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2 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當選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受托人,任期從2017 年2 月1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基金會是獨立的非營利組織,其宗旨是為全球資本市場提供統一、高質量、可比、易于理解的會計準則。基金會采用三層式治理架構:監督委員會是基金會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任命受托人、理事會主席和監督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等;受托人負責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及其應用的戰略決策和籌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解釋委員會專職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及解釋公告。受托人由全球財務會計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士兼任,共22 人。朱光耀當選受托人,有利于我國從會計領域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我國在制定國際會計規則中的話語權,更好地發揮會計準則服務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維護我國利益。
我國已全面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各層面工作,在基金會監督委員會、受托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三層治理結構中均擁有席位,從政策和治理層面深入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同時,充分發揮在基金會的咨詢委員會、會計準則咨詢論壇等相關咨詢機構中席位的作用,并遴選國內會計專家參加具體準則咨詢工作組。從技術層面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進行多層次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定期磋商、邀請其來中國進行實地調研、舉辦技術圓桌會議等形式,深入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技術討論;通過組織企業模擬測試、舉辦技術研討等形式廣泛聽取中國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充分調研和研究后形成意見向理事會反饋,切實維護我國企業的利益。此外,我國還充分利用會計多邊、雙邊交流合作機制增進溝通、協調立場。2011 年,財政部協助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籌建成立了新興經濟體工作組(EEG),重點研究探討新興經濟體特有的、亟待解決的會計問題,新興經濟體工作組聯絡辦公室設在財政部會計司,我國全面主導了新興經濟體工作組日常運營,促進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中進一步擴大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力和話語權。2009 年,我國倡議成立了亞洲-大洋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組(AOSSG),并自2017 年11 月起擔任主席國,積極與亞大地區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加強技術合作與交流,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機構反饋意見。財政部還與美國、歐盟、法國、日本和韓國等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建立了雙邊、多邊交流合作機制,定期就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項目交換意見、協調立場,共同為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貢獻力量。
2017 年,為提升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國際地位,增強話語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簡稱中注協)繼續履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和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等國際和地區性會計職業組織會員和理事義務,跟蹤國際會計職業動態,編譯出版IFAC、CAPA 等相關研究報告,包括IFAC 致20 國集團漢堡峰會行動建議書。同時,中注協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主動向IFAC、CAPA 通報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動態和中注協重大事件。中注協繼續支持推薦代表在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和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及其下設理事會和委員會中任職,包括IFAC 理事會、IFAC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IFAC 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理事會(IPSASB)、IFAC 中小事務所委員會(SMP)和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理事會。其中,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當選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副主席。上述代表直接參與IFAC 和CAPA 等國際及區域性會計職業組織各委員會的準則制定、重大決策決議等工作,提升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國際會計領域的地位和話語權。中注協繼續開展文件編譯工作,組織編譯《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和《注冊會計師行業信息化建設規劃(2016—2020 年)》,修訂英文版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法律法規合訂本,以便向國際會計行業宣傳十三五期間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重點工作;編譯2015 年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向國際會計行業展示中國會計行業取得的新成就。中注協繼續與國際會計公司合作,爭取國際會計公司實習機會,選送CPA 專業方向院校優秀學生去境外會計公司實習。為促進國內會計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國際會計審計領域的最新發展動向,學習、借鑒和分享境外會計組織、機構和專家學者的管理經驗和研究成果,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先后邀請馬施云國際會計公司首席運營官馬克·哈索恩(Mike Hathorn)、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技術執行總監羅伯特·霍奇金森( Robert Hodgkinson)舉辦第二十期和二十一期專題講座,通過高清視頻會議系統論述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其對全球會計行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