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顏士平
玉環與臺灣地區已經建立了較為廣泛的經貿聯系、密切的民間交往,須進一步主動融入全省港口一體化,進一步放大對臺優勢
兩岸交流合作一直是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內容,關系兩岸和平發展進程和國家統一大業。玉環是浙江省對臺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的重要窗口。前段時間,筆者帶隊赴玉環調研,實地走訪了浙臺(玉環)經貿合作區、兩岸商品物流交易中心暨旅檢大樓、樂清灣大橋及連接線工程、漩門灣撤壩建橋工程和干江小微企業創業園,召開了小型座談會。通過調研,對于玉環對臺交流合作歷程、制約因素、創建高等級對臺合作平臺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臺州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衛溫首航臺灣的始發地。玉環位于臺州最南端,與溫州相鄰,屬臺州市下轄最年輕的縣級市,一直以來是東南沿海對臺貿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轉站。玉環轄區內的大麥嶼港是全國八大避風錨地之一,大麥嶼港距臺灣基隆港163海里,是浙江乃至華東地區往來臺灣的最佳海上通道。早在1945年,大麥嶼港就與臺州基隆港通航往來貿易。改革開放以來,玉環利用其優越的港口條件,積極發展對臺貿易,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加強民間交流,增進兩岸同胞感情。其主要做法如下:
以做強對臺小額貿易為特色,深化兩岸經貿產業合作。臺州是我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之一。玉環順應改革開放大潮,加快地方經濟發展,逐步形成了汽摩配件、水暖閥門、金屬制品、家具、眼鏡配件、醫藥包裝等主導產業,成為浙江省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擁有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共建基地、中國水暖閥門精品生產(采購)基地等十多項國字號區域品牌。大麥嶼優越的港口條件降低了對臺貿易的運輸成本,有力促進了玉環對臺貿易的發展。1988年,玉環被國務院批準為浙江首批對臺小額貿易示范試點基地,享受對臺小額貿易政策。1992年6月,設立大麥嶼對臺經濟開發區。新世紀以來,玉環對臺小額貿易快速發展,成為浙江省對臺小額貿易出口最集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地區之一,對臺小額貿易一度超過全省總量的六成多。2009年底,玉環獲批海峽西岸商品交易中心。2012年9月,玉環繼蒼南、象山、普陀之后,被省政府列為全省第四家浙臺經貿合作區,玉環在更暢通的政策環境和機制保障下,進一步開展與臺灣的經貿合作,不斷加大開發開放步伐,連續多年蟬聯全省浙臺經貿合作區考評優秀單位,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對臺經貿交流合作新亮點。2018年5月9日,浙江省時隔14年再次召開全省對外開放大會,浙臺(玉環)經貿合作區在會上獲評“2017年度浙江省十佳開放平臺”。
以穩定對臺海上直航為渠道,便利兩岸人員貨物往來。2009年7月,大麥嶼試航對臺直航。2010年6月6日,大麥嶼至基隆客滾輪定期航班正式開通,并實現了穩定運營。大麥嶼港繼福建平潭之后,成為大陸第二個開通對臺海上定期客滾航線的口岸。開通至今,已運行660多個航次,運送旅客18.3萬多人次。對臺海上直航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航班穩定?;緦崿F每周一班,全年不停航。二是省外游客比重提高。通過網絡新媒體和旅游展會宣傳,大麥嶼航線吸引了大量省外客源。2017年接待省外游客7000多人次,占全年往來旅客數的50%以上。三是臺灣游客紛至沓來。通過開展兩岸宗教民俗聯誼活動,推出“玉環一日游”等創新線路,臺灣游客持續增長,2016年、2017年分別為1948人次和2158人次,2018年上半年已達到3824人,超過2017年全年。四是貨運直航穩步發展。2014年11月29日,大麥嶼港對臺貨運直航啟動試運行。截至目前,已累計運送近2500個標箱。貨源從臺州本地拓展到了金華、義烏、江蘇等地,業務類型覆蓋大巴車SKD、工程車整車出口、散貨拼箱、凍魚進口等。五是兩岸車渡試點取得突破。2016年3月26日,臺灣自駕旅游協會3輛自駕車經大麥嶼港對臺直航來臺州進行了為期8天的自駕旅游考察,臺州成為繼廈門之后,大陸第三個同時也是浙江第一個實現臺灣自駕游車輛“登陸”的地區。
