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巡視員 張國云
衢州市深入實施“1433”戰略,著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定位精準,有關部門應在規劃計劃、平臺項目、機制政策和改革試點等方面對衢州進一步創新發展予以支持。同時,衢州必須抓住浙贛合作的戰略機遇,加快推進“衢饒”示范區啟動區塊建設,不斷提升兩省全面對接、深化融合水平,努力實現優勢互補、要素互通、共贏發展
9月5日—7日,我帶隊赴衢州蹲點三天。期間,走訪了衢州開發區“金瑞泓”等科技型企業,深入“創業創新大廈”“行政審批中心”了解情況,到江山和常山調研邊際城市發展新模式。
通過蹲點調研發現,近年來衢州市深入實施“1433”戰略,著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好、穩中有進態勢。同時,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衢州抓住浙贛合作的戰略機遇,加快推進“衢饒”示范區啟動區塊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對接,強化產業發展協作,深化人才合作交流,不斷提升兩省全面對接、深化融合水平,努力實現優勢互補、要素互通、共贏發展。
衢州是浙江大花園戰略的核心區,是“兩山”理論的重要實踐地。錢江源是浙江母親河的源頭,開化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到衢州第一眼的感覺,就是衢州是個好地方。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近年來,衢州圍繞生態功能區定位,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縱深推進“五水共治”“四邊三化”“兩路兩側”工程,深入實施“三改一拆”和風貌提升攻堅行動,啟動實施治水長效戰、治氣攻堅戰、治土持久戰“三大戰役”,加快構建“國家公園+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空間形態,打響衢州大花園核心景區品牌,開展國家層面的生態文明創建活動。正是因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生態治理,衢州被環保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十三五”以來,衢州市以數字經濟為突破口,成功引進阿里、中興、網易、安恒、北訊等數字經濟領軍企業,構建“兩園一樓一鎮六飛地”創新平臺體系,創新大廈成為衢州培育發展新動能的旗艦平臺。美麗經濟持續發力,快樂運動小鎮、國家森林運動小鎮、儒學文化小鎮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
鄉村振興成效顯現。制定《關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鄉村大花園建設的指導意見》,衢江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常山獲批成立全國油茶交易中心,開化成功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龍游縣入選全國首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三衢味”放心農產品飄香G20。鄉村大花園建設扎實推進,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2017年,全市低收入農戶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二。
產城融合水平提升。規劃建設衢州高鐵新城,高鐵小鎮、教育小鎮、科創金融小鎮、文創文旅小鎮、醫養小鎮等建設有序推進。大通道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杭衢高鐵被列入全省大通道建設十大標志性項目,衢九鐵路通車運行,衢寧鐵路加快推進。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龍游城東新區、江山城北旅游綜合體、常山國際慢城、開化火車站廣場等一批城市項目加快實施。民生事業不斷發展,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為衢州金名片,施工圖“多審合一”、建設工程竣工“測驗合一”等做法得到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批示肯定。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社會全領域、深層次變革,全力打造中國營商環境最優城市。開化縣“多規合一”改革成果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點贊”。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等國家改革試點有序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成為全省試點。
