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堅持“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辦學目標,明確發展定位,助力財經智庫建設,引領高端財經培訓,優化培訓結構,提高自主培訓比重,強化師資隊伍、管理建設和內部管理,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全年共舉辦各類短期培訓班530 期,培訓4.6 萬人,學位教育共招收研究生322 人,畢業149 人,在校研究生達639 人;遠程教育培訓項目66 個,培訓人數14.7萬人次。
(一)進行“‘互聯網+’黨建”的探索和推進。學院OA系統在原黨建園地的基礎上開發推出了“互聯網+黨建”工作平臺,具有黨建宣傳、理論學習、黨員管理、黨費繳納等多項功能。該平臺已經成為學院傳播黨的理論的前沿陣地、開展黨建工作的交流平臺、黨員學習教育的“空中”黨校和提升黨員黨性修養的有效途徑。
(二)學習貫徹十九大報告精神。一方面,多次協調召開會議進行十九大精神學習專題部署,制定出臺實施方案。另一方面,切實做好十九大精神的宣傳工作。除利用課堂集中宣講外,還充分發揮學院網絡優勢,運用學院電子屏、網站等媒介登載學院各支部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情況,以及十九大報告原文和相關輔導材料。
(一)緊貼改革熱點,助力政府和企業決策。配合財政部稅政司分季度完成《2017 年全國重點稅源調查快報》,承擔并完成財政部《案例庫的開發與構建研究》專項課題;完成國家稅務總局重點課題《營改增宏觀效應分析》;完成國務院委托課題《去杠桿:路徑方法和風險控制》。此外,積極進行會計準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等政策的分析解讀。
(二)打造產學研平臺,扎實推進實驗室建設。大數據稅收實驗室在一期基礎上進行升級,實現了對稅收數據存儲、清洗、處理、分析、決策及可視化的全方位功能;新成立財務共享服務實驗室,實驗室建設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企業優質資源,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優化為實驗室建設注入活力。
(三)組織開展學術論壇與科研,提升學界影響力。舉辦兩期IT 審計高端論壇和中國金融風險管理高峰論壇;完成《國會財稅智庫叢書》編寫工作,撰寫編輯《信息傳遞與決策分析》,為政府、學界、實務界提供借鑒。
(一)細化管理,打造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基地。以“領軍人才培養”和“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兩個培訓項目為品牌,利用信息化與大數據等手段驅動流程再造。借助結構化研討、沙盤模擬、APP 移動講堂、移動課堂、國會大講堂、微課堂、領軍對話、國會智庫等多種形式激發學員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以此帶動其他培訓項目系統化、規范化發展。
(二)服務“一帶一路”,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打通后續教育與國際會計資格證書的通道,開展與ACCA、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等國際資格對接項目。為更好服務于“一帶一路”“走出去”的企業,承接了山東省國際化注冊會計師人才培養項目。
(三)構建系統化營銷平臺,提升市場開發能力。通過調整內部組織架構,注重市場化運作模式與標準化教務管理流程建設,將注意力專注于市場開發、課程質量把關等高附加值的工作中;利用線上線下、院內院外、網絡媒體與平面媒體間的相互協調與配合,為構建學院系統化市場營銷平臺和深入塑造客戶開發能力奠定基礎。
學位教育堅持內涵式發展,堅持多元化培養體系的辦學思路,通過整合資源,多方發力,推動研究生招生、培養與管理等環節的多面開花。2017 年度新錄取學生322 人,境內3 個專業畢業129 人,境外項目畢業20 人,全部獲得碩士學位。
(一)內外共抓,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在對外招生上,豐富招生方式。一方面增設新生獎學金,加大獎學金獎勵力度;另一方面加強招生宣傳,將大學生夏令營打造成學院招生宣傳的品牌活動。在內部管理上,創新工作機制。新制定22 項制度,修訂制度14 項,內容涵蓋考試、教學管理、學生管理、部門內部管理和黨建等五大類。制定《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學位教育發展戰略》,撰寫《2017 年夏令營分析報告》等,為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和決策工作提供切實的依據。
(二)雙管齊下,拓展完善學科布局。橫向拓展,積累金融碩士培養經驗。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50 名金融碩士,學院在全力保障聯合培養教學工作穩定有序運行的同時,學習借鑒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專碩培養與教學管理體系,為學院自主培養金融專業碩士儲備實力。縱向延伸,探索國際新興學科博士培養。2017 年,學院將學科布局觸角伸向國際,與巴黎九大聯合開展高級工商管理博士(EDBA)項目,整合學術資源,強化跨學科融合,致力于將22 名新生培養成新一代學者型企業家和金融家,也標志著學院學位教育正式邁入博士生培養的積累階段。
(三)完善機制,擔好立德樹人之責。制定《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關于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指導意見》,實施“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自主學習行動計劃”,開設“馬克思主義大講堂”系列講座,切實提高學生馬克思主義素養,增強研究生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
(一)調整業務結構,創新培訓模式。積極響應財政部號召,推出崗位能力培養項目;為集團客戶開發分級分類分層次的O2O 混合培養模式;推進國際組織合作項目開展,打通高級管理會計師崗位能力項目與CIMA 互認互通通道。此外,學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西藏4 000 多名財務人員提供免費繼續教育服務。
(二)緊貼學員需求,升級教學產品。以學員需求為核心,對培訓需求進行調研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更新培訓內容;成立遠程教育中心專家委員會,科學決策產品開發與更新。應用互聯網思維和先進的科技手段,實現課程的標準化、移動化、微化,引領行業潮流。升級錄、直播系統,建設“學院全景演播室”。將先進的全景全媒體演播室設計理念應用于教學中,創新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多樣化課件形式、提升課程視聽體驗。
(一)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學院加大師資引進力度,全年組織3 次教師試講,引進2 位教師;派遣3 名教師分別赴美國、英國知名大學進行訪學,派出6 名教師赴澳大利亞參加為期21 天的國家會計學院骨干教師培訓。
(二)設立教學督導組。5 月份學院設立教學督導小組,實現了三個業務部門的全覆蓋、內部教師的基本覆蓋。聽取學生代表對各科授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力、課程內容、教學設施、教學環境的意見和建議,并把這些意見和建議反饋給相關部門。
(三)教學科研能力提升。2017 年新增主持課題24 項,參與課題10 項。此外,發表58 篇學術論文,其中有數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中心全文轉載;出版《現代內部審計學》《PPP項目稅收實戰》《國稅報稅實務》等多本專著。
2017年,學院內部管理及各項工作努力適應“互聯網+”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工作手段,提升內部管理工作水平。 注重團隊建設,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推動學院品牌建設,成立推廣發展部。加強內控機制建設;逐步推進基于“互聯網+”的各項財務內控平臺和無現金支付管理平臺建設。提升學院建設品質,打造宜人綠化環境,二期工程竣工驗收,開始發揮效益。完成誠信教學樓、西門停車場等近20 項修繕改造工程,后勤保障進一步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