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跟計算機技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計算機。隨著國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我國的課堂教學跟計算機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本文就具體實例談談計算機輔助教學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課堂教學;教學難點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最常用的教具是黑板和粉筆,計算機的出現為革新傳統教學方式提供了條件。隨著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老師上課使用黑板和粉筆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PPT和電子白板。老師可以提前準備好上了課要用的課件以及一些資料,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呈現出來,這就大大節省了老師在課堂上寫板書的時間。電子白板以其干凈整潔的優點也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要想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老師要學會使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學校要對相關老師進行培訓,提高老師對計算機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引導老師積極接受新事物,學會使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能使計算機更好地發揮作用。
那么計算機在教學中有哪些方面的應用呢?下面以地理學科為例做簡要說明。
1. 導入新課環節中的應用
導入環節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時,把學生引導到一個特定的學習方向上來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好的導課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能夠通過創設一定的課堂教學情景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計算機技術發展至今,已達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并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這種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有著其他媒體所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豐富了學生認識世界的途徑和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主觀認識能力的不足,增加了學生的認識和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恰當地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工具,不僅能優化地理課的導入,節省板面,而且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2. 突破教學難點時的應用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有很多地理表象出現在自然地理部分。許多地理過程、地理原理以及地理規律是比較抽象的,通過文字很難在學生的大腦建立模型。而利用計算機技術就可以制作類似的運動現象和過程,把看不見的東西通過媒介再現,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地理知識的重點、難點問題就能容易取得突破。
如教授鋒面系統:
講授“鋒面系統”時,這個重難點問題的內容,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的使用,制作動態的鋒面系統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是分三個步驟完成。第一步:冷氣團和暖氣團的性質分析,冷暖氣團相遇產生鋒面,判斷冷暖氣團誰的移動為主可以分為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第二步:通過分析一道冷鋒或者通過的每個階段,引導學生分析溫度,氣壓和天氣現象后,第三步:讓學生結合天氣現象的分析,引導學生總結出鋒面與我們的天氣方面的關系。這不僅提升了前后聯系的知識,又加深認識和記憶。強化學生的記憶,構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通過以上三個步驟使本來一個晦澀的知識或規律,通過使用計算機技術,可以輕松地解決一些難點。
再如水循環:
步驟1:閱讀教學的PPT“水循環示意圖”,想想以下問題:水之間的循環發生什么?水循環的地區(主要是海洋和陸地之間的循環)有哪些?(海洋和陸地,陸地和陸地,海洋和海洋之間)水循環過程中的主要步驟是什么?(概括主要環節:海水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和地表水-地表和地下徑流入海)。
步驟2:導出水循環的定義,水循環是指水在通過大四層連續運動的各個環節的水圈,大氣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的性質,自然環境的過程是主要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的基本過程之一。
步驟3:讓學生畫出水循環的簡單示意圖,并通過PPT展示。
通過上面三個步驟,尤其是PPT的展示可以很直觀地展現相關知識點,并且形象生動,使學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相關知識點。
3. 給學生講解抽象知識點時的使用。地理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的學科,但是它在某些程度上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說,地理學科中有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是我們無法用肉眼去觀察的,而這部分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就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個時候地理老師就可以運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利用動畫來給學生展示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比如說,我們知道等高線地圖是根據實物抽象出來一種圖畫,它可以顯示地形的高度關系。當很多學生對于等高線和實物的相互對應關系弄不清楚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運用計算機技術,通過動畫給學生解釋坡度較陡的地方抽象出來的等高線是比較密集的,而坡度較緩的地方等高線比較稀疏,因為坡度較緩的地方高度變化不大,所以等高線就比較密集。再比如說對于地球的內部構造,很多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地球內部的各個層的關系,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制作一個三維動畫,通過把地球“切開”的動畫展示,可以學生通過觀看形象生動的圖像來理解和記憶地球的每個組成部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說大大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為地理課堂教學提供很大的便利,同時為新一輪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雖然現在計算機輔助技術對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們在使用這門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輔助”教學,說明它只是作為一種輔佐教學的手段,是次要方面的內容,不能成為主要方面的內容。
(2)一切能用實驗去研究的教學問題就決不能脫離實驗。
(3)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傳統的教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有機結合,在恰當的時候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這樣才能使計算機輔助教學發揮它的作用,
(4)在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計算機輔助技術有利于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具體的形象,但是也不能忽視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5)要想用好計算機輔助技術,教師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同時自身也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
總之,在中學課堂教學中,計算機技術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它可以運用于導入新課的環節,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還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知識內容,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參考文獻:
[1]張甬蘭.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C].中國計算機學會職業教育委員會年會,2001.
[2]藍曉霞.活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
作者簡介:劉生銀,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靖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