始終堅持改革引領,把深化“最多跑一次”和“信用衢州”建設作為推動“1433”戰略的基礎和關鍵。在衢州市行政審批中心,我看到了高效率的辦公環境、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但這還不夠。必須結合衢州實際,深化“最多跑一次”的進一步創新,努力實現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全面落實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要加快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的創建步伐,努力以“最多跑一次”和“信用衢州”建設助推衢州“1433”戰略落地生根。
始終堅持綠色共享,把民富民強作為推進“1433”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傍晚時分,走在衢江邊上,看著日新月異的城市新區、山清水秀的城市環境,深深感受到衢州的好山好水,作為浙江大花園的核心區名副其實。當前衢州必須抓住全省大花園建設契機,抓緊謀劃編制“1+6+X”的大花園建設規劃體系。“1”就是1個浙江大花園衢州核心區規劃,“6”就是六個縣(市、區)同步開展大花園建設規劃編制,“X”就是推動相關部門編制、完善和落實“美麗經濟幸福產業、數字經濟智慧產業、村莊布局風貌提升”等規劃謀劃,實現衢州大花園建設的規劃引領。同時衢州還必須扎實推進全國“兩山”實踐示范區建設,深化實施《關于全面推進“兩山”實踐示范區建設,打造大花園核心景區的實施意見》,同步開展覆蓋衢州全域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努力推動衢州綠色發展。
始終堅持有效投入,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保障“1433”戰略的關鍵之舉。2018年以來,全省各地投資面臨諸多壓力。在衢州調研期間,看到衢州克服困難、積極謀劃,以杭衢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為引領,聯動推進“152”省市縣長項目工程,全面狠抓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全市共爭取58個項目列入2018年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865.4億元。此外,衢州還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僅今年1-7月,全市已爭取到省級以上補助資金34.5億元,有效地支撐了衢州“1433”戰略的發展。
始終堅持平臺支撐,把高水平推進重大創新平臺建設作為推動“1433”戰略的核心動力。在“1433”專題座談會上,衢州各個部門暢談了對“1433”戰略的理解和認識,深受啟發。下一階段,對衢州而言,各類高等級的創新平臺建設,是衢州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在目前已經爭取并正在實施的11個國家級試點示范事項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城鄉居民增收等三個國家級試點示范建設。另一方面,要高質量推進省市特色小鎮建設。把衢州目前擁有的7個省級創建類特色小鎮、5個省級培育類特色小鎮、10個市級創建類小鎮、9個市級培育類小鎮建設好。衢州還要高規格推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跨行政區域合作保護工作。
衢州市委“1433”發展戰略體系是衢州新時期的重大戰略導向,根據調研掌握的情況,建議省級有關部門在規劃計劃、平臺項目、機制政策和改革試點等方面對衢州的進一步創新發展予以支持。
規劃計劃方面。建議爭取將衢州元素列入更多省級規劃計劃方案,并協助爭列國家規劃。重點可以在以下幾個領域,協助衢州地區爭取更多政策:一是在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省級計劃中,在“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調整中充分考慮衢州的建議訴求。二是在《錢塘江生態經濟帶建設規劃》中,將錢塘江唐詩之路黃金旅游帶延伸到衢州開化和江山。三是加大對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戰略規劃研究的支持。建議將衢州納入大都市區行動計劃、杭州都市區一體化規劃、大灣區相關規劃的實施范圍。四是幫助衢州推動G60科創走廊規劃延伸到衢州市,支持衢州在G60科創走廊第二次聯席會議上提出納入G60科創走廊4.0版申請。
平臺項目方面。建議在投資新政、省市縣長工程、省重點項目、省重大產業項目等方面支持衢州進一步發展。大花園方面,支持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創建、衢州古城文化復興、衢州市區特色小鎮群落、浙西航空物流樞紐、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等平臺建設,推進景區化高速公路、唐詩之路錢塘江中上游段規劃建設,對四省邊際中心醫院等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幫助協調予以解決。大灣區方面,支持杭深高鐵近海內陸線、常山江航運開發工程等項目規劃建設。大通道方面,支持甬金衢上高速公路、衢州“米字型”鐵路樞紐建設。大都市區方面,支持杭衢高鐵、杭淳開高速公路、杭州到開化探險道建設。新動能培育方面,支持衢州產業創新,在美麗經濟幸福產業、數字經濟智慧產業、新材料、新能源和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對衢州予以傾斜和支持,幫助爭取和支持省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衢州布局,在產業項目的謀劃招引、要素保障、前期推進中予以重點支持,建議若干個省長工程落地衢州。
