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全面貫徹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部署,著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等各項重點任務,積極應對售電量增速換擋、輸配電價改革、電網發展任務艱巨等各項挑戰,努力增收節支、提質增效,繼續保持優秀的經營業績和穩健的財務狀況。公司2017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36 萬億元,同比增長12.6%,營收規模位居央企前列;實現利潤910.2億元,同比增加44 億元,圓滿完成了國資委業績考核任務。公司連續13 年獲央企業績考核A 級,連續7 年獲央企財務績效A 級,連續5 年獲得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授予國家主權級信用評級。
優化資源統籌調配。深入開展經營目標核定機制建設,按照“業務驅動、模型承載、分業設計、統一核定”的原則,構建電網及市場化產業金融單位經營目標預測模型,并結合經濟形勢變化、業務發展需求等因素,合理確定各單位經營目標,科學編制年度預算方案。聚焦中央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要求和公司發展戰略布局,不斷優化投資規模、結構和時序,精準投資管控,有序推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服務公司轉型升級。全力推進提質增效。按照國資委部署和監事會要求,積極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壓減數量居央企首位。深入推進“兩金”清理,年末存量應收賬款和存貨余額分別比年初下降58.4%和34%,全面完成國資委下達任務。加強虧損企業專項治理,在提前一年完成國資委虧損戶數和金額雙降50%的基礎上,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逐戶制定扭虧減虧目標并實施目標責任考核,壓降存量經營虧損企業93 戶,減少虧損18.3 億元,湖南、吉林、河南三家省公司完成累計虧損消除目標。嚴格資產負債率管控,全年在完成電網投資超5 000 億元情況下,資產負債率控制在57.6%,低于央企平均水平8.7 個百分點。嚴格成本費用管控。優化成本結構布局,加大向生產一線傾斜力度,降低管理性費用比重,提高電網安全保障能力。嚴格重點成本支出管控,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四風”整治相關要求,大幅壓降“三公”經費及會議費支出,不斷加強對培訓、療養、醫療、“兩供一業”等項目的支出控制,推動各級單位共同強化成本精益管控。夯實精益管理基礎。優化提升公司級項目管理平臺系統功能,推進項目儲備、預算編制、發布執行有序銜接,進一步提升項目預算管理質量。健全完善覆蓋電網、產業、金融、國際各業務板塊和基本建設、檢修運維、運營管理等各核心業務環節的標準成本體系,并結合電價改革、物價變化及技術進步等因素對成本標準進行全面修訂, 提升標準成本的適應性。結合各板塊經營業務實際與公司戰略導向,優化完善經營業績考核財務指標體系,充分發揮激勵約束作用,為推動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增長發揮了積極引領作用。
建立健全獨立輸配電價機制。促請國家以“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為基本原則,出臺了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以及跨區、跨省、省級、地方電網和增量配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有力保障了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推動合理核定輸配電價水平。全面完成公司管理范圍內各省級電網(除西藏外)輸配電價核定,構建了以兩部制形式為主的輸配電價體系,通過規范輸配電價執行等多種措施,保障輸配電價水平基本穩定。嚴格落實中央降低用能成本部署。推動有序放開擴大電力市場交易規模,配合出臺北方清潔供暖電價政策,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和電鐵還貸電價,組織富余可再生能源跨省區現貨市場交易,新增降低客戶用電成本737 億元。
建立健全集團賬戶體系。嚴格賬戶分類管控標準,按照“一市一行一戶”原則優化市縣公司電費賬戶開立模式,全年共計撤銷賬戶3 447 個,降幅達30%。以商業銀行資金池產品升級和中國電財新核心系統上線為契機,按照賬戶全覆蓋、資金大集中、結算內循環的總體要求,創新搭建內外部互聯互通的公司級集團賬戶體系,推動資金運行機制和結算運作模式轉型升級。強化資金收支精益管理。搭建收付款結算池,建立起從采購到付款、從銷售到收款的“端到端”全業務收支標準流程,制定覆蓋全部業務的8 大類付款訂單,按照“以收定支和融資規模最低、時點最優”的原則,試點推行現金流預算按日排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構建封閉高效安全的支付結算體系,公司系統所有付款業務推行由中國電財結算系統“一口對外”在線電子支付,備付額度大幅降低、結算安全性顯著提升。實施銀企自動對賬,積極防范人工對賬不及時可能帶來的資金舞弊風險。提升資金融措及運作能力。統一搭建融資和運作平臺,融通境內、境外資本市場及公司內部資金市場,持續提升資金保障能力。實施兩級審批、集中管控的融資管理機制,加強公司信用統一管理。2017 年公司境內外債券分別保持AAA 級和國家主權級的最高信用等級,連續兩年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外債規模試點單位,籌措低成本資金超2 000 億元。成功發行50 億美元債券,榮獲《財資》雜志頒發的2017 年度中國最佳企業債券大獎。優化內部資金運作,拓展上市公司、金融單位自有資金、招投標保證金等并表資金歸集路徑,加大吸收非并表資金力度,實現集團效益最大化。構筑三維立體資金安全防線。健全制度體系,修訂整合原有分散的資金管理制度,形成統一的通用制度并全面實施。完善流程管控,嚴格落實公司7 個收款、12 個付款通用標準流程,以及資金支付“三印鑒”“三密鑰”管理要求,形成對重要崗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有效管理和監控。開發部署境內外一體化資金實時監控系統,將所有可監控賬戶納入安全監控范圍。針對內外部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重點設置14大類風險預警規則,推動實現資金存量“看得清”、流量“管得住”、風險“控得嚴”。建立資金安全檢查常態化機制,深入開展資金安全專項檢查,做好問題整改和隱患治理,確保資金安全。
