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帆
臺州是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創建城市之一,有著突出的民營企業信用體系、扎實的信用建設工作基礎、良好的社會誠信文化氛圍。近年來,臺州在信用信息平臺建設上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實踐,挖掘了信用信息大數據的價值,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依托“信用云”建設綜合服務系統,大數據應用充滿活力。一是“信用云”升起在東海之濱。2017年,臺州斥資近4000萬元建設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的數據交換、數據管理云平臺,覆蓋9個縣(市、區)、50多個市級部門,構建起了國內少有的市域信用信息綜合服務系統,打造了省內首個“信用云”。二是“3+N”的信用服務系統初現雛形。臺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是信用服務系統的核心平臺,發揮數據中心、懲戒中心和應用中心的作用,服務行政機構和社會公眾。臺州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定位于服務小微信貸,打通公共信用信息庫與金融信用信息庫,著力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臺州市小微企業信用監測與服務平臺是以商事主體信用監管為主要目的,將集協同監管、風險預警、決策輔助、績效評估等應用功能為一體,建立“監管部門+服務機構+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交互渠道,實現信用大數據對信用監管和企業成長的雙向輔助。三個平臺建成后,臺州市信用大數據開發利用呈現“一個數據庫共享、多個平臺同時運行、N項應用共同推進”的繁榮局面,離“十三五”期間建成“信用大數據開發利用先行區”的發展目標又更進一步。
立足實際需求,信用大數據應用價值初顯。一是立足于協作共贏。臺州是全國較早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信用信息歸集的地級市。臺州市發改委、人行臺州中支、臺州市市場監管局三個部門分別負責建設信用平臺,共同建設了一個信用主體數據庫,除3個平臺共用一個數據庫以外,信用信息還依據使用權限,向行政部門、金融機構等作了一定程度的開放,打造協作共贏的良好局面。二是立足于信息應用。平臺建設必須立足于信用信息的應用。臺州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立足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的查詢需求,除歸集稅務、環保、質檢等信息外,還依照需求采集了企業用水、用電和用氣的信息,結合信貸額度信息,勾勒出了金融領域應用下的企業信用畫像,平臺日查詢量達600多次。三是立足于聯合獎懲。臺州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主攻聯合獎懲功能建設,開發聯合獎懲全景視圖,設定1800多條獎懲情形;與多個部門實現系統直聯,實時比對懲戒對象數據庫。四是借力重大改革。臺州市推進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建設與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度融合,將信用列為對社會主體實施監管的最后防線,規定失信者不得享受改革便利。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了與政務權力運行系統的接口對接,社會主體辦理行政業務時系統將會“自動比對”失信名單對失信者發起“自動攔截”。
持續推進開發升級,大數據應用前景良好。各地信用信息平臺的建設都還剛剛起步,臺州將找準定位,借助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新技術,不斷推進應用升級,不斷提升信用平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一是繼續開發完善信用聯合獎懲功能,實現“三個突破”:突破部門聯動不強的問題,即要努力促成與市場監管、法院、稅務、財政、公安及國土、住建等關鍵部門業務系統的直聯,把獎懲機制全面嵌入部門日常工作環節;突破覆蓋不廣的問題,加強與各類行政辦事大廳信息系統的聯動,把信用核查作為辦理各類許可、項目審批、資金補貼等事項的前置關口,提升聯合懲戒工作的震懾力;突破成效不深的問題,提高對行政結果核查比對的能力,對各級部門參與聯合獎懲的情況進行績效評估,形成聯合獎懲的工作閉環。二是深度發揮信用平臺經濟與社會效應。信用平臺投資規模普遍較大,深度挖掘信用大數據價值,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經濟與社會效應。今后,臺州將努力在開發數據產品方面不斷加強,繼續深挖信用服務金融的價值,不斷豐富數據內容、提高數據質量,利用平臺數據為金融機構提供行業分析、批量信用核查、重要客戶信用關注等個性化服務,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發揮信用數據服務社會監管的作用,與主管部門協作,針對金融從業人員等14類重點職業人群研究開發數據分析功能,對癥質量、消防、食藥監等行業領域開發數據預警功能,提供信用管理的參考依據。三是不斷構建信用信息應用的各類場景。根據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工作的實際,集中開發信用服務產品,不斷構建有地方特色的信用信息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