機制政策方面。一是建立專題研究協調推進機制,共同研究、協調推進大花園核心區衢州和麗水的重點項目、重大改革、重要政策落實。二是建立衢州重大事項通報機制,加強聯系、互通有無。建立專項支持機制,研究出臺支持大花園核心區建設的一攬子政策,在綜合交通、城市賦能、產業創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要素支持。三是建立掛職鍛煉機制,加強干部互派鍛煉,深化人才交流學習活動。四是建立杭衢山海協作協調考核機制,明確專門機構牽頭負責,加大對杭衢山海協作的指導督查,探索開展協作合作區域捆綁考核、干部交流、稅收分享等。
改革試點方面。在國家和省級戰略、試點示范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衢州“兩山”實踐示范區建設、中國營商環境最優城市建設,支持衢州深化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支持衢州建設浙贛邊際合作發展示范區,支持衢州爭創鄉村振興、信用示范城市、軍民融合發展等試點示范,如在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向國家發改委申報中將優先推薦衢州,支持衢州衢江區和江山市創建省級軍民融合示范區,支持衢州創建和命名一批省級特色小鎮。
在衢州調研期間,專門組織召開了浙贛兩省有關人員的交流會議,對下一步浙贛兩省加強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回來不多久,江西省委書記劉奇,江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易煉紅,就率江西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學習考察,希望浙贛兩省進一步加強戰略協作,加快啟動建設浙贛邊際合作示范區,努力實現優勢互補、要素互通、共贏發展。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想法與我們不謀而合,深深感到浙贛邊際,特別是衢州和上饒的全面對接具有堅實基礎和廣闊前景,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推進浙贛合作發展。
目前,浙贛兩省就浙贛合作的啟動區塊已經達成充分共識,都認識到浙贛合作起點必須要高,但落地一定要實,為此我們初步提出浙贛合作的“衢饒”示范區啟動區塊面積約4平方公里的總體思路,并著力構建“一核、兩輻射”的“衢饒”示范區空間發展格局。基于構建“一核、兩輻射”空間體系,下一階段,要進一步落實“五個一”的行動計劃:
建立一個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由浙贛兩省主要領導和相關省級部門參與的浙贛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召開1-2次會議,聽取相關部門和地區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協調解決兩省之間重大合作問題。
成立一個“衢饒”示范區管委會。成立由兩省共同組建的“衢饒”示范區管委會,由管委會全面負責示范區的開發、運營和管理。抓緊研究制定“衢饒”示范區管委會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最大程度爭取上級部門權限下放,實現“園區事、園區辦”。
組建一個共建共享的市場化公司。以市場開發為導向,以政府規劃為支撐,導入社會資本,借鑒平湖張江科技城等成功經驗,以股份合作模式建立由兩省各地政府共同出資組建的“衢饒”開發公司。核心區的開發建設、融資平臺搭建、人才引進乃至招商引資等工作,全部或部分實行市場化運作。適時引入市場化的產業平臺類開發公司,共同參與示范區開發建設。
構建一套協作相融的規劃體系。賦予示范區管委會規劃編制權責,做好規劃銜接引導。圍繞啟動區建設,做好城市規劃、國土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環境規劃的編制修訂和銜接工作,構建一套協作相融的規劃體系,保障重大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相關規劃編制應充分吸納浙贛兩省多地意見,實現多贏發展。
實施一批浙贛合作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衢上快速通道”、南北向景區高速公路連接、杭深高鐵近海內線衢武段等項目。謀劃建設一批產業平臺,招引實施一批公共服務項目,扎實推進浙贛合作發展。
浙贛合作有基礎有潛力,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對接“一帶一路”、海西經濟區建設的重要節點,是創新國家東部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的有效實踐,更是承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要以合作模式創新為引領,以規劃共繪、平臺互建、產業共融、要素共享、生態共保為基石,舉兩省之力,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基本建成的要求,建成“衢饒”示范區啟動區塊,打造浙贛邊際合作發展的示范區,進一步推動浙贛兩省合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