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學生凸顯親情缺失問題。以溫泉初級中學為個案,分析農村寄宿制中學留守學生親情缺失現狀,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家庭走訪等方法,對這一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找出原因并提出彌補策略。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中學;留守學生;親情缺失;現狀調查
一、 研究的對象及方法
1. 研究對象
溫泉初級中學全校513名留守學生。
2.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2)個別訪談法;(3)家庭走訪法。
二、 研究的初步結果分析
(一) 我校留守學生的監管類型分析
調查顯示,我校留守學生的監管有以下三種類型:
1. “單親監管”型。
孩子由父母雙方中一方監管,稱為“單親監管”型,屬“半留守學生”。從表1可看到,父母一方外出,一方留下監管孩子的約占49.93%,且父親外出的比例遠高于母親,我校留守學生由父親監管的只約占12.06%,“父親”角色的缺失,嚴重影響了留守學生健全性格的形成。
2. “隔代監管”型。
父母雙方都外出,由爺爺奶奶監管,稱為“隔代監管”型,屬“全留守學生”。調查顯示,父母外出,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管的約占留守學生總數的42.25%。
3. “寄養監管”型。
父母雙方都外出,孩子寄養在親戚家,稱為“寄養監管”型。調查發現,父母將孩子托親戚照管的約占7.82%。調查還發現,我校個別留守學生因父母離異,長期寄養在外公外婆家。
(二) 我校留守學生親情缺失現狀及影響分析
1. 父母長年在外,親情缺失。
對留守學生來說,父母的關愛是極其重要的。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即使父母一方在家,由于忙于家務,無暇顧及他們情緒的波動。調查顯示,大多數留守學生與父母缺乏溝通,有的甚至很少見面。與父母半年見過一次面的約為65%,一年見過一次面的約為35%。大多數大留守學生非常想念在外的父母。
2. 監管人素質普遍偏低,家庭關愛嚴重缺失。
家庭關愛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調查發現,我校留守學生享有的家庭關愛殘缺不全。
(1)監管人監管不力。
①單親監管精力跟不上。留守在家的父親或母親,既當爹又當媽,家里事務一大堆,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顧得上孩子的關愛。
②祖輩監管力不從心。祖父輩年紀大,文化低,對孩子,往往只停留在吃飽穿暖層面上的關懷。隔代監管還存在過度溺愛的弊端,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③親戚監管責任不到位。作為親戚,對孩子的不良表現不愿多作批評。通常只是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孩子總覺得與親戚有著寄人籬下的隔膜感。
(2)父母思想認識有偏差。
通過電話訪談、家庭走訪了解到,大部分家長考慮的是如何掙更多的錢,為孩子成長提供堅實保障。對孩子情感方面的關懷,父母考慮較少,這種在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容易導致子女的情感缺失。
(三) 我校留守學生的學習、心理、行為分析。
由于親情缺失,我校留守學生在學習、心理、行為方面就存在著很大問題。他們不僅是學習上的“差等生”,也是心理和行為上的“問題生”。
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外出,沒有稱職的監管人,有的孩子變得任性、自私。學校和監管人普遍認為,因為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不懂得關心人。調查表明,約有55.05%的我校留守學生任性、冷漠。
三、 彌補策略
1. 架設“心靈之橋”,加強親子間的溝通和交流。
發揮家庭的監管引導作用。第一,家長要轉變養育觀念,不能只養不管。第二,要多與子女多交流和溝通。家長應利用夏秋大忙、春節返鄉等機會,多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第三,適當改變外出務工方式,夫妻盡量不要同時外出務工,可選擇就近務工,最好能短時間就回家一趟,多陪陪孩子。
2. 創辦“親情之校”,提高師生間的親和度。
完善學校管理機制。一是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做好留守學生摸底工作,將其在校表現記入成長檔案,及時向監管人通報其成長情況。二是開設“兩線一室”。開通“親情熱線”,“家長熱線”,方便家長與孩子聯系,設立“心理咨詢室”,安排有經驗的老師擔任心理咨詢老師,幫助留守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困惑。三是加強留守學生寄宿生活管理。由寄宿部老師專職負責,進行集中管理,照顧留守學生的飲食起居。
3. 建立“愛心之家”,加強校內外的聯系。
拓展留守學生關愛向校外延伸。一是開展專題家教講座。向留守學生監管人宣講科學的監管常識,幫助解決隔代監管和親戚代管中存在的問題。二是開展愛心幫扶活動。我校和慶陽市陽光志愿者協會聯合開展了主題為“大手拉小手”留守學生關愛活動。三是協調慶陽市關工委、西峰區關工委到我校開展有助于留守學生身心發展的“三個一”活動,即“送一件愛心衣物、贈一件學習用品、送一本愛心讀本”,讓留守學生感受到來自校外的關愛。
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留守學生的親情缺失狀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留守學生在心理、性格、行為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譚凱鳴.世紀關懷—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調查[M].中國發展出版社,2012.
[2]王玲寧.誰來伴我成長—媒介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影響[M].學林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秦濤,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鎮溫泉初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