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駐新加坡首席商務代表
在新加坡有這樣一家特殊的企業,通過控股、參股,涉足交通、金融、通訊、地產、能源等重要領域,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可以說這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國家企業”,也可以說是一家經營企業的企業,這就是淡馬錫。
“淡馬錫”三個字是馬來語“Temasek”的音譯。淡馬錫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由新加坡財政部負責監管、以私人名義注冊的一家控股公司。
新加坡政府為什么要成立這么一家公司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簡要地回顧新加坡經濟發展史。新加坡1965年獨立建國,面臨著創造就業、發展經濟的重任;新加坡采取了政府主導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經濟方針。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開始調整經濟發展政策,即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和高科技產業轉型。加之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新加坡利用其特殊的戰略位置,決定發展原油加工業,政府出資成立新加坡石油公司(SPC)和新加坡化工集團(PCS)。同時,政府還投資興建了一批高科技的電子和計算機產業。在新加坡,人們把這類企業稱為與國家有聯系的企業,簡稱“國聯企業”。
隨著由政府各部門出面興辦的企業(即國聯企業)越來越多,如何加強對這些企業的管理與監督,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這是擺在當時新加坡政府面前一個十分迫切而又艱巨的課題。另外一個背景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前,新加坡政府為了進一步促進全國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成立了一些所謂“法定機構”,如電力局、郵電通訊管理局、石油管理局等,政企不分的問題日益突出。
為了不影響企業的發展,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同時又能夠保值增值,并能夠將制定政策、法規與企業的經營職能分開,1974年新加坡政府決定由財政部(投資司)負責組建一家專門經營和管理原國家投入到各類國聯企業資本的國家資產經營和管理公司,并將有關行業的管理機構歸并到政府部門。這家公司就是淡馬錫公司。根據當時政府的委托,新加坡開發銀行等36家國聯企業的股權被授權由淡馬錫公司負責經營。政府賦予它的宗旨是:“通過有效的監督和商業性戰略投資來培育世界級公司,從而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惫镜闹饕獦I務是資產經營和管理,集中于資本投資和財務管理。
淡馬錫公司一直堅持人員精干、高效率的原則,目前總公司僅有150人。董事會由13名董事組成,基于商業模式運作,多數董事是非執行獨立董事,為來自私營企業的商界領袖。
公司以控股方式管理著23家國聯企業(可視為其子公司),分別為14家獨資公司、7家上市公司和2家有限責任公司,下屬各類大小企業約2000多家,職工總人數達14萬人,總資產超過420億美元。
作為對政府投資的回報,公司稅后利潤的一半上交財政部。淡馬錫公司財務不對外公布,但每年必須定期向財政部提交一份公司財務報告。為確保財務報告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在上報之前,一般都由公司花錢聘請國際審計公司進行審計。
在淡馬錫公司的培育下,新加坡確實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大型企業,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電訊等,這些企業不但得到新加坡國內各界人士的贊譽,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嶄露頭角(新加坡航空公司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被譽為國際民航界學習的典范),政府賦予其“培育世界級公司”的歷史使命正在逐步實現。2018年7月9日,淡馬錫控股的投資組合價值達3000億新加坡元(約合2210億美元)。
在中國,沒有類似淡馬錫這種國家企業。如果一定要找,在監督管理國有企業方面,淡馬錫的部分職能類似中國的國資委。而淡馬錫是一家企業,僅行使出資人職責,對出資人履行監督職責的是新加坡財政部。
淡馬錫作為私人企業,沒有任何行政職能,在商言商,企業經營是其全部的活動內容和唯一考量。如果一定要和政治扯上關系,淡馬錫完成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就是完成了新加坡政府賦予的最大政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