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潔
“飛地”經濟是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載體,需進一步加以規范和引導
山海協作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為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隨著探索實踐的深入推進,僅靠“輸血”式協作難以長久,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也只能富民而難以“強縣”。為破解這一困局,早在2003年,為保護千島湖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指示在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規劃2平方公里建設江東杭千扶貧園區,作為淳安縣異地發展工業的平臺,為山海協作插上了“飛地”經濟的翅膀。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各類飛地園區15個,其中“工業”飛地3個、“科創”飛地3個、“消薄”飛地9個,是浙江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載體。
聚焦“生態補償”的“工業”飛地。金磐開發區是浙江“工業”飛地的代表,也是最成功的山海協作飛地園區。為減輕磐安作為四大水系源頭保護地的環境承載壓力,金華專門在市區規劃了2.1平方公里作為磐安的異地工業園區。開發區現有企業1000多家,累計實現工業產值320億元,吸納磐安2萬多人就業,年均稅收貢獻達全縣的1/3以上,已成為磐安發展的重要支撐,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運營管理模式。建立“三獨立三接軌”機制,獨立行使縣級經濟管理權、獨立享有產值和稅收、獨立開展園區建設和管理,總體規劃與金華市區接軌、經濟政策與金華市區保持一致、土地征用由金華市開發區統一組織實施。樹立“生態立區”“集約發展”理念,堅持環保工作源頭把控,從嚴設置投資強度、畝產稅收等招商標準。確立“扶優扶強”政策,完善企業投資、新辦企業、規模經濟培育等扶持政策,重點向優勢企業、大企業傾斜。
聚焦“引鳳筑巢”的“科創”飛地。區別于傳統“工業”飛地,“科創”飛地主要任務是為母地產業園的發展孵化、儲備項目和企業,提高項目孵化后到母地產業化的落地率。以落地杭州余杭區的衢州海創園為例,2016年4月開園以來,已引入項目136個,建立起雙向對接機制。在組織管理上,成立聯合管委會,海創園入駐企業“同城同待遇”地享受余杭區人才、項目、金融等政策,為入駐海創園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學、醫療服務等便利。在合作模式上,海創園優先安排來自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企業的入園申請,并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優先保障由海創園引入的項目用地,并予以政策支持。在收益分配上,余杭地方留存部分稅收全額返還衢州市財政。
聚焦“精準扶貧”的“消薄”飛地。這是為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而探索形成的新模式,“飛出地”是集體經濟薄弱村數量較多的加快發展地區,“飛入地”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土地指標較稀缺的發達地區。如平湖青田山海協作飛地,通過產業園集聚產生的經濟效益幫助青田265個經濟薄弱村壯大集體經濟。青田“供土地指標、供錢投資、供人管理”,平湖“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收益”。前5年按投資總額的10%作為投資固定收益,后5年按租金加稅收地方所得部分的50%獎補給園區運營主體,10年后的收益回報再行商定。
目前,浙江山海協作飛地經濟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同程度地存在進展緩慢、運營不暢、產業化能力弱等問題,需進一步加以規范和引導。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出臺浙江的實施意見。根據國家《關于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美麗浙江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和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研究出臺浙江推動飛地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二是重點構建長效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聯合成立管理機構,共同制定規劃、共同籌措資金、共同開發建設、共同運營管理。建立常態化的議事協調機制,加強在產業發展、功能布局等方面的政策對接。三是強化規劃先行和政策指引。按照“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出臺高規格的發展規劃,可由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組織城市規劃、產業規劃、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參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