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貝爾
(北京體育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 100084)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國務院相繼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同時打造“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口號也于2017年被提出。衢州市作為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的“全民健身日”重點示范活動城市之一,也跟緊國家政策方向,積極打造國家運動健康城市,其中衢州市體育局原創的全民健身宣傳片《一起來運動》,由國家體育總局向全國推廣。本研究通過分析當前全國體育產業現狀,結合衢州市體育實際,提出發展建議,全力打造國家運動健康城市衢州樣本。
2017年9月4日,《溫州市創建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發展規劃》論證會在溫州召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趙勇主持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以創建國家運動健康城市推動全民健身。創建國家運動健康城市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重要論述和健康中國建設重要指示的綜合抓手,是將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落到實處的綜合抓手。
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目標是使運動健康成為全市人民的生活方式,讓運動健康成為城市基因和主要功能,使城市成為世人向往的健身休閑旅游勝地。
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建設提出九大任務:一是國民體質監測體系全覆蓋,二是運動健康教育全覆蓋,三是運動健康組織全覆蓋,四是運動健康設施全覆蓋,五是打造體育旅游綜合體,六是打造國際品牌體育賽事活動,七是培養競技體育人才,八是建立大數據和智能化管理平臺,九是創新體育體制機制。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亞運會以及2011年大運會等世界級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極大地激起了人們對體育的熱情,也強烈刺激我國體育產業的飛速發展,但2012年后體育市場開始出現集體疲軟現象,尤其體育制造業全面虧損。其中2012年李寧虧損19.8億元,2012-2014年連續三年虧損,直至2015年才開始扭虧為盈。2014年后,國家政策開始轉變,2014年10月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46號文件”),無疑給我國體育產業打了一針強心劑;2014年10月至2016年底,省部級以上出臺的關于體育的政策多達20余條,到2017年底達到30余條,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及“體育”多達130余次;2016年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體育產業是幸福產業”,將體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成為關乎人民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
2014年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之后,體育產品制造業全面發展,2015年李寧首次盈利,安踏實現111.2億元營收,為當地貢獻近10億元稅收。體育制造業需求的激增,反映整個體育市場需求的大幅增長。2015年6月萬達體育成立,7月阿里體育成立,中國規模實力最強的兩大集團進軍體育,無疑代表了未來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濟南萬達文化體育綜合體作為萬達集團建設的第一個娛樂綜合體,耗資600余億元;至2016年底A股上市的體育公司有30多家,體育產業發展基金達到2千億;2017年昆侖體育與光大銀行合作,以及浙江省體育局與光大證券、浙商銀行的合作,都表現出體育產業與金融證券業結合的趨勢,金融證券業巨大的資本流入體育產業,無疑給其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
體育硬件設施成為城市功能發展的主要設施,體育場館、場地成為城市實力的體現,是城市的重要地標和功能中心,例如廣州天河體育中心、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均為城市形象的代表和城市功能的中心;體育活動賽事成為群眾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衢州市2015年舉辦迷你馬拉松,2016年舉辦半程馬拉松,2017年舉辦的全程馬拉松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跑步愛好者和世界頂尖水平馬拉松運動員。同時群眾對體育活動賽事的熱情和參與度非常高,2017年衢州市全程馬拉松限定名額3萬人,報名人數達9.3萬人;環九龍湖110km公路自行車賽800個名額,一天之內全部報滿;10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劃水巡回大獎賽,現場及電視、網絡觀眾超過10萬人??梢婓w育賽事活動成為民生欲求之要。
