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水
2018年以來,江山市上下緊緊圍繞暢通審批渠道、突出項目指導、強化政策引領、營造投資環境等重點工作開展精準服務,著力放寬投資限制,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筑巢引鳳”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城市,解決民營企業“不便投、不會投、不敢投、不易投”等四大痛點,拉動民間投資快速增長。2018年1-11月,江山市民間投資達到75.6億元,同比增長17.3%,投資絕對量領跑衢州,民營經濟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為實現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100天”工作目標,一是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江山各有關部門構建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推行前置辦理和容缺辦理模式,整合報建審批事項,精簡申報材料,建立“一次受理、一并辦理”審批管理機制,破除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對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實行容缺受理、容缺審查及企業承諾制,節約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服務效能。加快浙江政務服務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推廣應用,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服務。
二是建立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代辦制度。年初,安排發改部門主要科室負責人組成一級代辦員,從涉及相關審批職能部門抽調骨干人員組成二級代辦員,對企業投資項目實行全程代辦,動態管理。通過梳理審批事項,理順審批流程,精簡審批要件,幫助企業解決項目立項、圖審、許可和建設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做到一般項目及時辦,緊急項目加班辦、特殊項目特別辦,促進項目盡快合規,盡早開工建設。通過高效代辦,截至目前,已有小微創業園標準廠房建設項目等39個企業投資項目取得施工許可證并開建,審批時間平均僅60天左右,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100天”實現率達100%,在全省率先實現100%項目審批“最多100天”的“雙百”攻堅目標。相關做法及成效受到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
針對政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組織部門一把手廣泛聽取民營企業意見建議,深入了解重要領域民營企業投資意愿和發展需求。一是繼續規范有序推進PPP模式。重點選擇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決策科學合理、回報機制清晰、使用者付費為主的PPP項目,制作成冊,不定期開展PPP項目專題推介活動,通過建設外包、服務采購等方式讓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實體經濟,與民營企業利潤共享。2018年,總投資3.2億元的江山市文化藝術中心PPP項目已開建,通用機場、虎山運動公園等一大批PPP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中。
二是加大重點項目推進力度。一方面,連續多年舉辦項目謀劃擂臺賽,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重大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充分激發民間投資的內生動力,幫助民營企業謀劃一批效益好、后勁足的高質量項目。指導浙江竹洲新材料公司可降解生物復合材料項目參加“2018浙江好項目·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另一方面,加大“跑部進廳”力度,爭取要素支持,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民營企業。2018年,全市共爭取上級涉企補助資金逾1.3億元。江山永利百合鏈傳動產業園等7個項目新增列入省重點計劃盤子,新增項目數位居衢州首位,為下一步爭取土地、資金等要素奠定了基礎。
強化政策解讀,主動解疑釋惑。一是善用融媒體宣傳經濟政策。綜合運用報紙、電視、信息網站、釘釘等媒介平臺,重點以《今日項目快報》為載體,報道重點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發布國家、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鼓勵民間投資的相關政策,并進行深入解讀,合理引導社會預期,提振企業家投資信心,引導民營經濟從產業鏈低端、價值鏈末端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中高端發展。
二是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根據國家、省重大戰略規劃,加快編制《江山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年-2022年)》《江山市大花園建設規劃方案及大花園示范縣創建方案》等重點規劃,厘清工作思路,解析產業導向,明確投資方向,幫助民營企業準確理解政策意圖。深入研究江山工業振興、三產融合、美麗經濟等重點產業發展,依托省發展與規劃研究院、省經濟信息中心等高端智庫平臺,為江山民營經濟發展“把脈問診”。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政策,采取實打實的舉措持續降低企業投資成本,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投資環境。一是清費減負為民營企業松綁。擬定了工業企業實行差別化分類計收污水處理費方案,規范涉企收費項目和標準,實現“涉企收費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收費”,營造良好的價格環境。加強涉企收費檢查,依法查處涉企亂收費等違規違法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強化服務企業意識,聽取企業對涉企收費的意見建議,及時解決企業提出的價格問題,確保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二是加快企業投資項目竣工驗收。對照國家關于清理中央預算內補助資金相關要求及省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發改部門主動作為,勇于擔當,會同財政、環保、住建、消防大隊等部門,對部分企業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協調解決,簡化驗收程序,只重點審查項目建設內容完成情況、相關專項驗收資料齊全情況、中央預算內投資使用情況等。通過多次組織項目竣工驗收攻堅會,目前,已有23個中央資金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并入庫銷號。對已停滯項目制定了相對寬容的資金清理方案,并積極摸排替代項目,主動向省相關部門對接匯報,確保清理退回的中央資金繼續用于支持江山民營經濟項目建設。
三是用好用活重點項目領導掛聯制度。突出“貼心、專業、精準、高效、清廉”,堅持月調度、月通報、月分析的工作模式,有效提供要素保障,為民營企業提供最優質的“保姆式”服務,讓民營企業家有更多獲得感,有力推動了江山S50、G50等重大項目快建設、早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