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正式結束督查組工作后的我深吐了一口氣,不夸張地說,這應該算是入行四年來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如山的壓力。用完了一整支筆的墨水,寫滿了大半本工作筆記——而這僅僅是我一天的工作量。在10天的督查時間里,幾乎每天如此。‘找不出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臨行前的小組會議上,組長的話擲地有聲。從那一刻起我才突然意識到了自己身份的轉變,不再是旁觀的媒體人,而是2017年第二輪正風肅紀集中督查組正式成員,即將面臨的也是一場作風與作風的對話、紀律與紀律的交鋒。”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記者周盼督查手記摘選
為深入抓好黨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要求的學習貫徹執行,根據省委部署要求和省紀委機關統一安排,2017年12月11日起,四川省委開展了2017年第二輪正風肅紀集中督查,以督促全省持之以恒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把作風建設一抓到底、一寸不讓,將責任壓力層層傳遞到基層。
這次集中督查的對象,包括廣安市、達州市、涼山州3個市(州),省工商局、省中醫藥管理局、省知識產權局3個省直部門以及3所省屬高校、3個省屬國有企業。
為此省委專門組建3個督查組。督查組由省紀委牽頭,每組派出1名省紀委領導帶隊,抽調1名派駐紀檢組組長擔任副組長,省紀委相關室派員擔任聯絡員,省級有關部門派員參加,并邀請媒體記者、特邀監察員全程參與督查。
6家主流媒體的6名記者,分別進入3個督查組,作為省委督查組正式成員。四川黨的建設雜志記者,這次也有幸成為省委督查組成員。據悉,抽調媒體一線記者直接參與督查工作,這在全國并不多見,而四川卻已前后開展過三次。“彰顯出四川省委支持輿論監督,尤其是正風肅紀、打造良好政治生態的決心和信心。”四川省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媒體記者到督查組成員的驚喜
“周盼,你把你手上現有的工作任務和同事交接一下,明天下午三點到省紀委參加一個會議。會議內容與督查工作有關。”2017年12月7日的下午,我突然接到單位領導的通知。
2017年12月8日,我按時來到省紀委會議室。省紀委的辦公樓已不是第一次進入,先前的會議都是循例坐在后排的媒體席。
但這次與往常明顯不一樣,印有自己名字的座牌被擺放在開會的圓桌上,這意味著,自己是正式參加會議的成員,而不是“列席”,或者來單純采訪的記者。
翻閱桌上的資料,在第二組的工作成員名單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我是督查組成員嗎?”經過幾秒鐘的遲疑,不禁脫口而出。繼續查看名單,第二組里除四川黨的建設雜志的記者外,還有四川廣播電臺的記者;而在第一組和第三組成員名單里,發現了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等4家媒體記者的名字。
其實,早在2016年4月初,四川省紀委、四川省委宣傳部就聯合制發了《關于加強輿論監督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施意見》,旗幟鮮明支持媒體進行輿論監督。此后的一年時間內,又先后組織開展過至少3次有主流媒體記者全程參與的督查工作,并推出了多篇言辭犀利、“麻辣味”十足的監督報道。
“作為一個整體,成員來自不同部門和專業,要發揮各自優勢。記者要站在媒體的角度,用媒體人的敏銳去發現問題。”省紀委相關負責同志在會上提了要求。這是四川在探索一種監督模式,即“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紀檢監督”,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持之以恒,多角度查找問題。
同時,這位負責同志也諄諄告誡督查組中的6名記者:“你們這次去監督,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份發生了變化,不是旁觀者、報道者,而是參與者、監督者,要睜大眼睛聚焦問題。要探索好這個嶄新的制度,要用自己的言行,建設好、維護好這個制度。”
身份與職責的轉化 明察暗訪竭盡所能
加入督查組后,由于習慣了媒體記者作為旁觀者的視角,最初的工作開展并不順利。“以為是拍攝督查組的取證、調查等工作照片,記錄他們的工作過程等,結果完全不是這樣。”記者手記中的文字記錄著我從一名媒體人到督查人的轉變。
第一天晨會,我按照習慣在一旁拍照,卻被督查組長叫住了,“你不是要報道我們,你也是成員之一,每天晚上碰頭會各自要交賬:你下去調查了解到的、查閱到的、你質疑的,都要拿到會上說。”首次受邀參與督查工作,我犯了職責上的錯誤,這多少有些令我始料未及,原來我是成為“他們”,而不是報道他們。
認識到問題后,我立馬進行調整。當下便與同組的聯絡員周智勇組成了明察暗訪組,直接驅車來到了四川省工商局直屬分局。
“你看,2016年的會議記錄從8月3日至10月31日期間都是空白,這說明落實‘三會一課還不夠嚴格”……兩年的資料,堆成小山,一頁頁翻看,一坐就是一天,我深切體會了腰酸背痛、兩眼昏花的滋味。
當晚,督查組內部梳理匯總情況時,暗訪組做了報告。找出的相關問題均被督查組列入了反饋意見的“問題清單”目錄。
四川省委加強媒體輿論監督的信心和決心
雖然同樣都是發現問題,但對于我來說,體驗完全不同。“平時你作為記者去采訪,不乏對方閃爍其詞甚至還一推了之的情況。但和督查組一起下去就不一樣,基本上你提出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詳盡解答。”對于這次體驗,用“過癮”來形容是參與記者的共同感受。
“督查組不是要做多大的事,但發現的每一件事都是實實在在的,都要對被督查單位有詳細反饋和落實整改要求。”督查最后一天,我在手記中寫道:“10天的督查經歷,使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四川省委加強媒體輿論監督的決心和信心”。 (責編:劉艷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