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麥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以訪談實錄的形式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陜北黃土高原七年知青歲月里寶貴的成長歷程。總書記用他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動踐行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誓言,展現了領袖的“黨性修煉之道”,詮釋了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為發改委的一員,要堅決向總書記看齊,不忘初心、狠抓學習、立足崗位,求真務實講奉獻,盡職盡責敢擔當,扣好發改委工作的第一粒“扣子”。
不忘初心、保持定力,進一步錘煉黨性觀念。作為一名青年同志,首先要做到堅定信念強黨性。1969年1月,總書記作為“黑幫子弟”來到陜西延川縣文安驛鎮的梁家河插隊落戶。他先后十次遞交入黨申請書,次次被拒。盡管充滿不解和委屈,但他對黨的事業的信仰和對黨組織的忠誠,愈加堅定,更是奠定了他“以身許黨”的基石。青年同志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持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使命,懷著對黨無限的忠誠,面對工作和生活。其次要感恩群眾、服務百姓。因為當時習老無端受迫害,習近平盡受異樣的眼光。梁家河村民毫無保留的接受、尊重和信任,使他深刻認識到是陜北老百姓養育和培養了他。回憶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他說“無論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這份對人民群眾真摯的情感,在他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體現地淋漓盡致。青年同志要始終懷著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赤子之心,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在知行合一當中。最后要做到砥礪奮進講奉獻。在發改委工作,不僅要有“安危不貳其志,險易不革其心”的奉獻決心,還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獻行動,更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奉獻毅力。
狠抓學習、把握規律,進一步提升工作能力。總書記曾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過:“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作為發改委的青年同志,一是要做到勤學好學。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總書記從未放棄讀書和思考,到陜北插隊,他只帶了兩個小行李箱,裝的全是書;即使在擔任高級領導職務期間,他仍筆耕不輟。二是做到善學善思。“近平在梁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與總書記一起在梁家河插隊的知青戴明說道。總書記愛學習愛思考的習慣,給每一位村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形成他了對理想追求、對信仰篤定、對理論精研的鮮明特質;奠定了他完全能夠回答好、解決好“當代中國之問”的理論基礎、思想格局。三是要做到學以致用。總書記把自己學到的本領知識運用到插隊中,與村民們一起攔河打壩、建沼氣池、拔窮根,把梁家河建設得紅紅火火。作為青年同志,要從大視野、大環境、大格局來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從源頭上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深學篤用開展大學習,落實好習總書記對浙江發改工作提出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立足崗位、服務大局,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完成工作的成效,歸根結底還是要體現在本職崗位上。一是要找準工作定位。七年知青歲月,最后只剩下總書記一個知青,他依然踏實勤懇,擔負好大隊書記的職責,帶領廣大社員打出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第一個鐵業社、淤地壩,建成陜西省第一個沼氣池。在發改委工作,我們要堅持以“八八戰略”為工作的正確指引,堅決將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一以貫之干到底,以極端負責的工作態度推進浙江發展改革事業。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正是因為闖過“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克服困難,戰勝考驗,總書記才獲得了七年的磨礪成長。在發改委工作,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立說立行、立知立改,以解決問題的成果來檢驗活動的實效。三是要強化責任擔當。總書記是鄉親們眼中“敢說敢做敢擔當”“吃苦耐勞的好后生”,他憑借一股“鉚足勁扎根干”的韌勁,把“全新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作為發改系統的青年同志,要牢固樹立擔當意識,自覺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