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回避家國情懷、一味迎合“流量”的影視作品,在精神內涵上是蒼白乏味的
從2018年1月12日開始,朋友聚會時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無問西東》了嗎?”有朋友回答:“我刷了三遍?!边€有人特別提醒:“看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帶紙巾?!?/p>
這部電影擷取了幾代清華人在大時代中的人生抉擇,通過動人心弦的電影鏡頭,詮釋了什么叫“不同的青春,共同的擔當”。
這種共同的擔當是什么?其實就是家國情懷。
如今的國產影視作品,充斥著神怪魔幻、武俠宮斗、盜墓穿越,即便是講述當代中國人的故事,也大多泛濫著職場風云、婚戀糾葛中的勾心斗角。
我們的影視作品所稀缺的,正是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庇耙曌鳛槲幕a品,需要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深厚底蘊,注入家國情懷,展示文化自信。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赤誠和擔當,蘊含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賡續千年,讓我們的民族歷經磨難而屹立不倒。
《無問西東》的片名,取自清華大學校歌的歌詞“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影片講述了從1923年到2010年的近百年間,清華大學幾代人在家國情懷支撐下進行的青春選擇,既是對清華人的致敬,也是對近代以來歷經風雨仍不屈不撓的中華兒女的禮贊。
影片中,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在抗日戰爭時期來到云南,進入西南聯大讀書,后來選擇參軍,最終以身殉國。
沈光耀的原型是出身名門的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生沈崇誨。抗日戰爭爆發后,他放棄待遇優渥的工作,進入當時專門培養飛行員的中央航空學校,選擇加入“每一次起飛,都沒有想著回來”的空軍。
當時,有一大批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來到這所學校,如教育家、西南聯大常委會成員張伯苓的兒子張錫祜,作家林徽因的胞弟林恒等。
張錫祜與影片中的沈光耀一樣在26歲時戰死沙場。得知兒子的死訊后,張伯苓說:“我本人出身水師,今老矣,每以不能殺敵報國為恨。而今吾兒為國捐軀,可無遺憾了。”
林恒放棄報考清華大學,進入了中央航空學校,1941年4月13日在對日成都空戰中犧牲,年僅23歲。三年后,病榻上的林徽因寫下祭奠長詩《哭三弟恒》:“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中國還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p>
看了《無問西東》,有年輕人感嘆:“我們現在坐在現代化的教室里,感覺炮火中的西南聯大很遙遠,我們身處和平幸福年代,感覺駕著飛機沖向敵人很遙遠。但是當我們深入了解這些祖輩父輩的故事之后,突然之間,感覺我們和他們,很近很近。”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從這個意義上講,國產影視就更需要讓家國情懷點亮當代中國的青春,展現我們民族的精氣神,對年輕人起到精神激勵的作用。
在《無問西東》片尾,有一段“七分鐘讀懂中國風骨”的“彩蛋”,記錄了在影片中悄然出現、為中國近現代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的名字:梅貽琦、錢鐘書、鄧稼先在影片首映儀式上,每個名字的出現都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掌聲。
回避家國情懷、一味迎合“流量”的影視作品,在精神內涵上是蒼白乏味的。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影視作品能具備超越時代的精神力量,關注民族的歷史與現實,反思民族的過去與未來,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