3.1.1 從小眾體育向大眾體育轉變。本研究所提的“小眾體育”是指體育人的體育,即體育活動參與者多數為體育行業從業者,例如體育老師、健身教練等,涉及人數非常有限,多數群眾沒有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而“大眾體育”是指全社會的體育,全民參與的體育,體育能惠及更多的群眾。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政府對體育產業的政策支持,大量資本的涌入,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體育中,但參與度依然有待提高,所以從小眾體育向大眾體育的轉變是未來體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3.1.2 從競技體育向休閑體育轉變。競技體育對參與者身體素質、運動技巧以及心理素質均有較高要求,以致限制了大眾的參與,而休閑體育準入門檻低,體育活動以體驗為主,有很高的娛樂性、參與性和觀賞性,能最大程度地吸引群眾。尤其是將體育活動與旅游結合,融合了體育的活力和旅游的觀光,通過體育旅游使群眾在體育活動中欣賞地區美景,在感受當地自然和人文環境時活動身體,體育旅游既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又實現了對當地旅游資源的充分開發,一舉多得。例如衢州市江郎山作為全國新年登高大會南方主會場,其新年登高活動將登山運動與江郎山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中國傳統的登高文化有機結合,是體育旅游的典范。
3.1.3 從單一業態向復合業態轉變。體育產業不應該是單一、孤立的產業,應該和其他產業合作,例如“體育+互聯網”、“體育+旅游”、“體育+養老”等。從單一業態向復合業態的轉變使得體育從單一走向多元,涉及行業更廣,影響程度更深,惠及人群更多,因此能整合更多資源,吸引更多政策、資本、群眾的注意,從而使得體育成為一個綜合體,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和更旺盛的活力。例如衢州市2017年舉辦的全程馬拉松,參賽者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分享,實現體育與互聯網的結合,借助現代社交媒體使更多人知道衢州;馬拉松賽道沿途風景優美,實現體育與城市形象的結合,充分展現了衢州的城市形象,使更多人了解衢州;參賽者完賽后在衢州境內旅游,實現了體育和旅游的結合,馬拉松作為一次成功體育旅游營銷,不僅推動衢州體育、旅游的進步,還促進當地交通、餐飲、酒店行業收入的增長。所以體育發展的多元復合業態是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3.2.1 融合。融合即是將體育發展融合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發展的格局里。過去體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并沒有得到應有和足夠的重視,體育作為一個邊緣產業得不到政策和資本的支持,而隨著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的頒布,體育產業第一次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之后全民健身活動全面開展、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提出均彰顯了體育地位的提高,是社會發展的新興方向,是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標。
3.2.2 整合。整合是指整合社會力量。當前體育從業者多為體育制造業從業者和體育服務業從業者,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體育產業的認知較淺,缺乏體育相關背景,無法對帶動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當前需要整合社會力量,將高素質人才引入體育產業,培養體育人才,提高體育從業者整體素質。衢州市作為最早提出建設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城市,急需高素質的體育專業人才,目前衢州市體育局已和北京體育大學達成初步意向,將衢州市設為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實習基地,這將為衢州體育輸送大量人才,有力推動衢州體育建設。同時,體育產業作為一個綜合性產業,與眾多行業交叉合作,也需要各行業人才的加入和支持。
3.2.3 復合。復合是要求體育產業實現復合業態。體育并非孤立的產業,體育需要與其他產業合作,成為一個綜合體,吸引更多政策和資本的投入,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和更多發展的潛力。
衢州市打造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核心是實現“體育+”,實現體育和城市、互聯網、生態、養老、制造業、旅游、鄉村和文化的結合,將體育融合進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格局,整合社會力量,形成體育復合業態,實現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目標。
