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學校美育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化。校園合唱活動作為學校美育課程的重要形式之一,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在長期的學校合唱團訓練中,總結合唱訓練的教學經驗,主要從學校合唱團建設的三個方面做了簡要的探討,旨在為今后的合唱教學提供借鑒,促進學校合唱團實現更好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美育課程;學校合唱團;合唱團的組建;合唱團的訓練
校園合唱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它不僅豐富校園文化、普及音樂教育,同時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校開設小學合唱校本課程是按照課程的定位、性質及課改的新理念,結合教師自身特點以及學生的現有水平,制定教學目標。在長期的合唱訓練過程中,我們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學校合唱團訓練的方法,并且在學校合唱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的學校合唱團。
一、 學校合唱團的組建
學校合唱團的組建,要結合學校的現有條件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來確定合唱團的規模和聲部安排,切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合唱團員的選拔。
1. 學校合唱團的規模
小學合唱團的人數一般是30~60人之間為宜,如果少于30人,演唱多聲部的能力就會稍顯薄弱,如果多于60人,又會給管理和演唱水平的提高帶來麻煩。因此,我校的合唱團一般是初步選拔60人,在后期的訓練中,個別音準較弱,紀律性較差的孩子就會被淘汰出去。
2. 學校合唱團的聲部安排
童聲合唱團的聲部安排可以分為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我校一般安排一般為三聲部,同時也結合實際演唱情況進行調整。
3. 學校合唱團員的選拔
(1)小學階段的孩子大多處于童聲,男女聲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我校的合唱團員以女聲為主,音色較好,音準較突出的男孩子也可選拔到合唱團來。
(2)我校的合唱團員主要從3~6年級的學生中選拔,并以4~6年級的學生為主。三級的學生年齡較小,聲音還比較稚嫩,對于音樂的理解力與表現力相對較弱,因此三年級的合唱團員主要以培養為主,練習基本功。
(3)因為學生的人數較多,為了快速有效地挑選到合適的合唱隊員并劃分聲部,在選拔學生的時候,我們要求每個孩子統一唱校歌——《心中的火炬在燃燒》。通過清唱,移調唱,再結合聽辨音程,模唱音高等,初步進行聲部安排。聲音清脆,音色偏明的一般安排高聲部,聲音比較粗厚,音色較暗一般安排在中聲部;音域較低的,音準較好的孩子一般安排在低聲部。
二、 學校合唱團的訓練
學校合唱團的訓練,存在幾個方面的困難:第一、學生年齡跨度較大,理解能力有所區別。第二、學生流動性較大。五、六年級的學生通過訓練,聲音狀態趨于穩定,但是,六年級基于畢業,一般來說六年級下學期很多孩子就會選擇退出合唱團,又要重新填補隊員。第三、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性好動,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規律,尋找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1. 呼吸訓練
(1)熱身運動過后,孩子的聲音和狀態基本都處于較放松的狀態,請學生雙手叉腰,輕輕咳嗽,感受腰間的力量。
(2)模仿自行車打氣發出的“si”的聲音
要求:肩膀放松,要求孩子雙手叉腰,體會腰部的膨脹感,以及緩吐時的收腹感覺。
2. 吸氣的訓練
對孩子來說,不要告訴他們什么是“胸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什么是“胸腹式呼吸”等概念,應該用生動而形象的比喻讓他們去體會。
(1)兩腿分開站立,與肩同寬,保持“驚喜狀”就是吸氣。
(2)體會半打“哈欠”的感覺并一直保持半打“哈欠”的狀態,在唱的過程中,半打哈欠都不能關,保持微笑。
3. 發聲訓練
(1)呼吸均衡的練習
要求:在做這個發聲練習的時候,要保持微笑,輕輕送氣,感覺氣息向下走,唱時喉頭不能使勁,可以用手摸喉頭,如果硬了說明使勁了。可逐步按半音模進上行練習到C大調高八度為止。
(2)跳音的氣息控制
要求:這條練習要有彈性,吸氣量不能太多,吸氣動作要迅速。同時發音要有顆粒性,音與音之間適當斷開,而且要小腹用力,音量不需要太大,低音高唱。
