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盼
2018年1月10日,成都市民袁先生一早便驅車來到青白江物商園區,停好車后徑直去了成都國際鐵路港的蓉歐快鐵商品空間體驗店——“蓉歐薈”。穿過擺放著各類進口商品的貨架,袁先生在紅酒區駐足,“過幾天家里有聚會,提前來買點紅酒備著。”當被問及為何會選擇專程開車過來購買時,袁先生笑言,相比家門口的超市,這里的價格更便宜,貨品種類更多,日期也更新鮮,“特別是對于經常需要購買一些進口商品的消費者來說,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進貨渠道自然更加安全可信,讓我們很放心”。
?三條“絲綢之路”串聯歐亞腹地
2017年12月27日,第1000列成都國際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緩緩開出,標志著成都國際班列2017年度開行規模突破1000列的“小目標”圓滿完成,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截至2017年底,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超1497列,占全國35個城市開行班列的近1/3,連續兩年開行班列數位列全國第一,已成為首個實現每日開行、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廣、開行線路最多、頻率最穩定、產業帶動效應最明顯的中歐班列。
作為四川省唯一的國際鐵路貨運樞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交匯點,成都國際鐵路港使成都市青白江區成為了世界各國的“鄰居”。
“成都要密織的不僅是國內網絡,還有國際集散網絡。”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港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蓉歐快鐵國內端互聯互通班列開行范圍拓展至天津、青島、廣州、南寧等13個以上沿海沿邊沿江節點城市,國際端則在已有波蘭羅茲、荷蘭蒂爾堡、德國紐倫堡等端點基礎上,新增英國倫敦、俄羅斯莫斯科、意大利米蘭、捷克布拉格等14個端點,初步實現蓉歐快鐵覆蓋歐洲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目前,國外物流網呈三條干線分布。其中,中線為成都至羅茲,是中歐貨物的核心運輸通道,直接深入亞歐腹地,覆蓋中西歐及南歐等地區。北線從成都至俄羅斯,覆蓋獨聯體及其他東歐國家。南線是目前中亞班列的自然延伸,途經阿拉木圖,直達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覆蓋中亞、西亞、南亞及南歐地區。
這三條“絲綢之路”是貫穿中國和歐亞地區經濟帶的黃金國際通道,讓中國成都與歐亞國家連接得更加緊密。據了解,2017年全年,蓉歐快鐵共開行1020列,貨值46.0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6.52%、255.37%,重載率提升至67.1%,全程運行時間由最初的16天壓縮到至羅茲單程僅需11天,至歐洲腹地僅需13天,且運輸價格只有空運的1/8。
?網上下單極速直達 進口商品新鮮又實惠
時間與運輸成本的縮減極大地保證了進口食品的新鮮與實惠。2016年10月,52噸冷凍去骨牛肉,從烏拉圭漂洋過海,經寧波北侖港上岸,辦理轉關手續后,無縫對接鐵路運輸,搭乘延伸至寧波的蓉歐快鐵專列,運抵成都青白江區。這是鐵路進境肉類指定口岸獲批后的首批進口肉類。現場查驗合格后,該批產品調運至指定存儲冷庫,在“蓉歐薈”一上架就受到成都市民歡迎,每斤售價20余元,一個月便銷售一空。
飯桌上牛肉的香味剛剛消散,同年12月,從德國紐倫堡出發的1369箱、共計21.9噸的豬肉,歷時13天,穿越6個國家,進入成都國際鐵路港,相比海運節約45天時間。這是我國首次通過國際鐵路運輸方式,進口歐洲高品質肉類產品。
“下一步白俄羅斯的牛肉、哈薩克斯坦的羊肉即將對中國市場開放,屆時我們也將通過中歐和中亞班列擴展肉類的采購。”“港管委”負責人表示,預計2018年可實現肉類進口3000噸,“以后咱們冬天就可以吃到哈薩克斯坦的進口羊肉了”。
除了肉類產品外,“蓉歐薈”內還設有跨境體驗區、葡萄酒品鑒區、食品區、母嬰區、輕奢區等八大主題區域,3000余種跨境商品,產地覆蓋歐洲、澳洲、東南亞、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蓉歐薈包括線下體驗店、社區精品店和線上購物網站。店內的商品價格比國內實體店內的同類型商品便宜一到兩成。”蓉歐快鐵商品空間采購負責人說:“這里沒有的商品,只要官方網站上有,市民就可以在網上下單,所選商品會通過蓉歐快鐵運抵成都,整個過程需要半個月左右,消費者成為會員的話,還可享受更大優惠。”
?平行進口車試點
提車最短可控制在25天以內
過去歐洲進口汽車通過天津港或上海港海運入境,然后轉運至成都,走完全流程需要兩三個月。如今直接通過蓉歐快鐵從歐洲運抵成都,“消費者從預約到提車最短可控制在25天以內”。
2017年12月,從歐洲整車進口的中規車164輛沃爾沃V40車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口岸,進行清關掏箱作業。這是成都國際鐵路港最大的一批進口汽車。隨著自貿區的建設,通過中歐班列蓉歐快鐵,越來越多的平行進口車進入成都。
2017年5月,四川首個自貿區平行進口車交易展示中心在成都國際鐵路港投入試運營,截至目前,成都整車口岸共計進口整車557臺,累計貨值1.22億元。
而作為內陸的平行進口車試點省份,四川平行車進口還有更多的任務:通過進一步體制機制改革,率先探索出鐵路運輸先行先試的經驗,并在其他內陸地區進行復制推廣。
2017年8月結束評審的平行進口車試點企業,正是根據此前國家已頒布的試點政策進行復制推廣。享有相關企業在港區內開展平行車進口業務,即擁有3個月緩交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的紅利。
“比如我這一臺車,在國外采購大概需要60—100萬元,稅就要交50萬元,保稅政策讓我這50萬元可以暫緩不交,這樣我就可以拿這50萬元再去買另一臺車。車企可以將原來一臺車的利潤分攤到兩臺車,這樣一來,港區內的平行車價格就能夠比外面還要再低一些。”據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介紹,更多創新舉措也在陸續出臺。落地成都國際鐵路港的成都第二個車管所的設計方案即將出臺。該車管所距離成都鐵路口岸直線距離僅500米,預計2018年竣工投運,方便進口車就近辦理掛牌等業務。(責編:范吳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