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瑤依
如何破解“生態產品價值轉換難”,探索走出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發展后發崛起之路,已成為推動泰順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綠水青山不僅僅是展示浙江的“金名片”,而且已成為浙江可持續發展的“搖錢樹”“聚寶盆”。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建設美麗鄉村和推進萬村景區化建設,從“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到整治小城鎮環境和謀劃“大花園”建設,為泰順這一類地處偏遠卻有著豐富生態資源的山區縣送去一股綠色發展的春風。泰順地處浙江最南的偏遠山區,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6.6%,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9.7%,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和PM2.5均值(24微克/立方米)均排全省第一位。如何破解“生態產品價值轉換難”,探索出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發展后發崛起之路,已成為推動泰順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近期,筆者有幸參與了泰順“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結合調研,對經濟綠色發展有四方面思考。
把發展道路變暢。“要想富先修路”,泰順現在仍是交通“三無(無高速、無鐵路、無一級公路)”縣,下階段應把重大交通項目攻堅作為補短板的“先手棋”和“重頭戲”,全力加快溧寧高速泰順段建設,努力爭取溫武吉鐵路規劃線位途經泰順,緊盯通用航空審批,積極構建立體化交通。
把產業結構變新。服務業作為推動全縣經濟增長主引擎,2017年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77.4%,其中旅游綜合產值增長率保持在27%左右,但旅游板塊帶動效應還不明顯。下階段需持續推進旅游主業化進程,依托廊橋、氡泉、烏巖嶺等特色旅游資源優勢,打響“中國氧吧·康旅泰順”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廊橋文化、狀元文化、畬鄉文化、紅色文化、茶文化、石文化等內涵,開發一批具有泰順特色的“文旅”融合產品;策劃實施系列旅游宣傳活動,全力拓展浙南閩北、長三角等旅游客源地市場,提升泰順旅游知名度、影響力。加快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步伐,把創建廊氡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作為“旅游興縣”的戰略突破口,堅持以項目打基礎、以創建促提升,持續加快“旅游主業化、全域景區化”進程,打開“兩山”轉化主通道。加快A級景區和景區村莊打造,持續推動高等級景區創建和萬村景區化工程,以廊氡、畬鄉兩大特色鄉村民宿集群為核心,推進司前(竹里)畬鄉民宿、雅陽溫泉古村、羅陽交垟土樓、筱村古村落、泗溪下橋村水墨鄉村等五大民宿群建設。
把生態文化品牌打響。充分利用大自然稟賦于泰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環境,以及國家生態縣、中國廊橋之鄉、中國茶葉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黃腹角雉之鄉等“國字號”稱號,將其逐步轉化為生態紅利,成為打造全國生態高地的堅實基礎。持續深化要素生態化配置綜合改革,打好治水拆危美環境的“組合拳”,保持生態建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把百姓錢包變鼓。山高路遠、村窮人苦,這是高山百姓普遍的痛點。下階段需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大力推進“兩帶合一”建設,搶抓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浙江“大花園”行動綱要、溫州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建設重大機遇,建成泰順民族鄉村示范帶、氡泉云嵐鄉村休閑示范帶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發揮廊氡、烏飛兩大生態休閑區塊集聚作用,全力打造溫州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建設示范縣。復興鄉村文化,實施古村落保護利用工程,推進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逐步建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激發鄉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