要求:在唱這條練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隨節奏踮腳尖,感受彈力的感覺。如果找不到感覺,還可以讓學生用腰腹的力氣喊mi或ma,同時還可以加上手在斜下方打氣的動作,注意喊的時候不要像京劇那樣出現尾音。
4. 咬字、吐字練習
我們在訓練合唱團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在發聲練習的時候,學生的音色、聲音的位置等已經基本比較統一,但是一唱作品,所有的問題都暴露出來,聲音發白、發直,位置時高時低……那么,為什么會導致這些問題呢?在長期的合唱訓練中,筆者逐漸發現問題的源頭,那就是合唱的咬字、吐字沒有做好,直接影響了歌唱的效果。
因此,我們在學校合唱團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對于母音狀態(包括口型)和聲音的色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求孩子在說話的狀態上有意識地打開口腔(內口),唱a母音時,舌尖碰到下牙齒背,口腔可以伸進兩個手指;o母音在a母音的口型基礎上唱o母音,咽部好像含著一個乒乓球或一口水的感覺;唱u母音時口腔的感覺保持不變,只是嘴唇稍微內含一點,也就是說a、o、u三個母音的內口狀態是一樣的,只是u母音在唱的時候,吸著唱的感覺更多一點。唱e、i母音時,下巴微收,口蓋打開下巴微收,口蓋打開,形成圓潤的i聲音。用頓音演唱,音量不要太大,腹部用力,重點感受發a、o、u、e、i母音時口腔的變化。
合唱猶如大型的團體操,在咬字、吐字上要求要在同一個點上,迅速達到同一個高度,用韻母的狀態唱聲母,特別要注意的是不歸韻,或者在高位置上歸韻,這樣才能保持聲音位置的統一。因此,在一句歌詞中,換字時,咬字要在同一個點上,位置不變,聲音進管道,這樣才能保證聲音、位置都在一條線上,形成干凈漂亮的聲音。endprint
三、 學校合唱團曲目的選擇
從一定意義上講,正確、適宜的合唱曲目選擇是決定合唱團隊演唱、演出成敗的關鍵,這是學校合唱團多年的演出、比賽經驗之談。
首先,合唱曲目的選擇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學習規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音樂審美出發,選擇適合學生演唱的合唱作品,要如:《月亮粑粑》《青春修煉手冊》《愛是我的眼睛》《小毛驢》等。這些合唱作品旋律優美,富有時代特征,能較好的激發學生演唱的興趣,在排練過程中逐漸深化內心情感體驗,引起情感共鳴,大大提高排練效率。
其次,要考慮學校合唱團的演唱能力,不宜貪大。很多合唱團隊在演出或比賽時,喜歡選擇大的作品,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演唱能力。在2016年我區的童聲合唱比賽中,有一支學校合唱團選擇了7個聲部的無伴奏合唱曲,結果學生無法駕馭,出現了嚴重的跑調,結果與獎牌擦肩而過。因此,我們選曲一定要揚長避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既可以實現合唱教學的目的,又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再次,合唱曲目的選擇,要考慮指揮對合唱作品的駕馭能力。有人說:“一個好的指揮,能使一個一般的合唱團變成出色的合唱團。”由此可見,指揮對于合唱團的重要性。筆者學校的合唱團,每次排練的合唱曲目,都是由擔當指揮的老師來確定,選擇指揮能夠駕馭的作品。合唱指揮是整個合唱團的靈魂,演唱聲部的進入,歌曲的咬字、吐字、力度、速度、樂句等的變化與表現,都在指揮的手勢提示當中。由此可見,一個優秀的指揮是多么重要,因此在選擇合唱曲目時,還應該考慮指揮對合唱作品的駕馭能力。
學校合唱團的建設與發展,是美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時也是一項長期而嚴謹的工作。2011版《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可見,合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小學音樂教育者的我們,要有堅持的毅力和敬業的精神,在日常教學與合唱排練工作之余,努力提升自身的音樂文化修養,為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馬革順.合唱學新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5).
[2]楊鴻年.童聲合唱訓練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
[3]威廉·埃曼,富克勞·哈澤曼著.合唱隊的聲音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5).
作者簡介:陳琴娟,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鼓樓第一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