推動一批體育項目的落地,尤其是體育場館的建設和戶外體育場地的打造。體育場館是城市的功能中心也是城市的重要地標,要加快“一場三館”建設,為衢州市民提供一個標準田徑場,一個萬人體育館,2 000座游泳館和訓練館,這不僅為市民的體育健身提供必要的場地支持,打造“十五分鐘健身圈”,利于全民健身更好落實,還可以舉辦各類高規格的體育比賽,以及文藝演出,豐富市民的精神生活,增強市民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此外,體育場館作為城市功能中心,可以實現城市中心的遷移,帶動周邊經濟,產生商業集聚,是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
戶外體育場地的打造為市民提供更多體育活動選擇,也推進體育和旅游的進一步結合。衢州市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可以充分發揮該優勢,打造“一山一湖一城一島”,其中“一山”是大陰山運動小鎮;“一湖”是九龍湖風景區,其水域開闊,可以建立皮劃艇訓練基地,周圍風景秀麗,擁有110~150km自行車賽道,可以效仿環法自行車賽將自行車比賽與旅游結合并將其常態化;“一城”是指城市馬拉松,衢州市連續3年舉辦馬拉松,并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積累了豐富的辦賽經驗,城市馬拉松舉辦應成常態,滿足群眾日益豐富的體育需求;“一島”是指信安湖嚴家於水上基地,2017年10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劃水巡回大獎賽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和娛樂性,應借助辦賽影響盡快建立水上運動基地。
體育競賽表演是體育產業的核心,故構筑賽事體系是衢州市打造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重要一環。衢州市于2017年舉辦全程馬拉松、環九龍湖110km公路自行車賽、第三屆中國劃水巡回大獎賽等眾多比賽,并將于2019年舉辦第四屆全國智力運動會,于2021年舉辦第四屆浙江省體育大會。衢州市需大力舉辦體育賽事活動,做到“月月有賽事,周周有活動,天天有健身”的格局,這要求衢州市體育局主辦,體育社團與社會力量聯合為市民呈現豐富的體育賽事。
完整的體育產業鏈是實現體育產業繁榮的重要條件之一,衢州市要鞏固提升體育制造業,發展體育服務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健身休閑業,加快體育小鎮建設進程,努力完善體育產業鏈。當前衢州市體育制造業營收不足10億元,只有“牧高笛”一家體育制造業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更多體育制造業企業發展,同時引進高科技人才,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產品利潤附加值,實現產品轉型。體育服務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健身休閑業作為第三產業,與體育活動參與者產生直接接觸,是推進全民健身的重要渠道,需要提高從業者專業素質,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體育社團實體化,舉辦更多更精彩的體育活動,滿足群眾體育需求。體育小鎮是當前體育產業發展和體育事業建設的重點,適宜當地條件的運動項目的引進,完善小鎮的配套設施,是建設體育小鎮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人才是體育產業發展的能動因素,體育人才的緊缺,嚴重影響衢州市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建設。因此要大力引進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同時建立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的培養機制,還要嚴格教練員、裁判員的考核機制,提升衢州體育整體水平。此外,要整合社會力量,引進和培養體育高級管理人才,指導衢州體育發展,實現體育產業科學規劃和高效運轉。建立體育實習基地,學習優秀的實踐經驗,交流發展建設過程中的得失,開展體育試驗。
構筑政策體系是衢州市打造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關鍵。首先政策要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此舉能為體育產業輸送大量資金和人才,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物質和人才基礎。其次,要提升市民體育消費的意愿,通過提供優惠、便民政策刺激體育消費,如市民在健身房健身的費用可以用醫??ㄖЦ叮驗榻∩砗途用窠】迪⑾⑾嚓P,屬于健康費用,可以由醫??ㄖЦ?,甚至建立獎勵機制,體育消費越多,醫保報銷比例或額度越高。此外,還可以和其他地市合作,如衢州與杭州的山海協作,可以將協作范圍拓展到體育鄰域,借鑒優秀經驗,然后因地制宜,促進衢州體育發展。
當前衢州市體育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尤其在體育賽事方面值得肯定,但在體育場館、體育場地、體育小鎮建設以及體育人才引進培養方面比較欠缺。衢州市應牢牢抓住打造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的統領,實現從小眾體育向大眾體育、從競技體育向休閑體育、從單一業態向復合業態的三大轉變,推動體育產業融合、整合、復合,堅持體育+城市、互聯網、生態、養老、制造業、旅游、鄉村和文化,構筑體育項目、賽事、產業、人才、政策五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