以加強對臺民間交流合作為紐帶,增進兩岸民眾情感聯系。玉環與臺灣同屬福建移民聚居地,閩南語為共通語言。國民黨撤離大陸前,浙江遷徙到臺灣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玉環,臺灣屏東縣有玉環新村。玉環島和臺灣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相近,居民具有海島生活習俗特點,信仰媽祖文化和濟公文化。玉環與臺灣語言相通、文化相近,兩地交往源遠流長,兩地居民具有尋根溯源、深入交流、共同合作發展的意愿。在經濟交往方面,玉環成立了海峽兩岸交流合作促進會,提升對臺合作交流層次和質量,推動兩岸優勢互補、產業對接和互惠雙贏。目前,玉環已登記注冊臺資企業40多家,占其全部外資的1/3。臺灣中華工商資源整合策進會、臺灣義聯集團、南臺灣文化暨經濟產業聯盟等重要團組陸續受邀到玉環參觀訪問。在文化交流方面,玉環多次舉辦海島文化節,展示海島經濟和社會文化魅力,借助文化節契機,玉環與臺灣金門、澎湖、宜蘭等地就體育、書法、漁業、海島文化等多個領域簽訂了合作交流協議。人員交融方面,通過“大麥嶼——基隆”對臺直航,通過兩岸在宗教民俗、濟公文化、傳統佳節等方面的聯結,積極組織兩岸同胞互訪探親、海上直航中秋夜、春節歡送臺灣同胞回家過年等活動,得到基層民眾的廣泛歡迎,對于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距離、增進認同、維系感情發揮著有益作用。
綜上所述,玉環與臺灣地區已經建立了較為廣泛的經貿聯系、密切的民間交往,為新形勢下加深交流、發展產業、共建合作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缺乏國家級開放平臺的政策支持。同為開通對臺海上直航的海島縣,玉環與福州平潭縣在對臺合作發展的戰略地位相差懸殊。國務院賦予平潭7方面28條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更加優惠的配套政策,并批準設立由國家發改委等13個國家部委組成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機制,負責指導、協調和服務平潭開放建設,福建省更是舉全省之力推進平潭建設。玉環盡管是浙江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四個對臺經貿合作區,且綜合實力列四個合作區之首,但與福州平潭在國家、省級的地位沒有可比性。由于財政省管縣體制,玉環更多是靠一已之力發展。目前,玉環仍為全省四個浙臺經貿合作區中唯一未放開赴臺自由行的區域,且兩岸車輛互通政策壁壘重重,政策限制很多。
對外交通條件有待繼續改善。當前,玉環正以補課的心態、趕超的姿態加速實施“交通投資倍增計劃”,樂清灣跨海大橋國慶節前實現通車,228國道玉環段年底通車,杭紹臺高鐵溫嶺至玉環段年內開建,相關路網的建成將有效改善玉環的集疏運條件。但當前交通方面制約因素依然較大。與此同時,受周邊港口快速發展的影響,大麥嶼港區存在發展空間受壓迫的困境,對臺直航也面臨一定的競爭壓力。
兩岸微妙政經形勢影響經貿交往。臺灣民進黨上臺后,兩岸關系出現新的不確定性,對臺經貿合作交流出現新的困境和障礙。臺灣當局積極開拓國際合作和新貿易伙伴,對東盟、美國、歐洲、日本的貿易額快速增加,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大陸對臺貿易的增長。在大陸產業體系日趨完整的態勢下,兩岸在制造業領域由過去高度互補轉向局部領域的競爭性發展。臺灣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增長趨緩甚至微降,大陸對臺進出口所占比重則持續下降。國內多個省市都已加入兩岸經濟合作的行列,形成對臺經貿合作多元發展格局,玉環在對臺合作中面臨更多的區域競爭壓力。
