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集團)財務工作突出戰略引領,夯實財務基礎,嚴控財務風險,推動財務管理創新,服務集團發展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推進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融合,落實業務預算管理責任、優化預算程序。按月進行預算執行監控,突出對重點事項執行管控,如按季度對子公司期間費用和對集團直管大型工程項目預算執行進行專項分析,針對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下發督辦函糾偏。密切跟進財務指標變動等,做好預判和應對準備。根據集團經營重點,對各子企業PPP 項目、參股企業、新興業務、主要三級子企業、僵尸特困企業、法人戶數、虧損企業戶數、關聯交易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按照集團加強境外資產管理的要求,單獨編制境外月報,及時監控境外資產的財務狀況。
2017 年中冶集團突出加強項目成本管理和財務集中管控,著力將所屬二級子公司總部打造成為項目管控主平臺。健全項目責任成本制度體系,下發《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管理細則》。組織專題會研討項目財務集中管控工作,按地區對子公司開展現場調研,促進提高項目財務集中管控水平。增加成本對標,按月形成重點工程項目執行分析報告,為集團PPP 等項目審批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加強對項目評審等業務進行審批與監管,除保留部分保證金賬戶外,要求所屬子公司壓縮項目部結算賬戶,實現了在“收入賬戶集中”基礎上的“收支賬戶集中”,有效推動了項目資金籌劃、項目資金預算的集中管控和統籌。
中冶集團挖掘內部資源優勢,強化整體融資統籌,著重改善境外資金管理降低敞口風險。一是積極發揮銀企總對總協調作用,強化整體合作,有針對性開展區域協調,完善了“總對總”“分對分”總分聯動的立體式、網絡式銀企合作關系網,為快速解決融資問題創造了條件。二是密切關注市場形勢和外匯監管政策的變化及匯率波動,按月定期發布金融形勢分析報告,為集團和子企業融資提供參考。三是梳理集團帶息負債占用情況和資金成本,建立日均帶息負債規模與成本數據庫,制定集團利息支出管控方案。針對新增高息融資,提出置換的措施和方法。四是拓展票據池業務,積極推廣電子票據,節約財務費用,有效防范票據風險,提高入池比率。五是為應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風險,加大外匯風險敞口分析頻率,及時跟蹤敞口風險,組織子企業將存量資金結匯,做好外匯資產和負債的匹配。
一是分解目標,落實責任、加強過程督促。確定年度“兩金”壓控目標并逐家分解下達,每月組織專項約談會議,集團主要領導主持會議實行一對一督查督辦。二是加大考核,將“兩金”考核與子公司領導班子薪酬掛鉤扣減比例由原10%提高到15%,對“兩金”超預算的子企業執行預扣薪酬;下發《關于實行“兩金”清欠考核與工資總額、帶息負債和銀行授信管理掛鉤的通知》,從工資、帶息負債和銀行授信等集團資源配置上加強對“兩金”壓降的管控和引導。三是抓住鋼鐵企業回暖有力時機,實行一企一策、一項一策,全面壓降鋼鐵企業“兩金”,實現大額凈減少。四是細化監測分析,按月分析“兩金”情況并予以通報,整理“兩金”清欠案例印發給子公司。
發揮總部稅務統領作用,降本創利成效顯著。一是堅持不懈解決境外稅收抵免問題,提高了境外項目實際的經濟效益;同時該政策有利于鼓勵企業“走出去”,為后續境外項目所得稅抵免提供保障,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二是加大稅務統籌力度,集團上下一盤棋,全面跟蹤“營改增”影響,加大取票率,稅負下降0.39 個百分點;充分利用多種優惠政策,享受稅收減免和稅收籌劃收益。三是下發《PPP 項目稅務籌劃案例》,指導企業做好稅務籌劃,防范稅務風險。
持續強化產權管理,發揮財務專業支持,助力集團改革升級。配合完成區域和同質業務等多項內部整合;對重大資產和融資運作、部分子企業清算等提出財務專業意見;為子公司產權運作提供政策咨詢。加大產權登記審核,實現集團內部所有評估事項的評估機構選聘,在不降低評估質量的前提下,大幅節約選聘費用;對重大項目承接機構事前約談,深入重點項目現場進行組織,規范履行評估報告審核和公示,及時審核評估備案項目,為集團僵尸特困企業和企業內部整合夯實了產權基礎。妥善解決中國中冶瑕疵土地承諾辦證遺留事宜,維護公司資本市場形象。
明確了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建設方式,下發《中冶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成立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選定13家試點單位,統籌組織穩妥推進。根據集團不斷細化的合同項目管理要求,搭建了合同臺賬管理系統,年內實現集團范圍內所有工程合同線上管理,鞏固了在手合同基礎。有序推進增值稅系統建設,啟動第二批12家子企業增值稅系統建設,有利于監控“營改增”的影響,有效實現增值稅集中管理和涉稅風險的集中管控。
修訂《資產減值準備財務核銷管理辦法》,下發《財務檔案管理辦法》和《2016 年統計年報及2017 年統計定報報表制度》,起草《委派總會計師職責管理辦法》《財務人員管理辦法》等。高質量完成2016 年度財務報告、2017 年半年報、季報、月報和各期統計報表的編報。積極應對新收入準則變化,組織集團財務人員培訓;按項目類別逐一梳理在手合同;發布準則專項問題解答;開展覆蓋全集團業務人員的培訓,確保集團平穩實施新準則。組織完成2017 年ENR 排名申報,集團榮獲全球最大承包商第8 位。加強數據分析利用,完成合同轉化收入等多個專項分析報告。
一是加強內部財務自查,查漏洞、補短板。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人、關鍵環節、關鍵事,重視補短板,重點關注財務資金管理基礎薄弱的子企業、重大項目、高風險業務。對31 家子企業融資用資業務開展全面檢查,完成檢查手冊和檢查報告,建立了子企業資金監管檔案。二是再次摸底子企業物資貿易情況,排查子企業是否存在融資性貿易、空轉貿易等違規行為。三是專項排查子企業備用金風險,要求子企業清理長賬齡備用金,進一步規范備用金管理。四是摸底子企業應收票據情況,掌握子企業應收票據特別是應收商業承兌匯票的兌付情況。五是積極配合各項外部檢查,主動溝通協調,順利完成有關工作。
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財稅人員綜合素質。組織參加全國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獲個人組2 金8 銀17 銅和團體組2 銀4 銅的優異成績,中冶集團獲大賽優秀組織獎。舉辦集團總會計師培訓班、集團稅務培訓班,邀請業內專家開展財務統計業務培訓等,提高了各級業務人員綜合素質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