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壽喜
宋代王安石有一首《春風》詩:“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這短短的四句詩道出了春天的氣候和物候特點。春風“有時好”“有時惡”,說明春天的天氣變化多端,乍暖還寒。而沒有春風時“花不開”,花開后又常常被春風吹落,則是典型的物候現象。這樣的氣候,對人的健康當然也有一些負面影響。
春暖花開需防病
春暖時,也就是王安石說的“春日春風有時好”的天氣,但各種病毒、細菌、蟲卵的繁殖會加快,許多傳染病、皮膚病易于發生和流行。精神病復發率也會居高不下(約占全年的70%以上),精神病人的自虐和自殺也常常發生在春風送暖的氣候里。所以,春天晴日,老人、小孩及體弱多病者要盡可能地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春暖花開時,對精神病人的看管和關愛必須更加細致和周密。
春天是個天氣多變的季節,所謂“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當冷空氣占優勢時,春風便是冷風,此時氣溫突然下降,甚至會伴有降水天氣(這就是王安石說的“春日春風有時惡”)。乍暖還寒的天氣會直接影響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所以該時段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節,舊病特別容易復發,如氣管炎、前列腺炎、關節炎,舊傷(如手術疤痕)也容易疼痛。陽春三月也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此時,尤其要注意預防中風和心肌梗塞,不可麻痹大意。預防的核心是密切關注天氣信息,早晚外出,或有冷空氣入侵時,一定要注意保暖。
吹沙天氣要防護
每年春季,我國北方地區多沙塵暴、揚沙天氣,而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多浮塵天氣。
沙塵暴出現時,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躲避。但即便是躲在室內,空氣及沙塵的沖撞摩擦噪音,也會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使人頭痛、惡心、煩躁,再加上能見度較低,光線陰暗,容易使人產生一種壓抑和恐懼感。人們要主動克服這種恐懼感,必要時,可咨詢心理醫生。
揚沙天氣出現時,當地醫院五官科的眼疾患者就會急劇增多。沙塵可引起眼睛疼痛、流淚,如不及時清除,或用手揉眼睛,極易引起細菌性或病毒性眼病。所以,此時出門應戴防塵眼鏡(最好是密封的風鏡);如沙塵進入眼睛,切忌用手亂揉,可用干凈的濕毛巾輕輕擦拭,如沒有效果,則要去眼科醫院就診。
相對來說,浮塵對健康的危害則是靜態的。所以,當浮塵天氣出現時,要盡可能地避免外出,關閉好門窗;同時必須注意對飲用水的檢測和保潔,以井水、池塘水為飲用水的農村家庭,必須靜放澄清后才可使用(也可以考慮明礬凈水),絕對不可飲用生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