積極申報創建海峽兩岸融合發展試驗區。以浙臺(玉環)經貿合作區為基礎,依托臺州市乃至浙江省經濟腹地,在江蘇昆山和福建平潭之外,新增設立國家級的海峽兩岸融合發展試驗區,加強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和社會融合發展,是推進兩岸命運共同體建設和國家統一進程的迫切需要。商務部已初步同意將創建國家級對臺合作交流平臺列入省部合作事項,下一步需要盯緊跟牢、積極申報。同時,要加快合作區平臺載體建設,加快建成“三中心一基地”,即兩岸海上旅客集散中心、兩岸海上貨運物流中心、兩岸商品交易中心及兩岸車渡基地。完善對臺直航作業區配套設施,支持對臺海上客貨直航穩定運營,打造海峽兩岸海上絲綢之路的黃金水道。通過對臺直航以及義新歐通道,將臺灣連接至“一帶一路”沿線,使之成為臺灣地區、東盟與歐洲各國的最便捷貨運通道,進一步提升大陸與臺灣的經濟粘合度,推動兩岸民眾共享“一帶一路”紅利。
努力爭取更多對臺合作便利政策。主動融入全省港口一體化,進一步放大對臺優勢,把玉環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形象窗”。承接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港)和浙江自貿區相關試點政策和溢出效應,加快申報創建臺州綜合保稅區,申報設立大麥嶼海關特殊監管場所,爭取實行更加便利的貿易、投資和物流政策。爭取對臺關稅開放政策,積極申請購物離島免稅政策優惠。創新兩岸人員往來便利化舉措,爭取放寬長三角和國內其他地區居民經由大麥嶼直航口岸赴臺旅游簽證。積極舉辦臺灣農特產品展銷、海峽兩岸經貿合作論壇、對臺直航宣傳推介等活動?;I建臺灣農特產品展銷倉儲基地,力爭臺灣水果、冰鮮水產品等進境指定口岸落戶玉環。探索互聯互通便利化貿易合作,建立通關貿易機制,發展兩岸電子商務,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探索設立臺企“直通車”,擴大對臺服務貿易開放。
加快推動南部灣區產業平臺開發建設。萬畝空間產業平臺是浙江大灣區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位于玉環市的臺州南部灣區范圍包括玉環經濟開發區、大麥嶼港區、濱港工業城和海山國際旅游島,規劃面積138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建設約24平方公里,尚有未利用地上萬畝,后續開發潛力很大。該區塊既是臺州灣區試驗區“三灣六板塊”大平臺之一,也可作為玉環承接對臺合作項目的空間腹地。應進一步挖掘南部灣區的優勢和潛力,著力完善區塊配套建設,以開放合作為主線,以大項目為牽引,培育灣區高端產業形態,提升灣區創新發展能力、生態宜居品質和開放合作水平,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打造臺州全面對接溫州橋頭堡、全省高端智造示范區、國家對臺合作試驗區和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
著力提升海灣城市宜居品質。推進南部灣區引水、漩門灣亞海水淡化和大麥嶼LNG儲運站項目,建設城際連接管網,提高供水供能保障能力。建設高速鐵路、國(?。┑?、軌道交通,謀劃建設海鐵聯運,加快形成以高速公路與港口為主體、以鐵路支線為補充、多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的高效區域交通體系,徹底改變“陸地邊緣、省道末端”的交通格局,實現“一刻鐘上高速,兩刻鐘上高鐵,三刻鐘到機場”的目標。加快建設海峽兩岸(玉環)青創基地,繼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實施“五心”“媽媽式”服務,為臺灣同胞來大陸創業、就業、生活提供便利。進一步完善教育、醫療、文化、健康等優質公共服務,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實施生態環保提升工程,打造東南沿海美麗宜居開放灣區,建設一流現代化海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