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阿克蘇地區行署副專員 陳建忠
浙江省把產業援疆作為對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創新產業援疆的方法路徑和工作載體,把“十城百店”“百村千廠”“萬畝億元”三大工程打造成了浙江援疆的金字招牌
浙江省援疆系統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黨的十九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座談會等一系列會議精神,堅決擔負起對口支援的政治責任,充分發揮浙阿兩地優勢,把“十城百店”“百村千廠”“萬畝億元”三大工程打造成了浙江援疆的金字招牌,受到了受援地干部群眾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
浙江省援疆系統把產業援疆作為對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創新產業援疆的方法路徑和工作載體,在增強受援地“造血”功能、助推精準脫貧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十城百店”工程全面助推農特產品提質增效。在浙江11個地市阿克蘇特色農產品公共倉和銷售網絡體系已基本形成,銷售終端已達451個,通過“十城百店”工程渠道累計銷售阿克蘇農產品12.51萬噸,銷售額達16.7億元,工程生產基地覆蓋農戶114344人,帶動貧困人口22622人增收。工程實施后有效改善了生產組織化程度,果農收入增長達2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中央領導和浙新兩省區領導的批示肯定,新疆自治區政府發文總結推廣浙江援建的經驗做法。
二是“百村千廠”工程大力助推貧困群眾就近就業。“百村千廠”工程以紡織服裝產業和農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共在受援地人口比較密集、富裕勞動力充足、群眾就業愿望迫切的105個中心鄉鎮、村新建或改造了389座廠房,投資總額達23.53億元,解決了就業崗位1.7萬多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90人,為受援地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和增收脫貧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萬畝億元”工程有力助推貧困家庭創業增收。充分發揮浙江技術人才優勢,依托受援地良好的資源稟賦和氣候環境,大力發展黑木耳、水生蔬菜等優質高效農業,有力助推貧困家庭、貧困群眾學習先進技能和實現創業增收。在受援地8縣1市30個貧困村近500戶貧困戶中開展黑木耳試種試驗,取得了畝均增收1萬元以上的良好效果。著眼于這一精準脫貧項目可持續發展,浙江省援疆指揮部正聯合地區建設“萬畝億元”增收工程技術中心,加緊建設4條產業化應用示范生產線,投產后日產菌棒將超過12萬個,可以助力5000個深度貧困家庭脫貧。
產業援疆“三大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基本方略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精準扶貧,一定要精準施策”“產業扶貧是穩定扶貧的根本之策”“增加就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方式”。浙江產業援疆“三大工程”緊扣中央精準扶貧方略精神實質,牢牢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好機遇,通過認真研究浙阿兩地的資源稟賦、各自優勢和產業發展階段特點,把“三大工程”作為產業援疆重點,有利于充分發揮內地經濟、技術、市場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助推受援地招商引資、發展產業、增加就業,可以有效提升“造血”功能,增強內生動力,實現脫貧“摘帽”。
產業援疆“三大工程”是促進受援地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要支撐。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是新疆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浙江省援疆系統緊扣黨中央治疆方略,站在“團結穩疆、長期建疆”的高度,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聯動,大力實施產業援疆“三大工程”,堅持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以脫貧促穩定。“十城百店”工程有效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積極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流轉、勞動力入股等形式參加“十城百店”工程建設各個環節,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百村千廠”工程堅持以項目促產業、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的工作思路,采取發展產業園區、“1+X”、衛星工廠等模式,努力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真正達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起到了“就業一人、扶貧一戶、帶動一村、穩定一方”的良好效果。“萬畝億元”工程積極探索果園生態高效栽培黑木耳、水生蔬菜等試點并逐步推廣,有效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創收,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有助于幫助群眾過上安心、舒心、稱心的幸福生活,不斷夯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基礎。
