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軍
近年來,浙江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推動“雙創”升級,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熱情持續高漲。2015-2017年,全省新設企業數分別達到22.9萬戶、30.8萬戶和38.6萬戶,新增企業數量年均增幅高達29.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8個百分點。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類市場主體近600萬戶,按常住人口計算,相當于平均每10人中就有1戶市場主體,每30人中就有1家企業,人均市場主體擁有數量居全國第一。中小微企業在保持數量較快增長的同時,發展質量也呈現“高”的發展特征和態勢:
創業創新呈現高層次、高端化趨勢。當前,浙江創業階段從生存型創業階段已經進入到機會型創業階段和創新型創業階段。創業主體、創業形態、創業領域呈現高端化發展趨勢。創業主體從原來的以農民、城鎮居民為主力的“草根創業”大軍,逐步轉變為以浙大系、阿里系、海歸系、浙商系創業“新四軍”為代表的知識型科技型的高層次人才。創業形態從原來的個體戶、家庭作坊、鄉鎮企業、訂單加工企業轉變為現代化企業、科技型創新型高成長型企業以及共享經濟、平臺經濟、“互聯網+”等創業新形態和新模式。創業領域從原來的傳統生產制造和消費品領域轉變為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為引領的新經濟領域。2017年,全省新設八大萬億產業小微企業10.9萬家,同比增長24.8%;信息經濟小微企業數量達到12.6萬家,同比增長27.2%。
結構優化和轉型提質發展步伐加快。近年來,隨著創業創新新趨勢的出現,中小微企業結構調整優化和轉型提質發展步伐加快,第三產業和高端產業比重逐步增加。2017年,新設小微企業中三次產業比例為1∶19∶80,80%的新設企業集中在第三產業;三次產業小微企業數量比由2016年末的2∶33∶65變為2∶31∶67,其中科學技術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小微企業數量比上年末增長26.5%。杭州、寧波等地在信息技術服務業領域新設小微企業數量大幅增加。與此同時,存量企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也加快推進。2013-2017年,規上工業企業總量基本維持在4萬家左右,但新增且仍在規上統計庫的“小升規”企業達到16042家,即40%以上的規上企業已迭代更新。
企業“小型化”和“專精特新”發展趨勢逐步顯現。隨著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和運用,產業組織體系和企業組織結構出現了新變化。企業發展出現扁平化、去中心化和分散化的趨勢,呈現“小型化”苗頭態勢。2012-2017年,浙江大型工業企業從601家增加到604家,僅僅增加了3家,工業中小企業從20.66萬家增加到29.2萬家,增加了近9萬家。此外,規下工業企業占全部工業企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82.6%增加到2017年的86.0%。近年來,浙江省鼓勵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出臺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7〕15號),引導企業注重在細分市場、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力爭成為專業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一些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主動“瘦身做小”,采用新型產業組織方式和生產制造銷售方式,在員工人數、廠房車間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銷售收入、利潤、勞動生產率、市場占有率等明顯增長,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有效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專精特新”入庫培育企業超過2萬家,評價認定省級隱形冠軍43家,列入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38家。
數字化柔性化協同化發展日益明顯。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制造強國的深入推進,廣大中小微企業在設計、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改造提升。很多中小微企業充分發揮市場反應靈敏和“船小好調頭”的優勢,積極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和個性化消費需求的逐步興起,嘗試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此外,很多中小微企業改變單一競爭思維,接受合作共贏,積極開展協同創新、協同制造、協同服務,產業生態鏈和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取得新進展。比如,浙江義烏的飾品龍頭企業新光集團,整合集聚飾品產業鏈上的配件商、生產商、成品商、電商、貿易商、設計師、科研機構以及第三方服務商等商家,通過打造“聚飾云”平臺,并結合線下聚飾云產業園,帶動整條產業鏈的中小微企業轉型提升發展。截至2018年5月底,“聚飾云”線上平臺注冊企業用戶已超過25000家,創意設計成果交易6000項以上,共享制造訂單超過3000單,平臺月成交額超過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