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講的是平凡小事,但造就的是不凡人生。習總書記身上有太多的光輝品格和人格魅力都值得我們去一一學習,深入揣摩,更有許多溫暖貼心的細節(jié)深深打動了我,同時我也有所感悟。
青年一代要注重學習方法和思考。習近平讀書十分注重分析對比,會就某一個觀點找出很多相關參考資料互相印證、互相對比,深入理解。還會和其他知青一起討論,用批判和辯證的眼光剖析書中作者的觀點,形成自己的見解。這種勤奮好學、反復推敲的學研精神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軌跡,從梁家河到清華大學的課堂、從基層工作到治國理政,他始終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當前我們處在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閱讀越來越趨向于快餐式、碎片化、淺層次,我們應該明白能力素質是經過不斷學習思考積淀形成的,要結合習總書記知青時代讀書學習的事例,“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廣泛涉獵多讀經典,做到又博又專。
青年一代要敢于擔當,迎難而上。現(xiàn)在流行一個詞叫“逆商”,即面對挫折時能夠擺脫困境的能力。習總書記插隊梁家河時就表現(xiàn)出了超高的“逆商”,不僅克服了自身的4大困境——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還沖破了作為“黑幫子弟”的心理障礙。在擔任村支書期間,幫助村民成功建淤泥壩、沼氣池,辦代銷店、鐵業(yè)社,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想辦法克服,特別是在當時政治和經濟環(huán)境下,那種環(huán)境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副業(yè)有風險,從事需謹慎”,但是只要對群眾有利、對集體有利,習總書記就會在嚴謹把握政策的基礎上帶領大家去闖,這就是一種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帶領全黨直面問題,以抓鐵有痕的釘子精神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背后體現(xiàn)的擔當與七年知青歲月艱苦環(huán)境中形成的堅強意志和強烈責任是一脈相承的。我們青年人在當下衣食富足的年代更要勇于肩挑責任,說到做到,在工作上勇于創(chuàng)新。
青年一代要不變初衷,根植為民服務情懷。人民群眾是我們社會主義中國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改革政策的檢驗者。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人民,應該學習習總書記下決心扎根農村改變梁家河面貌的精深去回饋社會。結合單位的實際工作,我深有體會。作為能源監(jiān)察的執(zhí)法隊伍,服務對象以企業(yè)為主,如何在執(zhí)法過程中強化為民服務意識成為工作的重點。除了利用宣傳和培訓提高企業(yè)自身守法的自覺性外,還在每年“雙隨機”節(jié)能監(jiān)察中貫穿宣傳、說服、教育、引導,加大“上門服務”頻率。規(guī)范執(zhí)法流程,嚴肅處理違規(guī)行為也是提高服務質量的一種表現(xiàn),尤其是對存在技術資金難題并需要限期整改的企業(yè),會適當延長整改期限或組織相關專家提供技術方案幫助企業(yè)解決困難。而放眼全省,近年來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等,更是對“為民服務”和“感恩”這兩個詞的最好解讀。
7年、2500多天,青年習近平用一盞煤油燈,點亮自己的學習之路;用一雙腳,丈量這片黃土地的每一個民生;用一顆真心,始終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謀福利。
今天,青年一代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比過去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個檔次,而且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歷史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和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我們該自問,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讓青春變得更璀璨,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系好人生第一??圩?。對標青年習近平,我感受到身上的責任重大。作為黨員干部,我們尤其應該不忘初心,加強學習,求真務實,堅定地走在時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