評三等獎,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獲財政部通報表揚。全年預算執行進度良好,向社會公開證監會2017 年預算、2016 年決算及“三公”經費使用等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加強預算支出績效管理,制定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實行績效指標執行實時監控;加強制度建設,修訂印發《中國證監會培訓費管理辦法》《中國證監會預算執行考核管理辦法》;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并運行“預算管理報送和監控系統”,形成全過程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