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炎
最近,人民幣貶值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11月18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收報6.9053,逼近“7”大關。風口當前,市民的“錢袋子”如何應對?
人民幣匯率連跌創新低
這是在岸人民幣近期的表現:11月14日跌破6.83、6.84兩大關口;11月15日跌破6.85關口;11月16日跌破6.86、6.87兩大關口;收報6.8700,創近八年新低;11月17日,在6.87關口穩住一天;11月18日繼續下跌,收報6.8873元,全周累計跌幅超過750點。從去年的“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已經達到10%。
離岸人民幣11月18日一度跌破6.91關口,收報6.9053,創近八年新低。
中國銀行理財師表示,最近人民幣匯價波動明顯放大,下跌幅度亦超出之前預期,個人購匯需求上升,很多企業紛紛加入購匯大潮,加上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很大,推動人民幣貶值幅度加大。
鑒于美國經濟政策面臨重大調整,機構已紛紛下調人民幣貶值預期:7.0已經是“打底價”了。

上周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16位受訪的分析師和交易者中,有14位認為明年上半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將會升高至7,這一水平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還從未見過的。有10位則表示,中國的決策者不會試圖推高人民幣匯率。
國內知名匯率研究專家楊帆認為,根據中美兩國購買力測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終可能會跌至7.2左右。楊帆說,不能簡單認為貶值就是壞事,如果人民幣貶值使得中國經濟能夠更早實現企穩,這將有助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美元理財產品走俏
市民胡女士非常糾結,由于人民幣兌換美元持續貶值,和一年前相比,現在給在美國上大學的兒子支付的學費,要多出近10%的人民幣。
和胡女士一樣糾結的還有“海淘一族”,在人民幣貶值季,留學、海淘等成了“很受傷”的一族。受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影響,不少市民也開始了“保值大戰”。作為普通市民,購買美元理財產品成為主要手段。
據了解,今年來,美元理財產品的種類明顯更豐富了,不少銀行的美元理財產品涵蓋了從30天、90天到180天、365天等短期到中長期的產品,這在以往是不多見的。收益方面,近期不少銀行推出的美元理財收益都超過了2%,但周期至少一年。
另一方面,前來咨詢和購買美元理財產品的市民明顯增多。據介紹,一般來銀行咨詢和購買理財產品的市民都是直奔人民幣理財產品的。但最近,來咨詢美元理財產品的市民明顯多了。
一家股份制銀行推出美元365天產品,起點金額為8000美元,預期年化收益率根據認購金額分別為2.10%~2.30%。“預定發行一周的時間,結果當天就賣掉了70%,這樣的申購速度甚至快于很多熱門的高收益人民幣理財產品。”該行工作人員介紹。
“美元理財產品很緊俏,雖然收益并不高,但是買美元理財的市民,主要看中的還是美元升值部分帶來的收益。”銀行業人士表示。
普通投資者沒必要著急
伴隨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海外資產配置成了市民熱門話題。目前銀行有美元理財產品的并不多,年化收益能達到2%的只有個別股份制銀行,絕大多數銀行365天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基本在1.5%左右。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兌換美元后投資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外幣存款和美元理財產品,其收益都遠低于同期人民幣存款和理財,只有美元的升值空間大于人民幣和美元理財的收益差,兌換美元并投資美元理財才合算。”理財師分析,盡管人民幣依然處于貶值的區間,但美元的上漲空間已經收窄,未來,人民幣加速貶值的趨勢降低。
專家建議,對于普通投資者,如果沒有出國需要,實際上是沒有必要著急的,因為意義不大。如果投資者的金融資產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上,可以配置一些美元資產,但是盡可能不要超過20%。
那么,除了外幣存款和美元理財產品,市民配置海外資產還有哪些途徑?理財師建議,對于高凈值人士而言,可以配置海外固定收益類產品、證券、房地產、另類投資等。目前市民進行境外證券投資的主要渠道有兩種,一是通過認購QDII基金產品投資;另一方面,隨著滬港通的開通,以及深港通即將開通,市民可以嘗試投資港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