健全會計政策標準體系。根據財政部印發的《政府補助》準則,制訂落地執行指導意見,規范營業外收入核算口徑。適應公司營銷業務和集團賬戶體系建設,制定供電服務積分有關會計處理規范、集團賬戶體系會計處理規范,支持業務創新發展。強化決算審計質量管控,圓滿完成2016 年度財務決算編報工作,公司所屬1 222 家單位均被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公司財務決算工作連續兩年獲財政部通報表彰。強化會計精益核算保障。全面梳理輸配電價改革和內部精益管理信息需求,完成電網主業“科目+維度”多維信息反映和會計核算體系設計,并在國網蒙東、江蘇電力完成業務和系統流程穿行驗證。完成業務憑據電子化系統功能部署與試點應用。優化債權債務余額對賬功能,進一步優化合并抵銷規則和策略,持續提升合并報表編報效率。強化業財信息貫通保障。以會計科目、組織架構、工程項目、資產設備和資金賬戶五類核心主數據為主線,以“數據管理標準化”“數據處理自動化”“數據分析多維化”為抓手,從數據管理域、處理域、分析域著手深入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推進財務內部組織架構統一,建立財務與人資組織聯動機制,統一客戶、供應商管理標準,為組織架構企業級應用和客戶供應商評價奠定基礎。以項目主數據規范化和項目全過程跨部門、跨層級應用為重點,推進項目信息橫向業財共享和縱向貫通一致。組織開發并試點應用商旅云平臺,強化差旅業務管控、提升員工體驗。
嚴格落實國家改革部署。印發公司增量配電財務工作指導意見,審核增量配電項目股權投資方案,服務電力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公司制改制,研究改制單位注冊資本確定原則。督導四川仁壽能源公司(石龍橋煤礦,公司唯一一戶煤炭企業)順利通過國資委去產能驗收。落實國有企業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要求,研究組建健康養老服務公司注資及相關資產劃轉整合事宜。修訂股權投資、產權轉讓等管理制度,推進差異化管理和分類授權。按照國家關于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要求,配合制訂公司所屬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方案。持續優化產權布局。組織完成東西幫扶配網資產劃轉,及退役設備和閑置庫存物資跨省調撥,優化電網資產配置。全面清查主多分開職工股權清退等事項,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完成賬面價值23.8 億元(38 項)低效無效資產處置,超額完成年度清理任務。完成新疆公司39 座水電站掛牌轉讓,獲得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年度“產權交易組織金獎”。強化資本集中運作。南瑞集團和廣宇發展成功實施重大資產重組,產業單位整體上市取得重要進展。組織魯能集團參與三峽新能源公司增資擴股、海外投資公司投資郵儲和招商銀行優先股。加快金融單位引進戰投步伐,英大信托成功引入南方電網戰略投資者。研究設立雙創專項基金,支持公司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穩妥開展國際并購,完成巴西CPFL 公司94.75%股權收購。對西藏等省(區、市)公司增資,支持藏中聯網、陽光扶貧光伏等項目發展;對南瑞集團、信通集團、中國電科院、英大集團、中國電財增資,增強產業、金融發展實力。加強資產精益化管理。全面完成電網資產賬卡物一致性專項治理,夯實電網有效資產基礎。研究構建資產組,組織完成試點單位資產組構建工作。開展有效資產投入產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指導各單位開展分單位有效資產投入產出分析。結合“實物ID” 建設,研究制定電網資產智能盤點信息化規范,開展智能盤點試點。組織編制2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資產保險定損規范,經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填補了行業標準空白,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小額財產險案件快速理賠試點,提高保險保障效率。強化資產產權實時管控。加強境外投資財務管理,制訂境外投資財務管理辦法。圓滿完成國資委對公司2013 年至2017 年共計6 000 余項產權登記事項的核查工作,公司產權登記數量和質量均居中央企業第一位。完成產權模塊與國資委產權系統集成功能上線應用,公司產權登記效率和質量顯著提升。
健全完善風控體系。依托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審定風控重點任務、印發18 個專業風控管理操作指南,健全完善風控標準及管理體系。全面開展問題清單梳理,完成集體企業改革、“三降一去”、虧損企業治理等整改決議。編報完成2017 年企業年度工作報告,公司連續7 年被國資委評為填報優秀企業。 加強重點風險研判。組織開展年度風險評估,評出公司層面重大風險8 個,二級單位重大風險450個。對各單位潛在風險值進行量化評估分析,確定重大風險在各區域、各單位分布情況。建立信息定期收集機制,制定風險管控方案,有效預防重大風險隱患。強化稽核檢查和對標管理。有序開展資金支付、往來款項、成本管理等專題實時監督,按時編報內控評價報告。建立問題分類整改機制,推動整改落實。修訂資產經營對標指標體系,完成資產經營對標評價。組織天津、上海、江蘇、浙江、遼寧5 家?。ㄊ校┕痉謩e與新加坡澳網能源、東京電力、法國電力、荷蘭阿蘭德電力、意大利國家電力開展對標;組織中國電財與西門子金融服務公司開展司庫管理、產融結合對標;組織開展配網資產管理、新能源接入及消納專題對標。推進風控系統建設。完善風控系統功能,推動風控系統與省(區、市)公司財務管控、ERP 數據集成;部署應用財稅、資金、產權等主題規則217 條;開發問題清單梳理功能,實現問題在線填報、自動匯總和綜合展示。依托風控系統搭建企業健康指數模型,并完成試點應用。研究大數據分析技術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初步完成風險量化模型設計與開發,風險預警分析能力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