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要在法治中國正確地適用死刑,必須在確定死刑的適用標準上堅持規范論的立場,這樣才能消弭我國目前在死刑適用上遇到的困境和產生的亂象。死刑適用的規范論要求:首先,在死刑適用中,應當嚴格區分立法論和解釋論,要嚴格根據刑法規定的條件適用死刑;其次,需要明確的是,關于死刑的適用條件,必須進行符合規范體系的詮釋。
首先,“罪行極其嚴重”是適用死極條件,應當從規范論的立場出發,闡明其具體內容。“罪行極其嚴重”是指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及其造成的危害后果在違法性和有責性上都極其嚴重。其次,應該結合刑法分則條文中關于死刑的兩種不同規定來判斷“罪行極其嚴重”,從而決定是否適用死刑。要根據刑法分則中配置死刑的條文所描述的罪狀,參照刑法分則中把死刑作為絕對確定的法定刑來配置的條文所描述的罪狀,綜合判斷行為人的犯罪行為是否屬于“罪行極其嚴重”。再次,如某一具體案件中存在刑法抽象規定的可以從輕處罰的情節,使該具體案件中的違法性或者有責性明顯減少,或者在某一具體案件中行為人作出了法規范所期待的貢獻時,法官應當將其作為從輕處罰的情節來適用。最后,針對一個具體案件決定是否適用死刑,要經過五步判斷步驟來完成。
要從《刑法》第50條第1款關于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執行死刑的規定中推導出 “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條件,即如果應當被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確實不存在再次實施情節惡劣的故意犯罪的危險,對他就“不是必須立即執行”死刑。但是,如果行為人在犯下某一應當判處死刑的極其嚴重的罪行之后,又犯下另一情節惡劣的故意犯罪的,對其就“必須立即執行”死刑。
(摘自《中國法學》,2018年第2期,第190-2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