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風
近15年來,浙江散裝水泥量率等各項指標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水泥散裝率由2002年的42.5%提高到2017年的81.7%,累計提高了39.2個百分點,年均提高2.6個百分點;散裝水泥供應量由2002年的2439萬噸提高到2017年的9341萬噸,累計增加了6902萬噸,年均增加460萬噸;預拌混凝土供應量由2002年的1135萬立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18500萬立方米,累計增加了17365萬立方米,年均增加1158萬立方米;預拌砂漿供應量2017年為805萬噸。與此同時,浙江散裝水泥應用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累計節約標準煤4038萬噸,節省水泥用量1.5億噸,減排粉塵1166萬噸、二氧化碳5203萬噸、二氧化硫3.9萬噸,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2.9億噸,創綜合經濟效益523億元。
未來,浙江散裝水泥行業要再添綠色發展動力、實現更高質量發展,需從以下幾方面著力推進:
創建行業發展長效機制。要花大氣力從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上尋求出路,建立有利于行業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營造高效的工作氛圍。目前,浙江“禁現”工作和散裝水泥綜合管理工作已分別納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文明城市建設考核,散裝水泥專用車輛安全監管已納入“平安浙江”考核內容。下一步,要擴大考核范圍,將“禁現”工作納入全省環境整治、創衛城市、綠色城鎮、精品城鄉、鄉村振興等考核及行動計劃,建立省對市、縣一級以及市、縣對鄉鎮一級的考核、通報機制,做到在考核中既有加分又有減分,真正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在推進建筑工地、專用車輛安全巡查以及聯合相關部門開展行政執法方面,也可以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破解行業發展瓶頸。機械化噴涂是預拌砂漿發展方向和重點,也是推進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抓手。但多年來該項工作一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致使預拌砂漿的優越性無法真正體現,砂漿使用量難以快速提升。要下大力氣攻關,爭取盡早取得突破與進展。同時,要強化行業管理,化解預拌混凝土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取締不符合用地政策、不符合規劃和環保要求、無生產資質的攪拌站,確保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補齊行業發展短板。一是著力解決清潔化生產改造不平衡問題。清潔生產是預拌混凝土(砂漿)行業推進綠色發展的必要條件,企業改造工作務必保質保量提前完成,對重點地區要重點指導督查,對未能按要求完成改造的企業,管理部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處置方案。二是著力解決農村散裝水泥應用水平不高問題。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農村預拌混凝土(砂漿)使用比例必須大幅提高。要堅持不懈地開展預拌混凝土下鄉,著力推進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雙下鄉”,為大花園建設及美麗鄉村建設,發揮更大作用。三是著力解決信息化進程緩慢問題。要下大力氣抓好“互聯網+”及大數據的發展,進一步創新并提升行業服務平臺,切實提升行業內企業管理水平,提升混凝土攪拌車等專用車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預拌混凝土下鄉物流配送水平。
推動行業治理上臺階。加快信用體系建設,不僅是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舉措。各級散裝水泥管理部門要積極融入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對預拌混凝土(砂漿)的市場監管,加強質量檢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行業內不講誠信、不守規矩、違反商業道德以及產品不合格的企業名單,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社團組織要在行業治理中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參與不正當競爭、影響行業形象的會員及企業,聯合相關職能部門采取必要的懲戒措施,消除不良影響,確保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