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勝 褚新東
港產城灣一體化發展是灣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和發展內涵。玉環作為臺州建設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的南部發展極,擁有國家一類口岸和大陸第二、浙江省唯一的對臺直航港口,擁有11個國字號產業集群品牌,擁有樂清灣和漩門灣等多個大小灣區,站在撤縣設市的歷史關口,新一輪城市發展亟需破題。實施港產城灣一體化發展,要以港口為龍頭、以產業為支撐、以城市為主體、以灣區為依托,堅持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促港,突出港口、產業和山海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推進港產城融合,推動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型,打造美麗宜居、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海灣城市。
體制機制先發優勢。浙江省政府已將樂清灣納入全省大灣區建設范疇;臺州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建設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的實施意見》《臺州市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行動方案》,將臺州市南部灣區作為臺州市“兩翼”布局的南翼,將玉環對臺經貿合作區作為“四區”布局之一,明確了主要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臺州市南部灣區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環樂清灣四市區八年前簽署了《環樂清灣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初步的對接交流機制,為港產城灣一體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灣區資源區位優勢。玉環是全國14個海島縣之一,灣區資源稟賦突出,坐擁樂清灣、漩門灣、坎門灣等重要海灣,大陸海岸線全長約157.9公里,海島岸線長165公里。樂清灣涵蓋玉環全域,并處于灣區發展核心,海岸線占據半壁江山,發展港產城灣一體化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
工業制造集群優勢。玉環市形成了百億級的汽摩配、水暖閥門等傳統產業集群,工程機械、家具、醫療器械、機床、眼鏡配件五大特色產業逐步壯大,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榮獲11個國字號品牌,擁有上市企業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4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70家,企業研發機構235家,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示范區、沙門濱港工業城、干江濱港工業城三大產業平臺初具規模。
產業基礎支撐不強。產業仍呈現低小散狀態,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二、三產發展不均衡問題比較突出,傳統產業競爭優勢弱化,新興產業發展和培育力度不足,吸引產業發展所需高端要素的能力弱,產品同質競爭、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凸顯,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大。
中心城市能級不強。作為工業強市板塊,城區功能未能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空間布局不盡合理,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文化娛樂、醫療衛生、教育科研、體育等設施相對缺乏,導致人口集聚水平較低,滯后的城市服務功能已難以滿足產業經濟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需求。
灣區發展協調較弱。區域協同性是發展灣區經濟的關鍵,但目前建立的框架協議基本停留在紙質層面,關系到灣區發展的規劃銜接、產業錯位發展、港口互補一體化、能源設施互聯、基礎設施共建、生態環境共保等一系列統籌發展問題未能如實推進落實。
發展空間相對狹小。作為海島縣市,土地資源一直是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玉環市東西最大距離僅33.6公里,南北最大距離僅33.9公里,陸地面積僅有499平方公里,腹地空間相對較小。
交通區位瓶頸較大。玉環地處溫臺沿海產業帶重要節點、樂清灣區的核心、南聯溫州和海西經濟區的橋頭堡,戰略地位突出。然而,因其位于臺州市最南端,交通末端的劣勢仍未能改變,高速、高鐵、國道、機場等高能級對外聯系通道短時間內仍不能建成,成為制約跨越發展的一大瓶頸。
建設現代化交通體系。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穩定全省唯一的對臺直航運營,提升大麥嶼港進港航道設施,大力增強喂給寧波舟山港的服務能力,大力開辟國際與國內航線,發展海鐵聯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港口業務深度融合,發揮好港口對產業和城市的服務功能,打造長三角對臺綜合樞紐港和郵輪始發母港,建設浙東南沿海現代化區域重要港口。實施陸上交通暢通工程,推進沿海高速、杭紹臺高速二期、甌玉高速等高能級路網,突出南聯溫州橋頭堡作用,不斷完善“五縱五連一環島”路網規劃布局,構建高效便捷交通網。謀劃推進通用機場建設,培育通用航空產業,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加快建設杭紹臺高鐵溫嶺至玉環段,超前謀劃未來延伸至溫州的高鐵方案,著力提升綜合交通信息管理平臺,推進大數據智慧交通體系建設,建成覆蓋地面、軌道、低空和海上的智能交通監控、管理和服務系統,建成高標準綜合交通樞紐。
建設現代化產業高地。依托臺州南部灣區萬畝空間產業平臺,重點招引和扶持一批航母企業、旗艦企業、瞪羚企業和上市公司,圍繞“產業鏈攀升”,發展汽車制造、智能家居、清潔能源、休閑旅游,著力培育若干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繼續打好“四換三名”、“三強一制造”、老舊工業點改造等經濟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深入實施“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大數據+”在汽摩配、水暖閥門、工程機械、家具、機床、藥械包裝、眼鏡、炊具、縫制設備、高壓電氣等傳統制造業領域的融合應用,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培育扶持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產品和重大關鍵技術,分層次推進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綠色節能環保、海洋生物醫藥,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建設現代化海灣城市。高標準編制市域總體規劃,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以“山、水、海、城”空間營造為引導,統籌陸海空間,強調自然、人文與城市的融合,著力打造體現海灣城市特色的都市景觀。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對接“大都市區”戰略,著力提高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能級和水平,探索建立一批生活便利、密度合理、交通便捷、智慧互聯、綠色低碳的未來社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支持和引進一批國際化、高水平的教育和醫療機構,建設一批高端金融服務、高端商貿、都市休閑、研發文創平臺;完善互聯網基礎設施,打造“無現金城市”和“移動辦公”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布局5G網絡,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構建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的城市治理數字化體系。
建設現代化開放門戶。向北大力接軌寧波,積極融入長三角、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主動承接寧波—舟山港的溢出效應,吸引國內外知名航運和港務公司聯合建港,全面加強與寧波—舟山港的深度合作,優化集裝箱貨運扶持政策,增開集裝箱沿海新航線,發動更多企業“棄陸走水”,爭取成為浙江省江海聯運體系和國際大宗商品儲備加工交易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向南全面接軌溫州,成立接軌溫州工作領導小組,加強與溫州港的合作,加大深水航道整治力度,推進港口重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增設國際遠洋航線,通過聯合發展擴大港區規模效應,加強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對接與合作。深化對臺開放合作,加大國家級對臺經貿合作區和國家級海峽兩岸(玉環)青創基地申報力度,穩步推進對臺客貨直航,加快建設兩岸車渡直航試點,推動臺灣車輛來臺州開展自駕游活動,協助臺州市大力申報赴臺自由行城市;依托海峽兩岸(玉環)商品交易物流中心,重點加強與臺灣縣市農會的合作對接,打造成為臺灣農特產品在大陸的交易儲存中心,力爭進境指定口岸落戶玉環,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
建設現代化科創基地。深入實施科技新長征行動,完善科技創新平臺,以濱港工業城和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示范區為核心,加快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圍繞產業特色優勢領域,深化浙大汽摩配研究所、天津大學玉環智能制造系統與裝備公共服務平臺等創新載體建設,謀劃科創產業園區、科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培育創新企業主體,培育一批“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加大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技術交易稅收優惠等政策的落實力度,支持企業建立實驗室、研究中心、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各類研發機構,發揮科技支行作用,加大科技金融融合力度,助推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解決融資難問題;引育科技創新人才,大力實施“千人計劃”“萬人計劃”“500精英計劃”,以“創新團隊+創新項目”為重點,培育引進一批創新創業團隊;優化創新生態,探索成立科創委,繼續完善“科技創新券”,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進一步完善浙江(玉環)科技大市場功能,推進玉環科技銀行和金融集聚區建設,健全科技中介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