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
在物質財富如此富裕的今天,需要重新認清企業家與個體、企業、社會之間的關系。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尊重人性之精神,尊重人格之精神,尊重人道之精神,尊重創新之精神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日,這是失望的冬天。”1859年,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段話,為大家廣為引用。
前段時間,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產記錄造假行為,引起了全社會的憤慨。習近平總書記批示“此次疫苗事件性質惡劣,令人觸目驚心”,李克強總理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線”。為什么到了物質財富如此富裕的今天,還會有人做出這等令人發指的事情?
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與《雙城記》中描寫的時代,相差無幾。在充盈數字和智能的時代,我們周邊仍充斥著愚昧;在滿懷信仰的時代,我們仍疑惑人性為什么如此邪惡;在理應承擔引領社會健康發展的企業家精英群體中,仍有人在不斷擊穿作為一個普通人就該堅守的道德底線。難道財富真的是邪惡的嗎?如果不是,那為什么在貧困時代我們能堅守商業道德的底線?而如今,部分極其富裕的企業家階層,反而金錢至上?
在這些事件背后,我們需要重新認清企業家與個體、企業、社會之間的關系;作為企業家,究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企業家精神?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類似的事件還會不斷發生。
17年前,筆者在英國留學,與一位信奉英國新教、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教授聊天。他問我:“為什么你在扶老人過馬路時,必須先問老人‘May I help you?’。”筆者沒有想過,覺得只是個禮貌問題。朋友告訴我,“這有個基本教義在里面”。他繼續說,“中國文化跟英國文化有很大差別。打個比方,Jack和Mark兩個人都在挑水,在中國,如果Jack把自己那缸水挑滿了,去幫Mark挑水,我們就會說Jack是樂于助人,理應得到對方的感謝。但按照英國新教教義,Jack形式上是‘幫’Mark挑水,但本質上仍在‘為自己那個缸里挑水’,因為從修煉意義上,每個人都在為自己那個缸在挑水,為自己修煉以更快接近上帝,Jack在助人過程中實際上是助己。”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惠人成己”,“惠人”與“成己”不是割裂的,“惠人”的同時就在“成己”。反之,“害人”其實就在“害己”。
這個故事值得企業經營者和所有者深刻反思。企業家經營好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本質上是為了成就自己;企業做壞事,就是在做“壞”自己。長生生物的負責人做出這種泯滅良知的事情,本身就在滅亡自己。
如果我們明白了“為自己挑水”的哲學意義,那么,對于中國優秀企業家來說,經營企業不就是在“為自己的缸里挑水”嗎?做企業家僅僅是成就自己的一種方式選擇而已,企業就是成就自己的一種“器具”。我們非常有幸有企業這種“器具”讓自己去成就自己,有那么多員工在幫助我們“成己”,企業家有什么理由不感恩社會、感恩員工?憑什么要社會來感謝你?憑什么要員工來感恩你?
在今天這個時代,作為社會的精英群體,企業家確實到了思考“為誰挑水”的時候了。
中國的企業家,在中國從“富起來”到“強起來”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是改變這個時代非常偉大的力量,創造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巨大成就。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是個自下而上的過程,農村改革、城市改革、企業改革、社會變革……無不閃耀著企業家的智慧和光芒。而現在的杭州,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金融等產業的蓬勃發展,正是因為“馬云們”的創造性智慧,由此帶動了全社會的創新創業熱潮。
今天的企業形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正是企業家創造出了平臺型和生態型組織形態,組織內部雇傭關系正在消失,組織運行模式從過去的官僚科層組織演變到今天的網絡組織,企業員工成為創新創業的主體。正是因為企業家的智慧,為億萬員工提供了做“小老板”的機會,為社會創造著財富。越來越多的員工,其勞動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的幸福和工作的享受。我們要感謝和尊重企業家為我們帶來的這些創造。但是,在今天這個時代,企業家更應該認清企業家與個體、企業、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
首先,如何看待“企業家身份”與作為社會人的個體之間的關系?作為企業家,你所創造的財富、經營的企業組織,與你的個人價值追求到底有什么關系?企業家作為社會成員,之所以去創新創業,與普通人群沒有區別,同樣是為了追求自身的幸福。只不過,企業家有了作為“企業家”的特殊才能,去構建了一個企業組織,并依靠這樣的平臺,讓很多人來幫助自己實現作為個體的價值。企業家也是在“為自己挑水”,不是為別人。認清這個道理,就應該感恩員工和社會,你為他們“挑水”——提供就業、獲取金錢、創造稅收的過程,就是在為自己創造幸福。企業家就不應該做坑蒙拐騙、唯利是圖、草菅人命的事情,就不應該把自己的財富建立在員工和社會的痛苦之上。
其次,如何看待企業家與企業的關系?為什么有很多企業老板和經營者做“讓自己越來越遠離人本來意義”的事情,其原因在于沒有想清楚企業家這個特殊身份與個人價值追求之間的關系。如果沒有企業這種特殊組織作為追求幸福的“器具”,企業家就無法像今天那樣為家人創造物質財富,就不能像今天這樣為自己創造成就感。如果他們能把創辦企業看作是實現企業家群體追求內心幸福的過程,就會感恩企業內部的每一個人,而不會把員工看作役使和“剝削”的對象,便不會把企業當成是私人賺取財產的“器具”。
再次,如何看待企業家與社會的關系?社會之于企業就好比土壤,中國社會從貧窮落后變成今天如此強大,這是我們企業、企業家成長的最好時代。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企業家如果都沒想清楚個體和社會的關系,仍茍且于小的盈利,茍且于偏安,那還有希望嗎?在中國,任正非是唯一讓筆者崇拜的企業家,其在華為的股份只有0.75%。38年來,他只瞄準一個山頭,讓自己的技術成為世界發展的潛力,把自己所有的財產和精力都奉獻給社會,這才是我們國家的脊梁。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企業家。
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企業家精神?
首先是尊重人性之精神。人首先追求的是一種愛,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哲學,然后才是錢。所以,企業家要尊重財富并做財富的主人,同時警惕成為財富的奴隸,讓公心與私心得到應有的尊重。企業家要有學會去尊重周邊每一個人的人性。
其次是尊重人格之精神。為人格調之獨立,不屈服于官僚之氣,既親又清,官商相互尊重與寬容。真正的企業家,應該學會包容別人的人格化與非人格化發展,尊重人格之內心光明。企業家群體能夠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格之獨立,勇于擔當作為社會精英群體,去引領千萬大眾走向清明之氣。
第三是尊重人道之精神。人道是商道之基,人道乃商道之人格化。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企業家之人道在于仁德、仁愛之心。企業家需中庸之心,有適度貪婪、有適度賭品,有私欲也有公望之心,有唯利是圖也有羞恥之心。人道源于天道,企業家必須成為實踐綠色、生態、包容發展之引領者。
最后是尊重創新之精神。引領發展的是創新。企業家具有強大而敏感的市場意識,正如我們的浙商在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上具有獨到的敏感性。但是,相比較北京、深圳的企業家,乃至美國硅谷、歐洲持續創造從0到1的企業家,浙商其實沒有驕傲的資本。在深圳,僅華為一家企業,一年創新的研發投入就達750億元,而杭州所有企業,包括阿里巴巴,真正意義的創新投入大概只有400多億元。企業家的創新要把創新融成骨髓、基因。創新不僅僅是因為市場競爭。一個想創新的人,應該具備創業的執著和追求,認可創新的意義。讓創新成為企業家的價值觀,成為企業家生活的意義之所在。