產業援疆“三大工程”是新時期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要注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浙江產業援疆“三大工程”回應了習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期援疆工作的指示要求,一是調整援疆思路,著力實現由硬件幫扶向注重軟件幫扶轉變、由“輸血”幫扶向注重“造血”幫扶轉變、由關注“當前”效果向注重“長遠”發展轉變、由“單向”幫扶向注重“雙向”共贏轉變。二是凸顯援疆特色,實現科學援疆、創新援疆、精準援疆、品牌援疆“四位一體”,打響浙江援疆的金字招牌。三是突出綱舉目張,改革成效、扶貧成效、發展成效、援疆成效顯著,最大程度發揮援疆效益,貢獻援疆力量。
產業援疆“三大工程”是促進浙阿兩地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產業援疆不僅通過產業促就業、就業促增收、增收促脫貧,更是通過就業脫貧深入推進受援雙方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民族團結的有效途徑。浙江省援疆指揮部在前后方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三大工程”和前后方互動等方式,將“三大工程”與“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有機結合,深入推進結對幫扶和組團幫扶,搭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交流和溝通渠道,努力把“三大工程”打造成民族團結、促進兩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援疆工程。
產業援疆“三大工程”以精準扶貧為重點、以產業發展為亮點、以促進受援地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為落腳點,工作之所以能得到順利開展并取得積極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得益于黨中央、浙新兩省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黨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自部署,精心謀劃。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對口援疆工作。浙江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常務副省長馮飛等省領導先后親自率團赴受援地考察調研,檢查指導對口援疆工作,共商援疆大計。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對口支援工作會議等,專題研究部署加強對口援疆工作,省級以上領導對援疆工作作出40多次重要批示和指示。新疆自治區黨委和兵團黨委十分重視、支持和關心浙江援疆工作,自治區書記陳全國、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兵團黨委書記孫金龍等領導對浙江的援疆工作都作出批示和指示。正是黨中央、浙新兩省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極大鞭策和推動了浙江援疆工作特別是產業援疆的順利開展,保證了援疆工作的順利推進。
得益于產業援疆“三大工程”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定位。第六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指出“堅定不移聚焦擴大就業推進產業援疆,促進更多困難群眾就近就地就業。”近兩年來,浙江省援疆系統始終堅持“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的工作思路,不斷統一援受雙方的思想認識,強化頂層設計,對產業援疆進行科學合理規劃,用規劃來明確產業發展的領域、重點和層次,持續深入實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促進就業為重點的“十城百店”“百村千廠”“萬畝億元”三大工程,努力把每個產業項目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團結工作,把“三大工程”打造成浙江援疆的“品牌”和“亮點”,促進了受援地貧困群眾的觀念更新、技能提升和創業增收,有效增強了當地的自我發展“造血”能力,確保了產業援疆“三大工程”有條不紊、務實高效、持續長遠的發展。
得益于援受雙方的前后聯動、優勢互補。雙向互動、協同發展,形成合力是做好援疆工作的關鍵。在浙江省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形成了省對口支援辦與省援疆指揮部前后聯動協調機制。在實施產業援疆“三大工程”的過程中,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特別注重上下聯動,充分調動各市指揮部的工作積極性,同頻共振,共創品牌。努力將浙江人才、技術、市場等優勢與受援方的資源、勞動力等優勢結合,重點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向貧困鄉村(人口)傾斜,集中力量“精準滴灌”,增強“三大工程”扶貧項目的精準度和影響力,有效實現改善民生、促進就業的雙重效果。
得益于受援地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中央明確,援疆工作,受援方是主體。浙江省援疆始終堅持“當地主體、援疆助推”的工作原則,主動融入受援地管理之中,充分發揮當地干部群眾的主體參與作用,與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匯報溝通產業援疆“三大工程”項目的規劃、實施及落地等各個環節,受援方各部門對產業援疆項目能夠優先研究,積極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逐步形成了群策群力、齊心協力的生動局面,為產業援疆“三大工程”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