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水市國土資源局 黃慶亮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2017第十二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麗水市“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大搬快治’決策”榮獲“2017年度中國十大民生決策”獎。
“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是中國唯一以“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國家級大型論壇,本屆論壇由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小康》雜志社主辦,以“新時代與決勝全面小康”為主題,匯聚國家及部委領導、專家學者、地方實踐者、企業領袖、戰略咨詢專家和媒體精英實踐經驗與精彩觀點,就全面小康建設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展開研討,為中國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助一臂之力。
麗水市地處浙江省西南部,地質環境脆弱,是地質災害多發易發,98.4%的區域處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全市納入監管地址災害隱患點682個,受威脅群眾3.7萬人。2017年1月3日,麗水市正式啟動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大搬快治”三年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避讓搬遷項目288個,解危群眾7182戶22875人;交工驗收工程治理項目152人,解危群眾1849戶6409人;啟動安置地建設82個,通過遷建、公寓、貨幣等形式,完成搬遷安置4387戶15018人,除險率達省定目標任務的345%,安居率達省定目標任務的177%。
“大搬快治”是麗水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升級版,從“預防為主、搬遷與治理相結合”轉變為“搬遷治理為主、搬治愈預防相結合”。對于搬遷群眾而言,搬離故土難免出現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為此麗水集中力量,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機制和優惠政策,幫助搬遷工作順利進展。
據了解,為了這項民生大事能夠最快速度推進,麗水市、縣兩級調整完善了以市委、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市、縣四套班子全面參與,同時,抽調了市、縣兩級110名工作人員進行集中辦公。同時,針對群眾不愿搬的大難題,麗水下轄9縣(市、區)落實了“縣領導聯系督辦、鄉鎮領導具體負責、工作人員聯系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把任務逐項分解,落實到具體干部,做通思想工作,引導群眾“愿意搬”。
為了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利益,麗水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想盡辦法把質災害隱患點的搬遷群眾請下山。麗水在浙江省補助15000元/人基礎上,專項安排3000元/人補助資金。同時,通過推行遷建、公寓、貨幣等多種安置形式,實行搬遷補助、過渡補助、安置貼息等最優惠民政策,全市避讓搬遷群眾最高補助達8.6萬元/人。
遂昌蘇村安置小區,19幢灰磚白墻的排屋錯落有致;在蘇村村口,一個占地面積超1萬平方米的火龍果采摘園頗為吸引眼球,每畝能有近3萬元的收益;一家名叫“蘇村紅”的農家樂剛剛開業,月營業額達到了萬元以上……
不止是遂昌蘇村,在安置地規劃選址上,麗水各縣(市、區)不僅綜合考慮就醫就學、生產生活、抗災能力等因素,更充分考慮了“搬遷群眾搬遷后做什么”的問題。
縉云縣農旅結合,在仙都風景區內選址建設的半岙安置小區,按照古名居風格以及民宿設計要求進行建設,同時配套餐飲、商業、休閑等功能,將結合仙都風景區的區域優勢發展鄉村旅游,讓安置群眾住得下富得起。
慶元縣的同心新村安置點是浙江省地質災害安置點面積最大的小區,全部入住可容納12000人,小區對面是工業園區,小區內配備了幼兒園、農貿市場、文化館、活動中心等,不僅解決了農戶的就業問題,更推進了農民向市民化的轉變。
龍泉市在城區及中心鎮工業園區周邊建設一批安置小區,鼓勵和動員當地企業優先錄用避讓搬遷群眾,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
麗水“大搬快治”不僅解決了地質災害對群眾的威脅,而且與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工作相結合,讓搬遷群眾安置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