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羽
不論是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產,剛剛生完寶寶的新媽媽,都要經歷“排瘀”(即“排惡露”)。為了盡快地將其排凈,很多新媽媽想盡辦法,比如用網絡上銷售火爆的“排瘀片”“排瘀飲料”等。那么,這些促進排瘀的保健品,真的有效嗎?
產后排惡露是必經的階段
產后排惡露是新媽媽們必經的階段,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惡露是指女子產后第一天到第四天內,陰道排出的分泌物,呈鮮紅色,含有較多的血液,量也比較多,一般可與平時月經相似,或稍多于月經量,有時還帶有血塊(總量大約為500~1000毫升)。這是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物處蛻膜脫落的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
一般常規情況下,產后惡露分為3個階段,即血性惡露、漿液惡露、白色惡露。一般來說,惡露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與生產方式、產婦體質、產后調養等有關,一般平均約為21天,短者可為14天,長者可達2個月。
排瘀產品不建議使用
對于銷售火爆的各類排瘀產品,醫生表示不建議盲目跟風使用。產后排瘀主要依靠的是子宮收縮的力量,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均可自行排凈,并不需要額外使用促進排瘀的產品。另外,這些排瘀產品成分不明,其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在臨床上并未得到認可,應慎用。
產后惡露排凈,一般只要在4~6周都屬正常,所以產婦們不用太過擔心。如果惡露出現異味、量過多等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由醫生診斷并作出干預,而不是自行使用排瘀產品。
哺乳和運動
其實,促進惡露排凈的正確方法非常簡單:一是哺乳,哺喂母乳時,嬰兒的吸吮會使媽媽體內產生大量的催產素,增強子宮收縮,促進惡露的排出,有利于子宮的恢復;二是產后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下床走動。大多數產婦坐月子期間都會受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待遇,家人也樂得如此,因為他們覺得產婦生產后體虛,需要靜養,就應該長期臥床。
其實,如果產后較長時間不活動,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等疾病。而早些下床走動不僅有利于惡露排除,也能使下肢血流增快,使腹部肌肉得到鍛煉,早日恢復原來的收縮力,從而保護子宮、直腸和膀胱等器官。
(摘自《健康人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